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手术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的远期疗效,回顾性总结了1990年1月至1998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患278例,随访时间4~12年,平均7.5年,远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目前发病呈增长趋势,其最有效治疗方法仍是髓核摘除及神经根管扩大术。开放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卧床时间长,容易发生腰椎不稳,常常引起患者恐惧,但椎间盘镜技术的出现,使其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我院自2003年3月至2007年3月应用由美国SOFAMOR DANEK公司研制  相似文献   
3.
我科从2001年2月至2002年10月间采用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2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1例,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55—78岁。平均67.2岁;左侧9例,右侧12例;摔伤16例,车祸伤5例;合并高血压10例,肺心病4例,糖尿病6例,慢支8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95~2001年共收治Barton氏骨折2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采用关节镜技术诊治膝关节弥漫性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关节镜下诊治膝关节弥漫性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7例,先行后内、后外侧间室的清理,然后清理髁间窝,交叉韧带表面,前内、外侧间室,内、外侧沟,最后行髌上囊清理,病变组织均送病检.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按计划指导功能训练.结果 本组7例患者有4例MRI发现结节病变,诊断为弥漫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3例镜检发现术前穿刺液为鲜血或淡黄色液或褐色液.1例伴外侧半月板复杂撕裂;2例合并不同程度的骨关节炎.无一例发生膝关节感染.术后2例行放疗.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0~32.0个月,平均21.4月,无膝关节活动受限,未见复发病例.所有患者对术后疗效表示满意.Lysholm膝关节的功能评分由术前的50.7分增加到86.6分.结论 关节镜技术诊治膝关节弥漫性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病灶切除彻底,能有效地避免复发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ED手术系统对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临床应用及适应证。方法:在手术间隙的腰背后正中线旁约1.5~2.0cm处插入定位导针,C臂X线机透视定位无误后,作一1.5cm长小切口,序贯扩张建立工作通道,放置内窥镜,镜下切除部分椎板、内侧小关节及黄韧带,显露硬膜囊、神经根及椎间盘,摘除髓核及变性椎间盘组织,同时行神经根管扩大术。结果:本组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80例,共198个间隙。根据Nakai分级:优146例,良26例,可8例,差0例。未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MED手术创伤小、出血少、稳定性好、易掌握、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易接受,近期疗效十分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后路腰椎间盘镜手术的常见问题,探讨其预防、治疗。方法术前严格的病例筛选,应用Sofamor-Danek第二代腰椎间盘手术系统对80例88个腰椎间盘行后路椎间盘摘除术。结果本组80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4(10±4.3)月,疗效按Nakai标准评定,分为优56例、良21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96.25%,有5例被迫开放手术。结论由于后路腰椎间盘镜的局限性,术中可能产生一些问题,但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手术者有开放手术的经验,又经过严格的手眼配合训练,这些问题可得到好的预防及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并探讨旋转臂自锁式髓内钉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5月至2006年12月采用旋转臂自锁式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42例,其中开放性骨折11例。37例闭合复位,5例有限开放复位。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4~12个月,平均9个月,1例骨折不愈合,6例骨折延迟愈合,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4·7个月。无术后感染、肢体短缩、旋转移位或脂肪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旋转臂自锁式髓内钉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操作简便,准确、安全、微创,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肱骨髁上骨折在儿童全身骨折中占3%~26%,其发病率在所有的儿童肘部骨折中占首位,达到50%~80%[1,2]。1995~2004年,笔者采用纵行切开肱三头肌的肘后侧入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35例,经过半年以上随访,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35例,男97例,女38例;年龄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伴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4例伴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脱位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结合内侧入路手术治疗,从改良后外侧入路用钢板固定腓骨远端,多枚拉力钉固定后踝;从内侧入路用拉力螺钉或张力带固定内踝。结果腓骨远端、后踝、内踝复位好,关节面达到解剖复位,无皮瓣坏死。24例均获随访14~24个月,按Baird-Jas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评估疗效:优20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91.67%。结论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结合内侧入路手术治疗伴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脱位具有切口数少、解剖简单、创伤小、固定可靠的优点,关节面能解剖复位,减少了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