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3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俞继卫  姜波健 《腹部外科》2007,20(4):245-247
目前,对于胃癌发展和演进过程中的癌症相关基因的研究已获得长足的进步,但其确切的病因学和发病机理仍未完全明了,其浸润和转移机理也亟待深入探讨。已知肿瘤浸润和转移的相关分子包括:细胞黏附分子、各种生长因子及基质降解酶及其抑制因子等。每一环节中的分子识别都极具诊断、预后判断乃至基因治疗的潜在价值。解剖学屏障—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和基底膜的降解及破坏是肿瘤转移多阶段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ECM和基底膜主要组织结构的破坏和降解需要相应的溶解酶参与。溶解酶系统由一庞大蛋白溶解酶家族组成,被称为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液透滤清除IL-6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及机理。方法根据诊断标准对2002年7月至2006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17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组:血滤组(HF组)85人,非血滤组(NHF组)93人。比较两组患者局部和全身表现,观察各时相点促炎细胞因子血清IL-6的测定值的差异。结果HF组与NHF组比较:腹痛腹胀持续时间为(18.8±4.2)hvs(89.7±28.1)h(P〈0.05);治疗后第10天APACHEⅡ积分为(5.5±3.6)分vs(13.8±3.8)分(P〈0.05);住院天数和医疗费为(28.2±12.4)天vs(42.4±11.2)天和(4.38±2.8)万元vs(7.46±2.2)万元,(P〈0.05)。治疗后各时相点血清IL-6检测结果:HF组较NHF组显著降低(P〈0.05);MODS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2.47%vs.36.28%和4.28%vs.12.8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早期短时血滤有利于纠正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促炎细胞因子过度释放,使病情减轻,降低MODS发病率和病死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十二指肠径路空肠贮袋式重建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经检索近年来全胃切除后十二指肠径路胃肠道重建的前瞻性文献。报道都仅有可以接受的较低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随机研究尚未获得有效的证据支持或反对十二指肠径路的保留,或许保持远端食道和十二指肠内容物流入之间的足够距离可以减少返流性食道炎。代胃的构建伴随有较好的食物摄入和体重增加,至少是在术后一年内。随着随访时间的推移,肠袋重建的优点似乎逐渐变小,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活质量。在恶性肿瘤全胃切除后,代胃术式应当予以考虑,以尽早增强患者抗肿瘤所需的营养状态。由于众多报道证实术后早期肠袋重建的优点,因此即便是姑息性的全胃切除也应考虑这一术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全胃切除术是常见的胃癌根治术之一。尽管消化道重建的方式繁多,但何种最好尚无定论。经检索近年来有关全胃切除后的消化道重建临床研究报道,主要介绍不同空肠肠袋、Roux-en-Y重建术式的优劣。结果表明,空肠肠袋、Roux—en—Y重建术式并不显著增加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能够改善术后早期食物摄入和体重增加。多数报道认为有利于提高术后生活质量。肠袋重建并未增加手术的风险,而且在早期能改善食物摄入,增加体重,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患者术后长期效果,由于其影响因素涉及范围广,如地区差异和经济条件等,故要得出一精确结论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现就非十二指肠径路的主要方式及效果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5.
根据目前肿瘤的干细胞起源理论,肿瘤的生长是极少量肿瘤干细胞增殖的结果,而肿瘤干细胞的生长调控与多种信号转导通路有关.笔者就胃肠道肿瘤干细胞生长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因子Snail、E-cadherin、N-cadherin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胃癌肿瘤起始细胞表面标志物CD133表达的关系。方法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50例胃癌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EMT相关因子及CD133蛋白的定位及定量表达,分析EMT相关因子及CD133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EMT相关因子和CD133表达的关系,Kaplan-Meier方法分析EMT相关因子及CD133表达与胃癌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①胃癌组织中Snail、N-cadherin及CD133蛋白表达相对灰度值明显高于其在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Snail:0.599±0.114比0.259±0.108,P=0.020;N-cadherin:0.754±0.154比0.329±0.134,P=0.001;CD133:0.635±0.119比0.485±0.116,P=0.029),E-cadherin蛋白表达相对灰度值明显低于其在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0.378±0.123比0.752±0.156,P=0.003)。②Snail蛋白、N-cadherin蛋白表达平均相对灰度值在有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N3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直径≥5 cm和Ⅲ+Ⅳ期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N0~N2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直径〈5 cm和Ⅰ+Ⅱ期的胃癌患者(P〈0.05),而E-cadherin蛋白表达平均相对灰度值在有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N3淋巴结转移及Ⅲ+Ⅳ期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无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N0~N2淋巴结转移及Ⅰ+Ⅱ期的胃癌患者(P〈0.05),CD133蛋白表达平均相对灰度值在有淋巴管浸润、N3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5 cm和Ⅲ+Ⅳ期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管浸润、N0~N2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5 cm和Ⅰ+Ⅱ期的胃癌患者(P〈0.05)。③Snail、N-cadherin蛋白表达与CD133蛋白表达分别均呈正相关(rs=0.278,P=0.048;rs=0.406,P=0.003),而E-cadherin蛋白表达与CD13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s=-0.504,P=0.000)。④Snail、N-cadherin及CD133蛋白低表达组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其高表达者(P〈0.05),联合EMT相关因子和CD133蛋白表达能够最有效预测患者生存。结论EMT与胃癌肿瘤起始细胞特性之间存在明显相关,并且两者与胃癌的高侵袭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联合EMT相关因子Snail、E-cadherin、N-cadherin与CD133能够最有效预测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目前胃肠道干细胞及其在胃肿瘤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查询PubMed,检索胃肠道干细胞微环境、标志物和胃肿瘤干细胞理论相关的文献,对关于胃肠道干细胞以及肿瘤干细胞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肿瘤的干细胞起源理论10年来发展十分迅速,胃肠道干细胞与胃肿瘤关系密切,自身具有特定的标志物,生长的微环境包含多种组织因子。胃肠道干细胞受到炎症刺激诱导出现异常增殖,转变为肿瘤干细胞,从而促进胃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结论胃肿瘤干细胞可作为治疗胃肿瘤的有效靶点之一,可为人类胃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肿瘤干细胞及其微生景是目前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介绍肿瘤干细胞的微生景及其主要内容:包括肿瘤微生景的定义,相关细胞和因子,微生景特性和调控,转移前微生景,微生景的组织成分等.这些领域的研究进展可为以后抗癌治疗和肿瘤转移机理的研究开辟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预后很差[1].虽对胃癌发生、发展及演进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已获长足进步,但相关基因和分子病理学研究尚未揭示其病因学、发病机制、浸润及转移的明确机制,由此导致5年生存率非常低下[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剖腹胆囊切除术(OC)在合并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1995年10月-2003年6月行胆囊切除术的肝硬化患者共55例,其中LC组26例,OC组29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LC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02.69±53.78)mL、(53.19±20.77)min、(6.65±1.98)d,OC组分别为(151.72±61.94)mL、(77.76±22.16)min、(10.24±2.60)d,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结论在治疗合并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为A级和B级)胆囊结石患者中,LC较OC更安全,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