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2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双动态曲线变化在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DVT)预防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自2007-06—2012-07,共诊治下肢骨折356例,入院后连续3 d每天检测FIB、DD,以后每2 d检测1次,取得FBI与DD双动态变化曲线。根据入院3 d后所测得的曲线变化将患者分为4组,A组(95例)为FIB、DD同时升高者,B组(93例)为FIB降低、DD升高者,C组(86例)为FIB升高、DD降低者,D组(82例)为FIB、DD同时降低者。结果A组8例出现DVT(8.42%),B组5例出现DVT(5.38%),C组1例出现DVT(1.16%),D组未出现DVT。结论观察FIB及DD双动态曲线变化有利于早期预防、发现血栓,指导抗凝治疗,在下肢骨折DVT预防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了中医养生保健理念在骨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医院骨科2020年5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患者,按照管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管理项目的基础上,接受中医特色康复管理。对两组患者的康复预后效果与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肢功能恢复、生活活动能力、并发症管理、生活质量、心理学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行为训练的内容与方法、辅助器材的使用方法、辅助器材的使用时间、合理用药、生活起居的知识掌握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养生保健理念的合理应用有助于提升骨科患者的康复预后质量,提高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3.
我院于2003年2月~2007年8月,利用踝前皮瓣转位修复(足母)趾皮肤缺损创面5例,皮瓣顺利成活,修复后(足母)趾创面功能与外形恢复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软组织缺损并骨与内固定物外露是一类临床治疗困难的术后并发症[1-2],伤口经久不愈易并发急、慢性骨髓炎,以往多数学者推荐使用局部旋转皮瓣、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来修复该部位软组织缺损[3-5],但局部旋转皮瓣仅可修复较小创面软组织缺损,难以满意修复较大创面缺损;而游离皮瓣存在操作技术难度高、创伤大等缺点。我院自2004年8月至  相似文献   
5.
临床较少见的锁骨骨折伴肩锁关节全脱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刚  李强  申屠刚  徐云钦  李骥  姚有榕 《临床误诊误治》2010,23(4):337-337,F0003
肩关节外伤引起的单纯锁骨骨折或肩锁关节全脱位较多见,但锁骨骨折合并肩锁关节全脱位的病例少见,临床易漏诊、误诊.我科近期收治锁骨骨折伴肩锁关节全脱位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膝前正中直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膝前正中直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26例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膝前正中直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3~28个月,采用Merchant评定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发生切口皮片边缘坏死并浅表感染1例、后髁骨折塌陷1例,无内固定失效病例,术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80.8%。结论膝前正中直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是一种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较理想的方法之一,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闭合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最佳手术时机与手术入路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3年1月至2011年1月,分别采用膝前外侧单切口单钢板法(A组,22例)、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法(B组,36例)、膝前正中直切口双钢板法(C组,37例)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95例,其中男56例,女39例;年龄19~57岁,平均36.3岁。左侧50例,右侧45例。按Schatzker分型:Ⅴ型51例,Ⅵ型44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伤口深浅部感染、切口坏死、切口愈合不良、骨折塌陷、内固定松动、断裂失效等)、骨折愈合情况(连续骨痂形成时间)及术后下肢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膝前外侧单切口单钢板组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其他两组(P<0.05);膝前外侧单切口单钢板组关节面再塌陷发生率及内固定失效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3组术后1年Merchant评分: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组与膝前正中直切口双钢板组在日常活动功能、步态、活动范围及总分方面均明显优于膝前外侧单切口单钢板组(P<0.05)。下肢功能评定结果:膝前外侧单切口单钢板组,优10例,良5例,可4例,差3例;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组:优21例,良11例,可3例,差1例;膝前正中直切口双钢板组,优23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结论:膝前外侧单切口单钢板法术中出血量最少,但无法满意显露骨折断端与关节面,无法提供坚强的固定效果,远期疗效差;对于累及双髁及移位明显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仍建议行双切口或膝前单切口双钢板法治疗,有利于关节面的复位及骨折的坚强固定、早期锻炼。  相似文献   
8.
小腿外侧皮支皮瓣精细修复手背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道游离小腿外侧皮支皮瓣修复手背软组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小腿外侧皮支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6例,皮肤缺损面积6.0cm×5.0cm×10.0cm×9.0cm,切取皮瓣面积最小为7.0cm×6.0cm,最大为13.0cm×10.0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月-3年,皮瓣质地好,色泽正常,手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痛、深触觉正常存在。小腿创面一期愈合,对功能无不良影响。结论小腿外侧皮支皮瓣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质地相似,修复手部创面效果好,是理想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MDCT扫描并三维重建在儿童及青少年前臂隐匿性青枝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7例前臂急性外伤的青少年患者同时行普通X线片与MDCT扫描并三维重建检查.结果 经普通X线片发现19例23处骨折,同期行前臂MDCT检查,明确25例35处骨折.与普通X线片相比,MDCT扫描并三维重建检查对隐匿性青枝骨折阳性确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微型钢板治疗桡骨极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双微型钢板治疗桡骨极远端骨折38例.结果 本组获随访13~25个月,所有骨折端均骨性愈合,腕关节功能按照Garland和Werley评分标准:优32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4.7%.结论 双微型钢板能够有效固定桡骨极远端骨折端,维持骨折端稳定,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