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腿胫前、踝关节及足跟部的软组织移动性差,血运欠佳,外伤后易引起软组织缺损,骨骼、肌腱等深部组织外露,是基层医院骨科治疗较为棘手的问题。本院自2002至2005年应用近端或远端为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胫前、踝关节及足跟部皮肤缺损13例,获得较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儿童四肢骨折涉及骨骺端治疗常常比较棘手,本院近10年来治疗儿童四肢骨骺部骨折120人.以保守治疗手法复位后夹板或石膏托固定为主,选择性行手术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自1997年8月~2008年8月,笔者采用手法复位结合中药熏洗治疗桡尺骨远端骨折96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后交叉韧带是维持膝关节后向稳定的重要结构,其撕脱骨折多发生于胫骨止点。目前,对于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的撕脱骨折,多主张手术治疗,其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由于带锁髓内钉坚强的内固定效应,使其成为近期推广最快的骨科内固定技术之一[1]。但由于基层医院条件的限制,影响了其关键操作锁钉的成功率 ,并在判断锁钉成功与否上耗时较多 ,而延长了手术过程 ,加重了手术损伤[2]。我科自1997年以来对35例骨折病人行带锁髓内钉手术 ,从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5例中男27例 ,女8例。年龄18~59岁 ,平均32岁。骨折类型 :股骨干骨折27例 ,胫骨骨折8例。复位方法 :切开复位20例 ,闭合复位15例 ;其中早期3例采用50mA床边摄…  相似文献   
6.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 plasty,PVP)是一种微创技术,将骨水泥等生物材料经皮注入椎体以填充压缩骨折椎体,改善外形,增加椎体抗压强度,防止椎体进一步塌陷和畸形,减轻疼痛并修复功能。本院自2005年2月至2007年10月,采用该技术治疗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30例32个椎体,多数患者取得良好的止痛效果,但有3例患者于术后早期疼痛缓解后又加剧,所有病例均无感染及椎管内渗漏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椎旁肌间隙入路钉棒系统内固定配合单侧开窗椎管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与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比较,以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就诊的胸腰维爆裂性骨折28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随机分组,采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钉棒系统内固定配合单侧开窗椎管减压治疗无神经损伤或轻微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共16例,采用常规后正中入路手术12例,分别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结果经椎旁肌间隙入路钉棒系统内固定配合单侧椎板间隙开窗椎管减压手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单侧椎板开窗椎管减压手术相比较,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后Frankel评分的恢复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钉棒系统内固定配合单侧开窗椎管减压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相对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术后患者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骨骼肌细胞、软骨细胞、神经细胞等多种体细胞分化的潜能,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组织细胞修复。骨折发生后,机体成骨修复机制随即启动,BMSC增殖、迁移及成骨分化行为序贯发生。多种补肾、活血中药及补肾活血复方均可促进BMSC增殖、定向迁移及成骨分化。补肾活血复方及单纯补肾或活血中药均可促进BMSC增殖,而且补肾活血复方促进BMSC增殖的作用比单纯补肾或活血中药更强。这可能是由于补肾活血复方中包含更多活性成分,可以通过多种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促进G0/G1期BMSC向S期转变。补肾活血复方促进BMSC迁移的作用,可能与间质衍生因子1/CXCR4信号轴及MCP1/CCR2信号轴有关,且与Wnt5a蛋白信号传导通路密切相关。补肾中药及补肾活血复方可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Smad、Wnt/β-catenin、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及Notch等信号传导通路实现成骨信号转导,上调RUNX2、Osterix基因的表达,使BMSC向成骨细胞分化,完成成骨作用,呈现出多途径、多靶点的特征。与单纯补肾或活血中药相比,补肾活血复方在临床应用更广泛,其作用机制也更为复杂,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本文就补肾、活血中药及补肾活血复方对BMSC增殖、定向迁移及成骨分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本科自1999年7月至2003年7月采取动力髁螺钉DCS内固定23例,避开转子下骨折部进钉,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地区制衣业较发达,常发生制衣针折断并残留在手指内。本院自1996年10月至2002年6月,急诊治疗制衣针折断并残留在手指48例,46例制衣针取出。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48例患者男18例,女性30例;年龄均在16~45岁之间;左手14例,右手34例;末节15例,中节10例,近节4例,过第二指间关节19例。伤后均在6~8小时内就诊。1.2治疗方法:入院后即询问患者病史,有无同类针或断针的体外部分,确定断针的大小形状、长度,确定断针的入口及出口。摄片检查,判断断针在手指内的位置,长短,是否进入骨质,确定针尖与针尾,在针尾处而不是在针易触及处作一小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