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对体外模拟体内生理环境寄养断肢系统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巴马小型猪6只,体重22~30 kg。取6只猪24个肢体随机分为4组(n=6),将肢体置于体外模拟体内生理环境寄养断肢系统,A组于常温(26℃)下,B、C、D组分别于4、10、18℃低温下体外寄养断肢。12 h后取各组肢体骨骼肌,行组织学及透射电镜观察骨骼肌结构,实时定量RT-PCR检测TNF-α及IL-1βmRNA表达。结果组织学观察示,A组肌纤维变性,肌细胞严重破坏,断裂肌纤维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B、C、D组组织间轻度水肿,肌膜完整,血管周围偶见炎性细胞浸润,其中C组细胞形态良好。透射电镜观察示,A组肌纤维排列紊乱,可见多处局灶溶解性坏死;B组肌纤维排列较整齐,肌膜尚完整,线粒体轻度肿胀,絮状变性;C组可见大量肌纤维排列整齐规则,肌节清晰;D组肌纤维排列紊乱、不规则,肌纤维溶解。实时定量RT-PCR示,A组TNF-α、IL-1β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B、C、D组(P<0.05);B、C组表达均低于D组,C组低于B组,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体外模拟体内生理环境寄养断肢系统中,温度对断肢的保存具有重要作用,其中10℃保存离断肢体可显著抑制再灌注致骨骼肌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2.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导致下腰痛最常见的原因,目前常用的脊柱融合手术治疗方法为腰椎板切除减压术、黄韧带切除、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然而该术式也存在一定缺陷,如对脊柱生理性结构破坏较大,造成融合节段运动功能丢失,加速邻近节段退变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囊袋扩张椎体成形术(Vesselplasty)治疗骨质疏松性的椎体压缩骨折的初步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们应用囊袋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3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例,其中男9例,女21例;年龄59~89岁,平均为72.2岁。分析疼痛评分改变以及影像学改变的情况,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手术过程顺利,平均时间为25 min,术中未出现神经、脊髓损伤,术后无感染等并发症。本组患者均获得了4~6个月的随访,平均为5.5个月。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责任椎体的前缘高度和后凸角度改善明显,无骨水泥向椎管内渗漏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囊袋扩张椎体成形术能有效避免骨水泥渗漏,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有效恢复骨折椎体的高度,并且对于周壁破损的椎体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前外侧入路低弯度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疗效并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8-12诊治的16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采用前外侧入路显露骨折部位,采用胫骨前外侧3.5 mm低弯度锁定接骨板固定后外侧平台骨折,接骨板尽可能向后放置,置入接骨板近端4枚竹筏锁定排钉对后外侧柱起坚强支撑作用。结果 16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2(10~16)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腓总神经损伤。所有患者术后骨折均愈合,未发现复位丢失、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9~13周,平均11.4周。开始完全负重时间9~14周,平均12.2周。胫骨平台骨折复位Rasmussen放射学评分:优13例,良3例。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优14例,良2例。结论经前外侧入路低弯度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强度,骨折复位固定确切,能够满足术后康复需要,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