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3篇
  1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利培酮合并文拉法新治疗强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OCD),并与单用文拉法新治疗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消化道的多原发癌并非少见,但分析食管癌伴消化道其他部位癌的报道不多。本现将我院收治的19例食管癌伴消化道癌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发病特点、病因学、临床特性、治疗和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内镜胃黏膜下剥离术(ESD)后创面愈合的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5月在我院行ESD的21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98例,观察组120例。对照组给予镜下创面喷洒硫糖铝混悬液并口服,治疗组给予康复新液联合蒙脱石散混合后镜下喷洒创面,并口服混合液3 d改为口服康复新液,治疗4周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创面愈合总有效率、减少术后出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蒙脱石散有促进ESD后创面愈合,减少术后出血,降低炎性因子,改善血液动力学,提高免疫力等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影响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根治性切除术的385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8例患者术后无复发转移(无复发转移组),157例患者出现复发转移(复发转移组).通过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2年9月.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探讨可能影响患者术后发生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术后复发转移的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再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3~ 10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6个月.全组患者术后157例发生肿瘤复发转移,肿瘤平均复发时间为根治性切除术后17.9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大体分型、分化类型、浸润深度、阳性淋巴结数目、阴性淋巴结数目及TNM分期有统计学意义(x2=5.248,13.493,12.319,18.315,9.704,10.281,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分化类型、浸润深度、阳性淋巴结数目及阴性淋巴结数目是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05,1.809,1.520,0.763,P<0.05).无复发转移组和复发转移组患者的阳性淋巴结数目分别为(3.86±0.28)枚和(6.89±0.58)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18,P<0.05);无复发转移组和复发转移组患者的阴性淋巴结数目分别为(14.04±0.54)枚和(10.53±0.56)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86,P<0.05).阳性淋巴结数目为0、1~2、3~6、≥7枚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6.4%、43.8%、27.1%、7.2%,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3、47、35、26个月,不同阳性淋巴结数目患者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783,P<0.05);阴性淋巴结数目为<9、10 ~15、≥16枚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22.1%、21.5%、45.5%,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8、34、47个月,不同阴性淋巴结数目患者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814,P<0.05).结论 肿瘤的分化类型、浸润深度、阳性和阴性淋巴结数目是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阳性和阴性淋巴结数目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胃穿孔实施胃大部切除术和单纯穿孔修补术的体会。方法将76例急性胃穿孔患者者根据病情和患者意愿分为2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穿孔修补术,观察组实施胃大部切除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多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根据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溃疡复发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胃穿孔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腹腔感染程度等,合理选择不同手术方式,以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溃疡复发及再次穿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流浪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与问题行为的关系。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长处与困难问卷(SDQ)对129名流浪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生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得分显著低于女生(t=-4.985,-4.720,-2.291,-3.798,-4.826,-3.623;P0.05);男生敌对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3.573,P0.01);二次以上流浪的儿童焦虑、偏执、强迫显著高于初次流浪的儿童(t=2.55,1.98,2.272;P0.05);留守过的流浪儿童偏执、精神病性分数显著高于未留守过的流浪儿童(t=2.398,2.234;P0.05)。流浪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行为问题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亲社会行为相关性较弱(P0.05)。结论负性经历对流浪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有负性影响,心理健康水平与问题行为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类固醇激素通过与包括ER、PR、AR、GR在内的类固醇受体结合而表现出生物学活性,在调控生长发育和多种生理机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激素结合前,类固醇受体与辅阻遏因子结合以抑制目的基因的活性;与激素结合后,类固醇受体与辅阻遏因子解离并募集辅活化因子而获得翻译活性。所以,类固醇受体辅活化因子(steroid receptor coactivator,SRC)家族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胸骨恶性肿瘤手术广泛切除后,用同种异体髂骨移植修补胸前区胸廓的巨大缺损,并辅以化疗及免疫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自1994年10月至1997年4月对1例男性(44岁)与2例女性(49岁、34岁)原发性胸骨恶性肿瘤患者行手术广泛切除(范围包括肿瘤及距瘤缘至少2cm范围内的所有组织并清扫周围淋巴结),并采用同种异体髂骨移植修补胸廓缺损,术后辅以化疗及免疫治疗。同种异体髂骨在骨库于深低温下(-80℃~-40℃)保存半年以上,术中置40℃生理盐水中复温,剪裁成胸前缺损大小,予以修补。结果3例原发性胸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伤口愈合良好。1例有假关节形成,1年后愈合;1例术后5个月切口处出现窦道并有脓性分泌物,经清创处理后愈合。3例患者术后病理学诊断分别为胸骨骨肉瘤、高分化软骨肉瘤及软骨肉瘤。3例患者现已分别存活12年、9年与8年,随访观察无瘤生存。结论原发性胸骨恶性肿瘤在病变未扩散前,积极进行手术广泛切除并采用同种异体髂骨移植修补胸廓缺损,术后辅以化疗及免疫治疗,预后良好,患者可长期较高质量生存。同种异体髂骨经深低温保存,移植后无排异及明显骨吸收,是理想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9.
《Journalof Clinical Oncology》于2011年2月14日发表了乳腺癌国际研究组BIG1-98研究的最新结果:与他莫昔芬相比,来曲唑辅助治疗激素受体阳性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可显著降低死亡、疾病复发和远处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不同组织学类型和受体亚型的乳腺癌患者对新辅助短程密集化疗疗效反应的差异。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在西南医院乳腺疾病中心接受新辅助短程密集化疗的223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粗针穿刺结果,将患者的肿瘤分为雌激素受体(E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阴性]、三阴性以及HER-2阳性。新辅助短程密集化疗为4个周期,化疗方案均为TE(多西紫杉醇75mg/m2d1+表柔比星75mmg/m2d1),14d为1个周期。采用χ2检验分析乳腺癌组织学分类和受体亚型与病理学完全缓解率和化疗有效率的关系。结果 总的化疗有效率和病理完全缓解(pCR)率分别为59%(132/223)和9%(21/223)。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70%(122/175)和24%(8/33)(P〈0.01),pCR率分别为11%(20/175)和3%(1/33)。ER阳性、三阴性和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46%(57/123)、84%(43/51)和65%(32/49)(χ2=22.49,P=0.00),pCR率分别为2%(3/123)、23%(12/51)和12%(6/49)(χ2=19.39,P=0.00)。结论 浸润性小叶癌患者从新辅助化疗中获益较小,新辅助化疗后ER阳性乳腺癌的pCR率很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