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BRMS1)在不同转移性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活性的关系和意义。方法:采用 RT-PCR技术检测3种细胞株〔非转移性MCF-7(A株),低转移性MDA-MB-453(B株),高转移性MDA-MB-231(C株)〕中BRMS1基因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在上述3种细胞株中BRMS1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3种细胞株中HDAC的活性。结果:(1) 在A,B,C 3种细胞株中BRMS1 基因表达依次比例为3.1∶2.0∶1.0。C细胞株比A细胞株BRMS1基因表达降低2.1倍,BRMS1 基因表达随转移程度的增高而明显降低(P<0. 001)。(2)在A,B,C 3种细胞株中BRMS1蛋白表达依次比例为3.2∶1.9∶1.0。C细胞株比A细胞株BRMS1蛋白表达降低2.2倍,BRMS1随转移程度的增高而明显降低(P<0. 001)。(3)A,B,C 3种细胞株中HDAC活性依次比例为1.0∶1. 8∶2.6。C细胞株比A细胞株HDAC活性增高1.6倍,随转移程度的增高HDAC活性升高(P<0. 001)。结论:(1)BRMS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在3种细胞株中随转移程度的增高而呈递减趋势。(2)HDAC活性在3种细胞株中随转移潜能的增高而呈递增趋势;提示BRMS1可能通过参与调节HDAC活性调控乳腺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造影、胆管探查在单纯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术前临床诊断为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患者383例,在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行胆道造影、胆总管探查,分析胆道病变及其相应处理手段、疗效. 结果通过经胆囊管造影和探查,术中发现胆总管结石30例,经胆囊管取石24例,胆总管切开取石6例;胆囊管冗长4例,均予切除冗长部分;胰胆管合流异常3例,未处理;胆总管末端双开口1例,未处理.所有患者均无结石残留、胆囊管残余. 结论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胆总管探查可发现术前漏诊的胆总管结石和其他病变,且大部分结石可经胆囊管取出.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将2005年6月~2008年12月该院收治的46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22例)和开放组(24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腹腔镜组无1例中转开腹,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67.53±67.58)和(256.36±45.63)min,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157.35±52.73)mL,明显少于开腹组的(266.47±66.83)mL(P<0.05),腹腔镜组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日分别为:(1.02±0.53)、(2.30±0.41)、(2.49±0.25)和(7.63±1.51)d,开腹组分别为:(2.87±1.27)、(3.60±1.31)、(4.41±1.36)和(11.31±3.25)d,前者时间较后者明显缩短(P<0.05).腹腔镜组无并发症,开腹组发生吻合口瘘1例,切口感染2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 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改良PPH手术在治疗重度脱垂性内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重度脱垂性内痔患者随机分为3组,痔环形切除术组,常规PPH组和改良PPH手术组,每组各30例,比较观察3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改良PPH组与常规PPH组比较,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无差异(P>0.05),但改良PPH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低(P<0.05).而痔环形切除术组与改良PPH组及常规PPH组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PPH组在重度脱垂性内痔治疗中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笔者认为改良PPH是治疗重度脱垂性内痔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内镜干预治疗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90例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其中保守治疗组30例,内镜治疗组30例,手术治疗组30例,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评价早期内镜干预治疗的疗效。
结果:内镜治疗组30例患者均治愈,保守治疗组治愈25例(83.3%),手术治疗组治愈28例(93.3%),内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非内镜治疗的两组(P<0.05)
结论:早期内镜干预解除了胆胰管开口的梗阻,通畅了胆胰液的引流,微创、安全、有效,是治疗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