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脑损害并发中枢性尿崩症的预后判断。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01—2012-08重症监护病房收治42例脑损害致尿崩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尿崩症出现时间和所致高钠血症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尿崩症出现时间早,并发高钠血症组患者的GCS评分较对照组低,病死率高。结论中枢性尿崩症是颅脑损害的结果,会进一步加重脑损害,出现越早,伴血钠值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研究重症医学科(ICU)中急性重症颅脑疾病患者心肌酶谱的不同变化,分析急性重症颅脑疾病患者心肌酶谱变化的可能原因及其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09-01—2012-10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的225例急性重症颅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留取发病或术后当天及第2、3、4、5天的静脉血,应用免疫抑制法检测CK、CK-MB数值。结果急性重症颅脑疾病组94%的患者CK、CK-MB高于正常(P<0.05);但也有少数患者的CK、CK-MB异常升高或正常。结论大多数急性重症颅脑疾病患者CK、CK-MB升高,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清Hcy和胱抑素C检测,并与40例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尤其复发组患者血清Hcy与胱抑素C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Hcy水平与胱抑素C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94,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与胱抑素C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药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予以多西他赛70mg/㎡化疗,21天为1周期,治疗3~4周期,随访至疾病进展和死亡。结果 CR1例,PR11例,SD13例,PD15例,总有效率(CR+PR)30%,(CR+PR+SD)疾病控制率62.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4.6月,中位生存期8个月,1年生存率为55%。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血小板减少。结论多西他赛单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小儿癫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丙戊酸钠治疗基础上,对照组联合托吡酯治疗;实验组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3.5%高于对照组78.3%,治疗前,2组患者血钙和血磷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后实验组血钙水平(2.39±0.36)mmol/L、血磷水平(1.45±0.36)mmol/L均低于对照组(2.07±0.18)mmol/L、(1.21±0.15)mmol/L(均P0.05)。结论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联合用药治疗小儿癫痫疗效显著,且对钙、磷代谢影响较小,安全性高,临床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微小RNA(miR)-142-3p靶向CD133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和干细胞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癌旁组织和肿瘤组织miR-142-3p表达水平。采用慢病毒在MHCC97H肝癌细胞建立miR-142-3p过表达和对照细胞系(miR-142-3p组和对照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EdU染色分析两组细胞增殖;采用Transwell分析两组细胞侵袭;采用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分析两组细胞干细胞特性;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miR-142-3p靶基因;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两组增殖、侵袭和干细胞标志物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CD133和Nanog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miR-142-3p组细胞miR-142-3p表达水平(0.41±0.12)显著低于癌旁组织miR-142-3p表达水平(1.06±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1,P<0.05)。miR-142-3p组细胞吸光度(A)值(1.63±0.20)低于对照组细胞A值(2.13±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8,P<0.05)。miR-142-3p组细胞EdU染色阳性率[(30.48±5.12)%]低于对照组细胞EdU染色阳性率[(87.89±7.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9,P<0.05)。miR-142-3p组细胞Ki-67蛋白表达水平(0.50±0.13)低于对照组细胞Ki-67表达水平(1.15±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9,P<0.05)。miR-142-3p组细胞侵袭数量[(67.59±6.01)个]低于对照组细胞侵袭数量[(121.35±6.1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9,P<0.05)。miR-142-3p组细胞MMP-9蛋白表达水平(0.48±0.18)低于对照组细胞MMP-9蛋白表达水平(1.57±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7,P<0.05)。miR-142-3p组细胞克隆形成率[(31.44±4.51)%]低于对照组细胞克隆形成率[(57.68±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03,P<0.05)。miR-142-3p组细胞Nanog蛋白表达水平(0.51±0.14)低于对照组细胞Nanog蛋白表达水平(1.36±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4,P<0.05)。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显示CD133是miR-142-3p的靶基因。miR-142-3p组细胞CD133蛋白表达水平(0.43±0.11)低于对照组细胞CD133蛋白表达水平(1.15±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4,P<0.05)。结论miR-142-3p通过靶向调控CD133表达水平调节着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干细胞特性。  相似文献   
7.
人胃癌组织中C-Met与骨桥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C-Met与骨桥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及2者的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男36例,女24例;组织类型肠型35例,弥漫型25例;TNM分期Ⅰ、Ⅱ期28例,Ⅲ、Ⅳ期32例;高分化16例,中分化26例,低分化18例;无浆膜浸润24例,有浆膜浸润36例;无淋巴结转移19例,有淋巴结转移41例;无远处转移21例,有远处转移39例)胃癌组织中C-Met与骨桥蛋白的表达.结果:60例胃癌组织中C-Met与骨桥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6.7%(40/60)、73.3%(44/60),C-Met与骨桥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组织类型、临床病理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程度及有无远处转移有关(P<0.05).胃癌组织中C-Met与骨桥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s=0.533,P<0.05).结论:C-Met与骨桥蛋白与胃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能够作为反映肿瘤的生物学特性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8.
<正>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1]。本实验从细胞替代、旁分泌脑源性生长因子和促进突触再生的角度,探讨神经干细胞(neural sfem celle,NSCS)移植改善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可能机制。1材料和方法1.1实验动物分组及模型制作动物的饲养和后续所有相关实验程序均经郑州大学伦理委员会批准。SD大鼠由河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脓毒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56例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和益生菌组(观察组)和应用传统的标准肠外营养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及住ICU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进行对比研究,且治疗前及治疗后3、7、14d对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学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监测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其住ICU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及CRP、PCT检测值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的应用能够改善脓毒血症病情的严重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对其预后的影响及临床对策。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87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GCS评分与高钠血症的关系及高钠血症对预后的影响。结果高钠血症组患者的病死率较对照组高,且GCS评分低出现高钠血症的概率大,病死率高。结论高钠血症既是重度颅脑损伤的结果,其会进一步加重颅脑损伤,患者伤情越重、血钠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