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202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肾衰)较为有效的方法目前主要有二:透析和肾脏移植。近年来,随着血液透析(简称血透)在临床的应用日益广泛,血透人数已不断增加,因透析本身及病人生命延长而发生的一些并发症也逐渐增多。本文拟就其中有关饮食管理、心血管、感染和血液学变化等内科方面的若干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冷沉淀技术系指将血浆置换所收集的血浆经过低溫冷冻后,各种可能致病的大分子物质将从血浆中沉淀析出,而经离心沉淀后的血浆上清液,则可作为替代液复温后回输。作者等应用本法治疗4例重症肾病综合征患者,除临床症状缓解外,还伴有相应的免疫学指标的好转,其结果完全类似于血浆置换疗法,但可以节省大量血浆,减少开支。文章并就冷沉淀技术疗法的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观察了117例狼疮性肾炎病人,发现不论男女,血浆雌激素水平及血清黄体刺激素和卵泡刺激素水平均明显升高,而睾酮水平无明显变化。雌激素水平与病情变化密切相关。雷公藤治疗对女性激素存在明显影响,且疗效良好,达90.9%。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一种快速、简便、安全的肾活检方法——B超引导下1秒钟快速肾穿刺法。可以提高获取组织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组1400例肾活检成功率为99.3%,术后肉眼血尿、肾包膜下血肿的发生率分别为9.6%、2.3%。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因素有:1.穿刺定位方法,操作技术;2.肾功能减退;3.高血压;4.获取肾组织长度。  相似文献   
5.
人类白细胞抗原与原发性IgA肾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6.
利尿剂在临床的应用已有30年左右的历史。迄今,国外各种利尿制剂的品种名目繁多,已逾百种,可供不同的临床情况选用。急、慢性肾衰时,由于双侧肾功能严重毁损,机体必然伴有尿量减少,水钠滞留和代谢紊乱,需要应用利尿剂利钠排水。同时,由于促发肾衰的病因以及  相似文献   
7.
代谢性酸中毒(代酸)通常只是某一疾病过程中的继发性改变,系机体细胞外液中碱性物质耗损或非挥发性酸性物质积贮过多所致。对代酸、尤其是急性重症代酸的治疗,需在对其产生的原因、速度、程度与发展趋势作出全面估价的基础上。采取以下综合措施。病因治疗尽早明确病因,迅速去除产生或加重代酸的基础病变和促发因素是治疗的关健。临床上,  相似文献   
8.
自 Waddle 等(1966)首次报道产后溶血-尿毒症综合征(HUS)以来,迄今文献记载已达40余例。本症发病机理未明,预后严重,虽经血透、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9.
排异反应的发生机理目前认为,个体在遗传学上的差异是肾移植排异反应发生的基础。在人体细胞的23对染色体中,在第6对染色体的短臂上,具有决定机体免疫状态的遗传基因。它们以一定的遗传规律,按一定的遗传方式世代相传,控制着细胞膜上相应的组织相容抗原,决定了不同个体各自的免疫特异性。因此,除同孪双生子女之间的相互移植外,由于受肾和供肾者之间的抗原性不同,机体不可避免地要对作为异性抗原的移植肾产生排异反应。移植肾进入休内后,首先使机休致敏,推测通过下列三条途径:(1)可溶性异体细胞抗原随血流从移植肾内溢出,进入宿主体循环。(2)宿主本身的免疫活性细胞流经移植肾时,接触血管内皮后被激  相似文献   
10.
本文测定了2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衰)维持血液透析(血透)患者血透前及血透24、48小时后的凝血像。结果表明:在血透前,各项指标的改变与肾衰非透析病人相似,显示血透病人亦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透析24小时后,高凝指标的变化更为显著,尤以ⅧR:Ag 增高、AT-Ⅲ降低、TEG-γ值减少以及 TEG-ma 值增高最为明显。在血小板的检查中,透析前患者有血小板功能不良,但透析后并无相应改善。上述结果说明,透析后病人的出、凝血机理更为紊乱,这可能与注射肝素和所用的人工肾类型有关。提示目前我们进行的透析技术尚待改进。定时检测患者的凝血像,有利于及时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并防止血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