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ING1mRNA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38例膀胱癌手术患者的癌组织及其周围正常组织中抑癌基因ING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癌周组织中ING1mRNA均阳性表达;32例膀胱癌组织中ING1mRNA的表达较正常组织降低(32/38,84.2%),其中无表达2例;癌组织表达强度与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显著(P〈0.01),其低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及淋巴转移有关。结论ING1mRNA表达在膀胱癌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ING1mRNA可能是膀胱癌患者潜在的恶性判断指标及诊断、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TUPKP)对前列腺增生患者应激反应、尿动力学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inhibitors of 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i]已被多项临床试验证实能使同源重组修复(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HRR)基因突变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患者生存获益。氟唑帕利作为新型PARPi,已获批用于卵巢癌、输卵管癌及腹膜癌的治疗,但尚未见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报道。初步评价氟唑帕利治疗前列腺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2021年2月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全国9家医院接受氟唑帕利单药或联合治疗的13例m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基因突变数据、生存数据、不良反应等通过门诊随访或电话随访获得。结果:13例患者中,3例行氟唑帕利单药治疗,8例行氟唑帕利联合阿比特龙治疗,2例行氟唑帕利联合雄激素受体拮抗剂SHR3680治疗。单药治疗的3例患者均携带HRR基因突变,且均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下降,其中2例(66.7%)患者的PSA下降50%以上。氟唑帕利联合阿比特龙治疗的8例患者前期均已阿比特龙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2例患者未携带HRR致病突变,1例患者未接受基因检测,8例患者中仅1例未携带HRR突变的患者接受联合治疗后PSA升高,其余7例(87.5%)患者的PSA下降,3例(37.5%)患者PSA下降50%以上,2例(25.0%)患者PSA下降90%以上。氟唑帕利联合SHR3680治疗的2例患者前期均已阿比特龙及多西他赛耐药,1例患者未接受基因检测且无PSA应答,另1例患者未检测出DNA损伤修复(DNA damage repair,DDR)基因突变但PSA下降50%以上。同时,61.5%(8/13)的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为贫血、关节疼痛、食欲下降及乏力;23.1%(3/13)的患者出现了3级贫血,其中1例患者因3级贫血而停止治疗。结论:氟唑帕利单药或联合治疗方案,在mCRPC患者中均显示出一定的疗效和可接受的不良反应,但仍需更大样本量前瞻性临床研究的证实。  相似文献   
4.
^125碘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Ⅱ、Ⅲ期肾癌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Ⅱ、Ⅲ期肾癌的治疗是1个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过程。外照射仍然是1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内照射(组织间植入治疗)起步于90年代并取得突破性进展,组织间植入治疗泌尿系恶性肿瘤最早用于前列腺癌并取得较好疗效。我院自2003年5月~2006年5月采用^125碘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Ⅱ~Ⅲ期肾癌15例,与同期手术治疗的15例Ⅱ~Ⅲ期肾癌患者作比较,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肿瘤研究在过去二十年中受到高度重视 ,并取得了很大进展。现在公认肿瘤是一种基因病 ,其中抑癌基因可能是抵御肿瘤发生的最重要的保护机制。近年来又发现了一种与p5 3密切相关的新抑癌基因ING1,自它被克隆以来 ,已深入研究了其生物学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中晚期肾癌术前应用肾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24例中晚期肾癌患者(治疗组)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注入化疗药物后随即用碘化油、明胶海绵行肾动脉栓塞;3~10 d内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同时选择28例单纯行肾癌根治术的中晚期肾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术中肿瘤及周围组织改变、手术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术后1、3年生存率.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根治性切除手术.治疗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480±160)mL vs (650±233)mL]、手术时间[(2.60±0.42)h vs (3.40±0.50)h]、1年生存率(87.5% vs 78.6%)、3年生存率(64.7% vs 5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中晚期肾癌术前应用肾动脉栓塞治疗有利于手术切除,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da Vinci Xi机器人系统完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RARC)加体内构建原位U形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并结合术后尿动力分析评价该术式对排尿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方法以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连续进行的8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体内原位U形回肠新膀胱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例,女1例,年龄63(18)岁,极高危非肌层浸润膀胱癌1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7例,术后随访时间为3~12个月。记录随访期间患者的尿控恢复、分肾功能、上尿路影像学结构改变以及肿瘤学预后。 结果8例手术均成功完成,并发症发生率37.5%,术后3个月日间完全尿控率87.5%,夜间功能性尿控率75.0%,术后6个月尿动力分析示:最大尿流率和平均尿流率分别为19.8(3.97)ml/s、5.05(0.94)ml/s,最大尿道压81.5(28.75)cm H2O,新膀胱顺应性26.5(12.75)ml/cm H2O。 结论RARC术后实施体内原位U形回肠新膀胱术是可行的,具有可重复性,是一种疗效确切、尿控恢复理想的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后新膀胱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8.
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肿瘤研究在过去二十年中受到高度重视,并取得了很大进展.现在公认肿瘤是一种基因病,其中抑癌基因可能是抵御肿瘤发生的最重要的保护机制.近年来又发现了一种与p53密切相关的新抑癌基因ING1,自它被克隆以来,已深入研究了其生物学功能,如对细胞周期的调控、诱导细胞凋亡、DNA损伤修复以及机制等.本文对ING1基因研究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泌尿系恶性肿瘤的治疗是1个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过程。外照射仍然是1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内照射(组织间植入治疗)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并取得突破性进展,组织间植入治疗泌尿系恶性肿瘤最早用于前列腺癌并取得较好疗效。我院自2003年5月-2005年5月采用协碘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泌尿系恶性肿瘤12例并与同期手术12例泌尿系恶性肿瘤作比较,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保留肾单位肾癌切除术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新华  胡勇  吴高亮 《江西医药》2007,42(3):191-193
目的 探讨保留肾单位肾癌的手术疗效.方法 18例行保留肾单位肾癌切除术的患者,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50岁.肿瘤直径1.5~4.0 cm,平均3.6 cm.先天性孤立左肾肾下极肿瘤1例,双肾肿瘤1例.透明细胞癌16例,肾细胞癌1例,颗粒细胞癌1例.T1 15例,T2 3例.结果 18例手术均成功.术后平均随访36个月,1例先天性孤立左肾肾下极肿瘤术后30个月肺转移外,余17例均无瘤生存至今.结论 保留肾单位肾癌切除术安全有效,适合于肿瘤直径≤4.0 cm早期肾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