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后发生21例肺结核的分析,总结本组病例有以下特征:①临床症状多隐匿而不典型.而咯血痰常为诊断的主要线索;②以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浸润型肺结核多见。前者易合并结核性脑膜炎及肾结核(分别有5例和2例),后者双肺均可见较为广泛的病灶(12例中有8例),易形成空洞(12例中有6例)。且两者都易出现肺部以外多部位的结核并发症;③痰涂片结核杆菌阳性率达100%;④白血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简称SLE)为基础原发病,发生肺结核前后,有多种合并症及并发症,病程长,抗结核治疗疗效差,本组死亡6例(6/12)。肺结核的发生与应用激素剂量大小、时间长短有关。此外,还讨论了本病的发病机制及有关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例原发性肝脏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结果:女性患者1例,45岁,因肝脏占位6个月,介入术后4个月入院。无肝炎及肝硬化病史,AFP正常。术前检查均提示肝内占位。行复杂性肝癌切除+胆囊切除术。术中探查胃肠道及腹腔其余脏器未发现肿瘤。术中快速冷冻病检提示肿瘤内可见梭形细胞,不排除来自胃肠道间质瘤。术后病理报告:左肝胃肠外间质瘤,高危度(核分裂像约5个/50HPF)。免疫组化:瘤细胞CD117(+)、CD34(+)、DOG1(+)、Des(-)、S-100(-)、EMA小灶(+)、Ki-67约3%。PDGFRA基因12、18号外显子序列无突变。C-KIT基因13、17号外显子序列无突变。术后1个月余左颈部淋巴结肿大,予以穿刺活检见梭形细胞,轻度异型,结合病史,倾向于胃肠间质瘤转移。予以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药物治疗后颈部淋巴结明显缩小,目前已随访1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文献报道的17例肝脏原发性间质瘤患者,最小年龄17岁,最大年龄73岁,平均年龄48岁,男女比例为10:7;肿瘤直径最小的5 cm,最大的44 cm,平均直径17.8 cm,可单发或多发,大多无肝炎及肝硬化病史,AFP为阴性。CD117和CD34在间质瘤中阳性率分别为92.3%及66.7%。结论:原发性肝脏间质瘤是一种罕见的胃肠道外间质瘤,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疗效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柱内固定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36例脊柱内固定手术患者,术前做好患者的检查评估及健康教育,做好心理护理,并指导患者术前进行适应性训练。术后保护下肢,做好各种预防措施,密切观察有无深静脉血栓(DTV)表现。结果2036例患者顺利康复,有效率达99%,只有两例并发DTV,经治疗顺利康复出院。结论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护理干预是防止脊柱内固定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颈椎前路手术围手术期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51例颈椎前路手术患者进行系统的、有效的心理护理、术前宣教、呼吸功能和气管推移训练;术后严密的呼吸道管理、病情观察及康复指导。结果本组患者无1例护理并发症发生,均治愈出院。结论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降低手术并发症和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脊柱结核术后患者家庭教育,提高患者依从性,预防结核复发。方法通过对193名脊柱结核术后患者出院后1、3、6、12、24月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加强健康宣教。结果193名患者术后依从性好,病情恢复良好。结论脊柱结核术后患者家庭健康宣教,有效提高疗效,预防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经腹膜内和经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进行较为客观、准确评价.方法 对采用经腹膜内、外结肠造口的128例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造 口功能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腹膜内造口组、经腹膜外造口组在性别、年龄、造口定位选择、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无差异.经腹膜内 造口组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均少于经腹膜外造口组.经腹膜内造口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经腹膜外造口组.一般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经腹膜外结肠造口组排 便信号出现的时间明显要比经腹膜内造口组早,自主控制排便功能明显强于经腹膜内造口组.结论 经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术后造口并发症明显少于经腹膜内乙 状结肠造口,具有更好控制排便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2010年5月~2014年5月,我科采用俯卧位踝关节后外侧与内侧联合入路治疗28例三踝骨折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19~65岁。左侧9例,右侧19例。骨折按Lan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15例,旋前外旋型10例,旋后内收型3例。均为闭合新鲜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4~8 d。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恩替卡韦在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探究恩替卡韦的临床应用意义,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某三甲医院收治的80例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的患者,选择时间为2018年2月-2019年2月,采用随机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阿德福韦酯治疗,而实验组患者进行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不同方式患者的疗效。结果记录患者的ALT、AST、Tbil水平并且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所有患者的肝功能指标经过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而实验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改善更加明显,两组结果数据进行比较发现,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恩替卡韦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患者进行研究,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肝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经验.方法 使用疝环充填物及网状补片对66例腹股沟斜疝、7例直疝患者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手术时间、伤口疼痛、术后自主功能恢复、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手术全部完成,平均手术时间45 min.术后72例切口疼痛轻微,2例出现尿潴留,2例阴囊积液,1例切口感染.住院时间2~7 d.59例随访2~36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理想术式.其有手术安全、创伤小、痛苦小、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满意和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例 1,男 ,3 0岁。反复上腹痛 2年 ,再发伴黄疸 7d于 2 0 0 0年 9月 2 3日入院 ,无畏寒、发热 ,大便陶土色。查体 :T3 7.8℃ ,皮肤巩膜黄染 ;腹平软 ,轻度压痛 ,肝脾胆囊未及 ,肝区叩痛。彩超示胆总管下段一约黄豆大小结石 ,胆管炎并轻度扩张 ,血常规正常 ,肝功能受损。 7d后行胆囊切除 ,胆总管切开、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成形术 ,T管、十二指肠经胃窦部戳孔各置管引流 ,胆囊床置管腹腔引流 ,术中胰腺正常。术后第 3天排大便 ,体温渐升 (高达 3 9℃ )、腹胀、解白冻样粘液大便、左侧阴囊肿痛 (穿刺为黄色清亮液 ) ,腹腔引流管无渗液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