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8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方和益生菌联合治疗脓毒症模型大鼠的作用。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健康Wistar大鼠1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模型组、抗生素组、益生菌组、清热解毒方中药组及清热解毒方和益生菌联合治疗组,对大鼠腹水和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脓毒症模型组大鼠腹水和血液中细菌检出率明显升高(P<0.05),其腹水中大肠杆菌检出率100%、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63.6%,血液中大肠杆菌检出率94.7%、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21.1%。与模型组比较,单纯中药组和单纯益生菌组治疗后细菌检出率和数量均有所降低(P<0.05)。与单纯用药组比较,联合治疗组上述细菌检出率和数量进一步降低(均P<0.05)。结论:脓毒症模型大鼠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清热解毒方和益生菌联合使用可协同抑制其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以便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对2004年天津南开医院7 788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250例次,医院感染率为3.21%;感染科室中妇科感染率最高,为5.20%;9月份感染率为全年最高,为6.30%;≥60岁住院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60岁住院患者;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占首位,为41.60%。结论天津市南开医院的医院感染率处于国家卫生部限定的可接受范围内;针对各种相关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可进一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或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并产生临床症状的感染.因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既可以来自患者自身的菌群-内源性感染,也可以来自其他患者或经由医护人员的中介作用而获得-外源性感染.另外,很多病原菌易发生变异及具有对抗菌药物多药耐药等特征.因此,寻找快速、准确、简便和可靠的分型技术,是分析病原菌来源及传播途径的首要任务,是进行医院感染监控的前提.笔者将分型技术在院内感染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天津市肿瘤医院医院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和葡萄球菌盒式染色体mec(SCCmec)基因型特点。方法检测89株医院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其mecA携带率,用多重PCR法对mecA阳性菌株进行SCCmec基因分型。结果8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表型甲氧西林耐药率为23.6%(21/89),mecA基因检出率为43.8%(39/8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46.P=0.00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表现出多药耐药特点,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SCCmec基因型以Ⅲ型最为常见,占66.7%(26/39)。结论天津市肿瘤医院分离的MRSA具有多重耐药特点,SCCmec基因型以Ⅲ型为主。  相似文献   
5.
建立实验室危急值时,应考虑体现临床救治过程中与生命体征密切相关的检验项目,尽量做到合理有度[1]。锂盐中毒时会引起神经、心血管、代谢和内分泌、消化、泌尿和血液系统等多方面的改变[2],严重者可昏迷,并伴有心、肾功能衰竭而死亡。美国有74.7%的实验室将血锂浓度作为危急值需要及时传报[3]。因而建立血清锂的危急值是合适的,有利于指导临床工作的开展。而如何建立合理地危急值,本文通过文献复习和资料检索作出了初步的探索,为进一步通过实验室研究和临床沟通更为合理的确定危急值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儿童专科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流行趋势,观察PA的科室分布特征、耐药性及基因型。方法收集该儿童专科医院住院患儿送检标本分离的56株PA进行耐药性分析,并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技术对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56株PA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100.00%,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耐药率为0.00%,对其他抗菌药物表现为不同的耐药率(1.79%~96.43%);共被分为18个PFGE型别,其中A型26株(均分离于呼吸科),B型12株(11株分离于内分泌科), C型3株,D~R型各1 株。不同科室分离的菌株数量不同,其中呼吸科分离最多,达27株(48.21%);其次为内分泌科13株(23.21%)。结论该儿童医院呼吸科和内分泌科分别存在PA的2种不同克隆菌株流行。PFGE具有特异性高、重复性好、结果容易判断等优点,是目前细菌基因分型较为可靠的技术。  相似文献   
7.
哺乳动物肠道内定居着数量庞大且组分复杂的微生物群,它们共同构成了肠道微生物组。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肠道微生物与一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代谢性疾病、炎症性肠病、肿瘤、免疫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等,使得肠道微生物成为研究的热点。迅猛发展的微生物研究技术为我们提供了高效有力的技术平台,推动了对肠道微生态的系统认知,也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开辟了新思路。本文旨在总结与分析目前常用微生态研究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其局限性,为进一步的肠道微生物组研究提供参考,并简要介绍肠道微生态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脓毒症是机体针对病原体感染而产生的一种复杂的全身炎症反应状态。机体发生脓毒症时,会同时存在促炎反应和抗炎反应两种状态,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和相互制约决定了疾病的发展程度及预后。在传统脓毒症发病机制的基础之上,免疫细胞功能紊乱的机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单核细胞、T细胞在脓毒症状态下会发生数量的增减和功能的改变,细胞表面及内部相关信号通路分子的表达水平也会随病情的发展而变化,总体表现出免疫抑制状态。本文对脓毒症状态下的机体免疫抑制机制进行系统综述,为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脓毒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内转录间隔区(ITS)基因扩增测序技术在病原真菌鉴定中应用价值。 方法:应用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收集的89株真菌(包括酵母菌标准菌株6株,室间质评菌7株,临床分离的酵母样真菌42株和丝状真菌34株)进行PCR扩增和基因测序。测序成功的ITS序列在CBS数据库(http://www.cbs.knaw.nl/Collections)进行序列比对,结合Mycobank(http://cn.mycobank.org/)分类信息以获得其菌种鉴定信息。 结果:89株不同种类的真菌均成功扩增到ITS靶基因,经测序,89株真菌均获得扩增的全序列。序列比对结果显示,6株酵母菌标准株中,5株鉴定到种,1株鉴定到属;7株室间质评株中,1株酵母菌鉴定到种,6株丝状真菌中2株鉴定到种,1株鉴定到属,3株鉴定到复合群;42株临床分离的酵母样真菌中,39株鉴定到种,3株鉴定到属;34株临床分离的丝状真菌中,10株鉴定到种,18株鉴定到属,6株鉴定为复合群。 结论:通用引物ITS1和ITS4广谱性强。ITS基因序列扩增和测序分析可快速、有效鉴定临床疑难真菌,但仍存在数据分析过程烦琐和结果解释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SOX14基因甲基化定量检测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荧光定量甲基化PCR(QMSP)检测101例宫颈液基细胞样本(包括正常细胞27例,CIN2期24例,CIN3期33例,宫颈癌17例)中SOX14基因的甲基化水平,通过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其在正常、CIN2期、CIN3期及宫颈癌分组中的甲基化水平差异,并采用ROC曲线分析SOX14甲基化对宫颈癌的临床诊断效能。 结果:SOX14基因甲基化水平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各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2.55,P<0.01)。当cut off值为87.21时,SOX14基因甲基化水平诊断宫颈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12%和96.30%。 结论:SOX14基因甲基化水平与宫颈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宫颈脱落细胞样本SOX14基因甲基化水平可能作为宫颈癌诊断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