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路径在唇腭裂成形术患者中的初步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我国古代版权保护意识的萌芽,版权保护的主要模式及近代版权保护制度的产生,并就中国近代版权保护落后的原因进行概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集团(MDR1)在小细胞肺癌化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了32例(初治原发癌21例和复治转移癌11例)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液中的MDR1mRNA水平和多药耐药蛋白(P-170)的表达,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初治的原发癌MDR1基因阳性表达率为14.29%,P-170蛋白阳性表达为14.27%,复治转移癌的MDR1基因阳性表达率为72.73%,P-170蛋白阳性表达为63.64%(P<0.01),有显著性差异。MDR1的基因和蛋白两种而检测方法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以RT/PTR方法具有更强的敏感性,结论:复治转移癌组比初治组具有更普遍的抗药性,且主要是获得性抗药,MDR1基因表达可作为临床合理地制定化疗方案,预测化疗效果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患29岁,孕2产1,2006年1月30日因“孕36+4周,阴道少许流血4h”入院.患孕13周时曾因阴道少量流血1d就诊.B超示宫内妊娠,符合孕周,胎盘右侧壁,宫腔积液.卧床休息1周后出血停止.孕21+3周产前检查B超示双顶径(BPD)4.6cm,股骨长(FL)3.3cm,羊水(AF)5.2cm,胎盘前壁覆盖宫颈内口.孕32+2周无诱因再次阴道出血约400ml,无腹痛.入院保胎对症治疗,1周后出血停止出院.此后定期门诊产前检查.患6年前曾因臀位行剖宫产术1次,手术顺利,新生儿身体健康.体格检查:T36℃,P 80次/min,R 20次/min,Bp 120/80mmHg,自动体位,左枕前位(LOA),胎心147次/min.B超:BPD 8.5cm,FL 7.3cm,羊水指数(AFI)6.3cm,羊水少,脐带绕颈1周,胎盘完全覆盖宫颈内口.入院诊断:孕36+4周,孕2产1,完全性前置胎盘,瘢痕子宫,羊水过少,脐带绕颈1周.给予止血剂、能量合剂静点、地塞米松促胎儿肺成熟、吸氧、卧床休息等保胎治疗.至孕37+6周复查B超:BPD 8.7cm,FL6.8cm,AF 2.9cm,羊水少,脐带绕颈1周,胎盘完全覆盖宫颈内口.胎心外监护基线变异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高校校医院门诊药物咨询工作进行阶段性分析,以期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春理工大学校医院门诊药物咨询窗口2014年1月至12月866例咨询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校医院药物咨询,以门诊窗口为主(633例,占73.09%),电话咨询为辅(233例,占26.91%);咨询对象身份以大学生为主(606例,占69.99%),教职工(225例,占25.98%),医师及护理人员(18例,占2.08%),其他人员(17例,占1.96%);咨询问题包括药物用法用量(306例,占35.33%)、药物的相互作用(112例,占12.93%)、药物服用间隔时间(82例,占9.46%)、不良反应(51例,占5.89%)等。结论高校开展药物咨询,对指导患者安全、有效用药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一所综合性院校,学生、教职工人员队伍庞大,药物咨询问题涉及面广,高校药师需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动态观察一株女性阴道来源卷曲乳杆菌生物膜的形成过程. 方法:使用体外盖玻片生物膜培养法,培养阴道来源卷曲乳杆菌的生物膜,在培养2、4、8、12、16、20、24、48、72、96、120 h后取出盖玻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刀豆蛋白A( 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conjugatedconcanavalin A,FITC-conA)和碘化丙啶( andpropidium,PI)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CLSM)观察卷曲乳杆菌生物膜形成过程与特点. 结果:获得生物膜形成过程不同时间点的CLSM图像,观察到卷曲乳杆菌在4 h即开始有散在的细菌黏附于盖玻片上,为可逆吸附期;8~20 h细菌黏附量逐渐增加,进入不可逆吸附期,20 h细菌聚集成团,生物膜初步形成;24~48 h形成大片的生物膜菌落,细菌镶嵌在大量多糖基质中,结构紧密,形态稳定,生物膜成熟;72 h后生物膜菌落开始解聚. 培养20 h乳杆菌生物膜密度为42. 7 × 10 -3 ± 6. 83 × 10 -3 ,24 h上升为102.5 ×10 -3 ±23.14 ×10 -3,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培养24 h乳杆菌生物膜形成. 结论:该株阴道来源卷曲乳杆菌在体外可形成生物膜,24 h可形成成熟的生物膜,72 h生物膜开始解聚再定植.  相似文献   
7.
58.中枢性和周围性免疫耐受自身反应性 T细胞和 B细胞在成熟过程中被清除掉而引起中枢性免疫耐受。如果成熟之后再使其处于免疫不应答状态 ,则产生周围性免疫耐受。免疫耐受性是使自身组织抗原反应性 T细胞或 B细胞不产生免疫应答的机制。其中一部分自身反应性T细胞是在 T细胞和 B细胞成熟过程中 ,因接触自身抗原启动细胞程序性死亡机制而凋亡。胸腺清除自身反应性 T细胞的过程就是阴性选择 ,该过程产生中枢性免疫耐受。其中部分自身反应性 T细胞和 B细胞因没有接触对应的自身抗原也能成熟。 T细胞和 B细胞一旦成熟后 ,再诱导其产生免…  相似文献   
8.
隐匿型阴茎误行包皮环切术后皮肤缺损的皮瓣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寻找修复矫治隐匿型阴茎误行包皮环切术后皮肤短缺的适宜方法,以其达到最佳矫治效果。方法 在弄清阴囊皮肤结构特点及其血液供应,神经支配的情况下,设计用阴囊纵隔翼型皮瓣修复在早期做过包皮环切术的隐匿型阴茎皮肤短缺。结果 用此种方法矫治6例患者,术后即获得立竿见影的良好效果。随访6-12个月,阴茎外形满意,发育良好,结论 以阴囊前血管神经软组织为蒂设计形成翼型皮瓣即能保证皮瓣的血液供应,又不会引起供区其余阴囊皮肤的坏死,用该皮瓣修复包皮环切术后隐匿型阴茎皮肤短缺,具有供区与受区邻近。结构相似,取材方便,皮源充足,血运良好,带有感觉,愈合能力强等优点,理想的解决了了阴茎的外观和功能。是矫治隐匿型阴茎误行包皮环切术后皮肤短缺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9.
尿道下裂并发症修复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道下裂是小儿泌尿系统较常见的畸形之一,临床表现为阴茎短小,并伴有不同程度地阴茎弯曲,尿道口移位等,该病对患儿的生活及成年后的心理均会造成不良影响。目前,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治疗方法较多,疗效各异。失败原因主要由并发尿瘘、尿道狭窄、感染等所致。2001年至2005年,我们共收治尿道下裂患者25例,术后并发尿瘘5例,尿道狭窄2例及切口裂开1例,现从护理角度分析发生原因及护理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性病的增加,男科病也增多,前列腺炎是男性生殖系统感染中极常见的疾病,尤其是慢性前列腺炎,其症状复杂且不典型,引起病症的原因很多,多数是感染病原菌引起的。为了更好地了解前列腺液感染病原菌的类型及抗生素敏感的情况,笔者对264份临床标本进行鉴定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