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中腰椎向前、骶椎向后,故仰卧位时,骶尾部是人体的最大受压负重部位。骶骨上无肌肉附着,且局部皮下软组织血运相对较差,因此因截瘫长期卧床患者,褥疮的发生率较高。小面积褥疮的治疗还相对容易,而深达骶骨的Ⅲ度大面积褥疮治疗困难,经久不愈的创面感染和较多的炎性渗出,使患者体力消耗很大,甚至危及生命。我院自1995年6月以来,采用317L不锈钢丝牵拉固定臀大肌原位肌皮瓣一次性闭合骶尾部巨大褥疮,获得满意疗效。临床资料本组共16例,男14例,女2例;年龄21~67岁,平均48岁。褥疮面积(8~10)cm×(16~20)cm,…  相似文献   
2.
自1991年以来.我们应用自制的复方硫酸庆大霉素膜治疗难愈性创面11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瘢痕早期的水泡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以探索研究瘢痕的新方法和瘢痕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深度烧伤患者愈后增生性瘢痕的水泡液,以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测定患者血和瘢痕水泡液中TNF,IL-6的含量,监测瘢痕早期组织中TNF,IL-6的变化。结果:深度烧伤患者愈后血液中的TNF,IL-6的含量无升高;增生性瘢痕水泡液中TNF,IL-6含量显著增加(P<0.01),其高水平持续至少3个月(P>0.05)。结论:瘢痕水泡液可作为研究瘢痕发生发展的重要手段;瘢痕形成早期组织中TNF,IL-6含量增高是瘢痕增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现已证实TNF、IL 6在组织修复和瘢痕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 ,2 ] ,但体内瘢痕组织中TNF、IL 6的研究尚少见报道。我们检测了深度烧伤愈后早期血液和瘢痕水泡液中TNF、IL 6的变化 ,以期探讨瘢痕水泡液成分和水泡液中TNF、IL 6的变化在瘢痕防治研究中的意义。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 15例 (我科住院烧伤患者 ) ,男 13例 ,女 2例 ,年龄 2 0~ 4 3岁 ,烧伤面积 33%~ 92 % ,深度烧伤面积2 0 %~ 70 % ,创面愈合后瘢痕增生明显 ,表现出充血、质硬、痛痒、起水泡 ,瘢痕未作注射皮质激素和放射等治疗。1 2 采取瘢痕水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被动凝集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在肺炎支原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A法和IFA法分别对236例笔者所在医院儿科疑似MP感染的初诊患者进行血清抗-MP抗体的测定。结果 236例患儿中,用PA法检测阳性94例(阳性率39.8%),IFA法测定阳性125例(阳性率53.0%),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P〈0.05)。结论 PA法和IFA法均对MP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联合检测可提高MP感染确诊率。  相似文献   
6.
<正>本文作者借鉴负压封闭引流(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采用注射器、输液接管设计了简易负压引流装置,共治疗20例骨折术后感染患者,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8—2011年本科收治20例骨折术后感染患者,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20~62岁。患者中胫骨近端骨折术后8例,胫骨结节移位术后1例,胫骨中段骨折术后1例,胫骨远端骨折术后5例,胫骨全长开放性粉碎性骨折  相似文献   
7.
王铁翔  夏光麒  袁绍斌  吕海峰 《吉林医学》2013,34(22):4510-4510
目的:观察应用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不连效果。方法:对25例骨不连接患者应用经皮穿刺自体骨髓移植进行治疗,股骨10例,胫骨9例,肱骨3例,尺骨2例,桡骨1例。局部麻醉下在X线电视透视下用硬膜外穿刺针穿入骨不连间隙内,剥离骨折间隙中的瘢痕组织并保留该穿刺针。抽取红骨髓10 ml左右,注入骨折间隙中。在骨折端另一侧换一穿刺点,重复上述操作。间隔7~10 d注射1次,注射3~5次。结果:随访4~8个月,23例骨折愈合,无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愈合时间在红骨髓第1次移植后3~7个月,以增生反应性骨不连,轻度增生反应性骨不连骨折愈合最快,2例未愈合,为缺血无反应性骨不连,骨折间隙过大。结论:经皮穿刺自体骨髓移植术操作简单,效果可靠,是一种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被动凝集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在肺炎支原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A法和IFA法分别对236例笔者所在医院儿科疑似MP感染的初诊患者进行血清抗-MP抗体的测定。结果 236例患儿中,用PA法检测阳性94例(阳性率39.8%),IFA法测定阳性125例(阳性率53.0%),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P<0.05)。结论 PA法和IFA法均对MP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联合检测可提高MP感染确诊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民航手工搬运作业人员肌肉骨骼损伤(MSDs)风险影响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权重确定。方法通过理论分析、专家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分析影响民航手工搬运作业人员MSDs风险的多方面因素,以工作、生理、心理、环境和行李等5个因素为准则,构建了民航手工搬运作业人员MSDs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是基于序关系分析法(G1法)对作业人员肌肉骨骼损伤状况进行的评判,并确定了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建立了民航手工搬运作业人员MSDs风险三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第三层子因素的MSDs风险分为五个等级进行分级量化,每名手工搬运作业人员MSDs指标分别对应不同的损伤程度。结果根据建立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编制民航手工搬运作业人员MSDs风险自测调查问卷,实现了民航手工搬运作业人员MSDs风险综合量化评价。结论由于民航手工搬运作业人员MSDs风险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和权重确定较为困难。G1法为该作业群体MSDs风险评价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瘢痕早期的水泡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以探索研究瘢痕的新方法和瘢痕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深度烧伤患者愈后增生性瘢痕的水泡液,以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测定患者血和瘢痕水泡液中TNF,IL-6的含量,监测瘢痕早期组织中TNF,IL-6的变化。结果深度烧伤患者愈后血液中的TNF,IL-6的含量无升高;增生性瘢痕水泡液中TNF,IL-6含量显著增加(P<0.01),其高水平持续至少3个月(P>0.05)。结论瘢痕水泡液可作为研究瘢痕发生发展的重要手段;瘢痕形成早期组织中TNF,IL-6含量增高是瘢痕增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