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吕奉清  金京国  乔云峰  李群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8):4495-4495,4514
目的评价交锁髓内钉治疗尺桡骨不连及延期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13例前臂骨折后骨不连及骨延期愈合的患者,行前臂髓内钉治疗,术中自体髂骨植骨,术后石膏托外固定。结果随访12~26个月,13例中10例平均6个月骨性愈合,2例初次C型骨折者,随访期内仍未愈合,但交锁钉无松动断裂现象。按Anderson评定标准:优7例,良4例,差2例。结论应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方法是治疗尺桡骨骨不连和骨延期愈合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拇指指腹缺损4种皮瓣修复方法的选择及疗效.方法:采用局部神经血管岛状皮瓣、手指桡侧岛状皮瓣、食指背侧岛状皮瓣、拇趾游离趾腹皮瓣等四种修复方法,治疗拇指指腹缺损45例.创面面积(0.6~2.5)cm×(1.6-4.1)cm.结果:45例拇指指腹缺损修复的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8~24个月,平均11个月,所有皮瓣的血运、弹性、质地均良好.结论:4种皮辩的皮肤结构与拇指相近,是拇指指腹缺损的理想修复材料,手术效果好.根据拇指指腹缺损的不同类型,选择合适的皮瓣进行修复,可最大限度的恢复拇指的外观及感觉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桡骨多段骨折的治疗体会,为临床选择桡骨多段骨折的治疗方法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对分别采用重建接骨板固定(8例)、髓内针固定(11例)、交锁髓内针固定(12例)三种方法治疗的31例桡骨多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前臂旋转功能的丧失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 全部获得随访,时间10.0~28.0个月,平均18.8个月.交锁髓内钉组术后并发症最少,前臂旋转功能恢复最佳;重建接骨板组次之;髓内针组最差.结论 内固定治疗桡骨多段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为首选.次选重建接骨板,不主张用髓内针固定.  相似文献   
4.
对桡骨多段骨折的治疗,目前大多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1],但由于骨折本身对骨的血运破坏已很明显,加上手术中扩髓的损伤,其血供的破坏进一步加重,对骨折愈合影响较大。为加速骨折愈合,我们采用术后联合应用鹿瓜多肽跳骨片治疗,可促进骨痂形成,加速骨折愈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们于2005年3月~2008年9月将收治的47例桡骨多段骨折病人(不包括干骺端骨折、骨缺损、伤肢原有功能障碍以及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精神疾患、孕妇、哺乳期妇女等),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4例,其中男21例,女3例,年龄20~61岁,闭合性骨折18例,开放性骨折6例,合并尺骨骨折者14例,合并其他伤者7例。根据AO分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力加压髋螺钉(DHS)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方法]2002年5月~2006年2月,应用DHS并按“尖顶距”原理置放头钉位置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6例。[结果]36例经12。30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按Sanders髋关节临床功能评分:优23例,良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8.9%。[结论]应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并按“尖顶距”原理置放头钉,固定可靠,若病例选择及操作得当,能有效减少头钉切出等并发症,可以达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