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切口种植腺癌1例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外科(473009)吕保华王耿泽吕柯赵玉亭任武向国庆郭胜利1病例简介患者女,61岁。半年前以“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在外院行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手术过程顺利,脐部戳孔取出标本,当时检查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胆管癌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诊断时大多已属晚期,根治率低、疗效差,现将我们经治的160例综合报道,供同道参考。临床资料一、资料来源:160例其中南阳地区医院子1982年1月至1990年12月收集65例;江西医学院二附院于1978年1月至1991年3月收集58例;解放军91医院于1980年1月至1990年12月收集26例;解放军272医院于1980年1月至1990年12月收集11例。二、资料分析  相似文献   
3.
我科1986年采用番泻叶浸泡液(番泻叶30克,开水浸泡200毫升)进行术后灌肠,以促进肠功能早期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取得了较好效果,兹就一般情况介绍如次: 一、临床资料灌肠组50例:男性23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42岁,最大者72岁,最小者9岁;术后第一天灌肠48例,第二天灌肠2例。对照组50例:男性2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40岁,最大者70岁,最小者12岁。  相似文献   
4.
5.
“腹痛”是一常见症状。但发病原因复杂。涉及面广,稍一疏忽,易致误诊、误治。因此,如何能从复杂的、不典型的、少见的临床表现中,找到诊断的关键;如何从常见病的诊治中提高水平,也同样是复杂而涉及面广的问题。为此,本刊特组织此一组专题讨论文章,从横的联系来解决诊断的思路,井介绍一些多发病、常见病的误诊、误治教训,以及不得当处理的严重后果,供各科临床工作者参考、借鉴、思索.  相似文献   
6.
单纯肠系膜淋巴腺结核临床上比较少见,容易误诊。本组8例(均经病理证实)误诊为腹腔肿瘤6例,肠系膜肿瘤2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最大36岁,最小4岁,平均年龄21.4岁。就诊时间,最长3年,最短3个月,1年内就诊7例,1年以上就诊1例. 临床表现:(1)本组6例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消瘦,食欲下降,周身乏力。2例有盗汗低热。(2)中上腹部触及肿块6例,质硬、边缘不具体,不活动,有压痛。另2例在脐周触及结节状肿块,可推动,压痛明显。(3)8例胸部X线检查均为阴性,血常规均正常,其中2例血沉升高。6例钡灌肠阴性;2例全消化道钡剂检查阴性。4例B超提示为腹腔实质性占位病变,肿瘤可能性大。余4例未做B超。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2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自1987年~1991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胰腺炎2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中西医结合组23例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23岁~73岁,平均45岁。同时设对照组23例,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28岁~76岁,平均47岁。中西医结合组采用西药加清胰汤和五虎丹治疗,对照组单用西医治疗。两组随机分  相似文献   
8.
例1 女,61岁。半年前以“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在外院行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脐部截孔取标本,胆囊壁增厚,内有1cm结石一枚,未行病理检查,诊断为: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术后1个月出现全身皮肤粘膜黄染、屎黄、大便白陶土色,扪及脐部切口下有一条索状肿块,且逐渐增大、质硬,经PTC造影显示:肝内胆管扩张,肝总管阻塞。剖腹探查发现:脐部肿块在腹膜外皮下组织间.体积约6cm×5cm×3cm。另外三个戳孔处有多个小转移结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70岁以上老年人手术的可行性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方法 对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56例恶性龙灯肿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治疗的56例全部切除肿瘤治愈出院.结论 充分做好围手术期准备,提高手术技巧,加强肠内及肠外营养,高龄老人的肿瘤是可以通过手术治愈的.  相似文献   
10.
高原昏迷     
高原昏迷是我国高原工作者于一九五四年首先提出的,是急性高原适应不全症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是在高原氧分压低的情况下,少数患者因急性缺氧引起大脑皮层及皮层下中枢的弥散性抑制加强而产生脑水肿,临床上表现以昏迷为主的综合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