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与内毒素和C反应蛋白( CRP)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探讨血清降钙素原( PCT)检测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9月武汉大学移植医学中心98例肾移植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受者临床资料。根据肺部感染的病原体诊断标准将受者分为细菌组(48例)和非细菌组(50例),比较PCT、内毒素和CRP检测3种方法诊断肾移植术后细菌性肺部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比较3种方法对确诊肾移植术后并发细菌性肺部感染受者的阳性诊断结果。结果 PCT 检测灵敏度为95.8%,特异度为94.0%;内毒素检测灵敏度为77.1%,特异度为72.0%;CRP检测灵敏度为52.1%,特异度为58.0%。血清PCT检测细菌组受者阳性结果高于内毒素和CRP检测(χ2=7.36,10.04, P均<0.05)。结论血清PCT检测对于肾移植术后细菌性肺部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高于内毒素和CRP,可作为肾移植受者是否并发细菌性肺部感染的优选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鼠肾移植模型手术的改良方法。方法供体Sprague-Dawley(SD)大鼠21只,受体Wistar大鼠42只。采用双侧供肾。受体左肾切除后借助自制导管,行受体肾动脉与供体肾动脉、受体肾静脉与供体下腔静脉端端吻合,供体输尿管带膀胱瓣与受体膀胱吻合,最后切除右肾,腹腔内注入头孢米诺10 mg,关腹。记录手术时间,动、静脉吻合时间,冷、热缺血时间等手术数据;术后大鼠存活3 d认为模型建立成功,计算建模成功率,分析死亡原因。结果供体手术时间为(32.7±5.6)min,供肾修整时间为(4.2±1.1)min。受体手术时间为(42.3±4.9)min,其中动脉吻合时间为(10.1±3.2)min,静脉吻合时间为(13.9±2.5)min,尿路重建时间为(6.3±1.4)min。热缺血时间为(5.4±1.8)s,冷缺血时间为(56.2±7.3)min。42只受体大鼠中,建模成功40只,成功率为95%。另2只受体大鼠死亡,其中1只死于血管吻合口出血,1只死于尿瘘引致的腹膜炎。结论采用改良的血管端端吻合法建立大鼠肾移植模型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成功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背驮式肝移植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 adhesion moleculer-1,ICAM-1)表达对评价供肝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 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A、B、C 3组,制备大鼠PBLT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A组为缺血30min组,B组为缺血60min组,C组为缺血120min组.根据肝组织中水变性、脂肪变性坏死肝细胞的百分比分为3个不同的损伤程度组(轻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重度损伤组),分析3组大鼠血清中ALT的浓度变化与肝组织中ICAM-1分子表达的关系.结果 随着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的加重大鼠血清中的ALT也呈梯度升高,各纽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肝组织中ICAM-1分子的表达也呈梯度增高,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该实验显示,ICAM-1分子的表达对评价供肝质量分级标准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评估不同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总结我院实施的40例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的效果,其中夫妻间供肾3例,丈夫给妻子1例,妻子给丈夫2例;父母给子女21例;兄弟姐妹间供肾16例。结果:所有供者术后7d内出院.随访2~48个月。供者肾功能均正常;所有受者肾功能均恢复后出院,其中夫妻间供肾肾移植手术患者中,1例患者术后3d发生加速排斥反应;父母给子女的21例接受移植手术的患者中2例肾移植术后7d左右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后恢复;兄弟姐妹间供肾的16例肾移植手术患者中.1例患者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至第4周恢复正常。结论: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效果明显优于同期尸体供肾移植.其中父母给子女供肾或兄弟间供肾肾移植效果较好,夫妻间供肾效果相对稍差。  相似文献   
6.
40例亲属活体肾移植临床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我中心4年40例亲属活体肾移植的经验.方法:40例患者中3例为夫妻间供肾,其余为血缘亲属供肾.术前均行HLA配型、PRA及淋巴毒试验检查.手术全为开放手术取肾,取左肾32例,右肾8例;受者均为第一次接受肾移植手术.术后以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泼尼松三联抗排斥反应治疗.结果:供者术后1周内出院,随访至今,肾功能均正常.受者术后36 d内出院,出院时肾功能正常,随访2~48月,未见肾功能异常病例. 结论:术前对供、受者的正确评价及成熟的手术技术是手术成功的保证,术后坚持随访和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是受者长期存活的关键.亲属活体肾移植组织配型好,术前可充分准备,术后用药量少,手术成功率和长期存活率高,是一种安全可靠经济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肝移植术中不可避免的病理生理变化,是引起肝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导致肝功能衰竭,影响肝移植受者术后的近、远期疗效。参与肝脏缺血再灌注的分子进程复杂多样,所涉及的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尚未阐明,并不断有新的复杂机制更新。本综述旨在总结一些重要的分子机制在肝脏IRI中的研究进展,同时概述减轻IRI的新兴策略,为临床提高肝移植疗效及移植肝生存率,提供理论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9.
精索静脉曲张是引起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高频彩超的普遍应用及超声技术的日益完善,超声在精索静脉曲张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临床及超声医生的重视,超声也成为精索静脉曲张的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供肝动脉变异的修整与重建的方法与技巧. 方法 回顾性分析91例原位肝移植供肝修整以及变异肝动脉重建时处理的方法和技巧.结果 修整的91例供肝全部用于肝移植.发现其中20例(21.9%)存在肝动脉解剖变异,20例中12例需行变异肝动脉重建,动脉重建方法包括将变异的肝右动脉与脾动脉(7/12)或胃十二指肠动脉(5/12)吻合.供肝应用后未出现与修整相关的手术并发症. 结论 供肝的正确修整及合适的供肝动脉重建可减少肝移植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