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2种续泵方式对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患者产生的影响。方法将68例使用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胺维持血压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在续泵时采取双泵续泵的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续泵方式。记录两组患者发生血压下降、心率变化、心律失常、意识变化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不同时间点两组的收缩压和心率。结果采用双泵续泵的观察组血压下降、心率变化、心律失常、意识变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方面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在续泵时采取双泵续泵的方式可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个体化指导对首次使用无创机械通气病人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9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6人,观察组47人,对照组进行传统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个体化指导。根据病人不同时段对无创呼吸机的耐受率、动脉血气结果及病人气管插管使用有创机械通气率、ICU住院天数等评价两组病人首次使用无创呼吸机的依从性。结果个体化指导有助于提高病人使用无创呼吸机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无创机械通气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观察集束化干预在院内危重患者转运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时间段分组,其中2015年1-3月院内转运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2015年4-6月的院内转运患者设为观察组,应用集束化转运策略.以5%的比例随机抽样,抽样结果为对照组110例,观察组116例.分别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转运前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和等级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中人员因素、设备因素、病情因素、流程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集束化干预可以减少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转运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杨杰  古满平  丁福  杨晓玲 《重庆医学》2021,50(21):3776-3780
目的 探讨STEADI工具包在预防外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该院普外科收治的500例老年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0例.研究组采用美国STEADI工具包对老年患者进行跌倒预防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跌倒干预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出入院时对跌倒知识、态度、行为评分,以及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出院后10天、1个月、3个月跌倒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跌倒预防知识、态度、行为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出院后10天、1个月、3个月跌倒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ADI工具包能有效提高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预防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有效降低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跌倒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对急诊科老年患者风险筛查工具从单一结局筛查工具和综合结局筛查工具两个方面进行综述,并从可接受性、可行性、培训方面分析影响风险评估工具应用的现实因素,以期为研究者选用不同的工具提供借鉴,为我国急诊老年患者的护理和救治拓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SBAR(现状-背景-评估-建议)交接模式在危重患者长途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符合长途转运标准的119例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6月—2017年6月的123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传统口头方式进行交接,观察组按照自行设计的SBAR交接模式进行交接.比较2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交接双方护士满意度和转运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结果 观察组交接不良导致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交接护士对交接工作的各项满意度评分和转运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使用危重患者长途转运SBAR交接模式,能够规范长途转运交接流程,降低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交接双方护士的满意度和转运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重庆市二级医院病人跌倒及其相关情况。方法就2008年病人跌倒情况现场问卷调查重庆市40家二级医院的护理部主任、护士长,数据收集后,采用EXCLE表进行分类统计。结果40家被调查的二级医院均有病人跌倒发生,跌倒总数达81例,其中老年病人跌倒占60.49%。81例跌倒中,有35例(43.21%)跌伤,30例(37.03%)引发医疗纠纷,16例(19.75%)导致医疗赔偿。40家医院中,仅有17家医院有跌倒防范制度并开展了病人跌倒危险度评估,所有医院均未建立病人跌倒防范团队。结论病人跌倒在重庆市二级医院中发生较普遍且以老年病人跌倒为主,病人跌倒已是导致医疗纠纷的因素之一。如何在重庆市二级医院中,开展病人跌倒危险度的评估,采取措施防范病人跌倒,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该院急诊科的541例院内转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269)和干预组(n=272)。对照组采用常规转运方法,干预组采用综合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转运时间及转运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的转运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在转运过程中,与导管、物资、协作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能有效降低急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风险,保证转运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使用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治疗多发伤并发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lung injury/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LI/ARDS),总结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模式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多发伤并发ALI/ARDS患者使用NIPPV或有创机械通气(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IMV)的情况,比较两种通气方式治疗前及治疗后2h动脉血气分析变化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NIPPV 40例,有创通气35例.无创通气组及有创通气组通气2h后病人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及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aO2)较通气前明显提高(P<0.0001).无创通气组中5例无创通气3~5d(平均4.2 d)后改IMV,4例因手术需全麻,先予以IMV 20~36 h后改为无创机械通气.35例无创通气3~18d[平均(8±5.5)d]成功脱机,无1例死亡.IMV组通气5~20 d脱机[平均(9±5.5)d],无1例死亡.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动脉血气分析治疗前、治疗后变化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伤后合并ALI/ARDS早期应用NIPPV治疗,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的呼吸模式,不仅可取得与IMV治疗相同的效果,而且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