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膝关节镜微创外科技术的进展使许多半月板损伤得以修复,可以基本做到最大限度地保全半月板。但对于某些损伤程度较严重的半月板,仍须行全切除。因此,关节镜下半月板全切除术仍是目前治疗严重半月板损伤常用的方法。我所采用逆行半月板全切除方法治疗半月板损伤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膝关节镜下髁间棘撕脱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探究膝关节镜下手术进行髁间棘撕脱骨折复位钢丝内固定治疗的一种新方法 ,介绍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1999年 4月至 2 0 0 1年 10月间在膝关节镜下手术治疗髁间棘撕脱骨折共 15例 ,其中应用钢丝进行骨折块内固定治疗髁间棘撕脱骨折 12例。手术方法 :膝关节镜监视下 ,应用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定位器确定骨折块的固定位点 ,经导向器钻骨道 ,利用钢丝内固定。术后早期进行康复。结果 :术后随访 6月~ 3年 ,平均 1年 11个月 ,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与愈合良好 ;急性损伤 4例前向不稳均纠正 ,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阴性 ;陈旧损伤 9例前向不稳纠正 ,其中 2例检查前抽屉及Lachman试验稍松 ,但患者主观稳定性良好。结论 :膝关节镜下手术治疗髁间棘撕脱骨折具有微创的特点。应用该手术方法治疗髁间棘撕脱骨折操作简捷、固定可靠、手术创伤小 ,术后可以早期进行功能康复。同时为关节镜下手术治疗髁间棘撕脱骨折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我所共收治 4名膝关节髌下脂肪垫囊肿患者 ,发现膝关节前方肿物后逐渐出现伸膝时疼痛 ,经MRI检查诊断为膝关节髌下脂肪垫内囊肿。 2例囊肿为多房性 ,2例为单房性。 4例患者均接受关节镜下囊肿切除术。手术前囊肿内注射美蓝以帮助确定切除范围。由于囊肿后壁与半月板前角相邻 ,手术中半月板前角滑膜边缘处破裂 ,其中 2例因破口大于 1cm予以关节镜下缝合修补半月板前角 2针。所有患者均经伸膝夹板固定 2周 ,经关节功能康复后 ,症状消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肘关节镜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原因。方法回顾研究1998年6月-2008年11月269例肘关节镜中46例(17.1%)并发症的发生、处理及预后。男32例,女14例,年龄(32.9±15.1)岁(13-6l岁)。其中骨关节炎20例,关节粘连8例,肱骨外上髁炎4例,类风湿关节炎4例,急性创伤5例,肱骨内上髁炎1例,剥脱性骨软骨炎2例,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1例,肘关节不稳1例。最多见为一过性神经损伤36例,其中累及桡神经7例,尺神经7例,腋神经1例,肢体远端末梢神经感觉障碍21例;迟发性尺神经炎5例;伤口术后渗液1例,皮下血肿1例;残留游离体5例。2例肘关节发生了2种并发症。结果36例一过性神经损伤患者中的32例在术后1—7天内缓解,最迟1例桡神经深支损伤术后8个月好转。3例迟发性尺神经炎行尺神经前移术,1例伤口血肿行血肿清除术,2例游离体残留行游离体二次取出术,余保守治疗,均治愈。结论肘关节镜的并发症以一过性神经损伤最多见,还有迟发性尺神经炎、伤口并发症、游离体残留。这些并发症绝大多数都是轻微可逆的,故肘关节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兔肩关节前向不稳实验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研究肩关节不稳的动物(兔)模型,为进行相关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6只骨骼成熟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进行肩关节正常组织结构的解剖,研究手术入路。通过解剖兔的肩关节并测量其关节活动度,了解兔肩关节与人肩关节骨骼、周围肌肉组织及关节囊韧带组织的类似程度,建立兔肩关节不稳动物模型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另取18只兔分为2组,其中12只为实验组,均取右侧肩关节,手术切开肩胛下肌腱显露盂肱关节,并切除前下方盂缘及其相连的韧带组织,制作肩关节前方不稳模型,分别于术后6周及12周(各6只)取材;其余6只为对照组,仅切开皮肤及浅层肌肉组织,于术后12周取材。测量盂肱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结果:兔肩关节大体解剖与人类相类似,实验组兔关节前向稳定性明显差于对照组,所有实验组肩关节均有2度以上的前向不稳定存在。实验组兔肩关节后伸、内旋、外旋及外展活动明显受限,而对照组肩关节活动基本正常。结论:兔是建立肩关节不稳动物模型和进行相关实验研究的合适动物,本实验建立的兔肩关节前向不稳模型适用于盂肱关节前向不稳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已广泛在全球开展.现在其有20种以上的手术方法和至少5种移植物被经常应用.最常用的髌腱(B-P-B)和绳肌腱均不能达到重建止点结构、恢复生物力学特性以及神经反射功能的目的.尤其是绳肌腱由于固定点和内固定物的影响更难达到上述完美要求.  相似文献   
7.
跟腱黄色瘤(achilles tendon xanthomas,ATX)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常常与家族性高脂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aemia,FH)相伴发.关于ATX的治疗文献中报道并不多.本例采用黄色瘤部分切除术,同时服用降血脂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林共周  胡跃林  崔国庆  肖健  印钰  焦晨 《中国骨伤》2002,15(12):731-732
胫腓骨骨干不稳定型骨折,目前仍是治疗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两种不同的股骨皮质悬吊装置(固定袢和可调节袢)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12个月患者的股骨骨道增宽情况及膝关节功能。方法: 共纳入60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根据袢在粗骨道中长度(n)[n=袢的总长度-(股骨骨道总长度-粗骨道的总长度)]将患者分为A(可调节袢在粗骨道中长度为0 mm)、B(固定袢在粗骨道中长度为>0 mm、≤10 mm之间)、C(固定袢在粗骨道中长度>10 mm)三组,其中A组病例数为11例,B组病例数为27例,C组病例数为22例,比较三组患者在膝CT关节三维重建术后12个月与术后即刻股骨骨道增宽情况,同时比较三组患者的国际膝关节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Lysholm评分及Tegner评分。结果: A、B、C三组的股骨骨道增宽程度存在差异,术后12个月和术后即刻股骨骨道增宽差值中位数:AP<0.05)。根据线性回归关系发现n值与骨道增宽差值存在线性关系,随着n值的增大,骨道增宽的差值逐渐变大。股骨中上骨道的增宽差值中位数出现负数,中下骨道的增宽差值中位数均为正数。随访时发现三组术后12个月的IKDC、Lysholm、Tegn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组与B组、C组相比,其术后12个月的骨道增宽程度较小;在A、B、C三组中随着袢在粗骨道中的长度逐渐增大,骨道增宽程度越显著;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12个月患者,其股骨中下骨道较术后即刻骨道增宽明显,股骨中上骨道已逐渐开始发生重建肌腱和股骨愈合;在术后12个月的随访患者中,A、B、C三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胸大肌腱完全断裂是一种少见的运动损伤.1822年Patissier首次报道胸大肌腱断裂,目前国际上共有约200例病例报道 [1-11].近30年来,随着运动水平和强度的提高,胸大肌腱断裂的病例逐年增多.我所1993年至2007年手术治疗12例胸大肌腱断裂,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