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胰腺导管腺癌(PDAC)中核基质结合蛋白1(SATB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价SATB1在PDAC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9例PDAC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石蜡标本SATB1蛋白表达水平,利用Western blot 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16对配对冷冻保存的新鲜PDAC组织、癌旁组织中SATB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SATB1在13例PDAC中呈高表达,癌旁组织有5例高表达(26.5%比10.2%).SATB1的表达与PDAC分化程度(x2=4.131,P<0.05)、淋巴结转移(x2 =5.000,P<0.05)、T分期(x2=14.348,P<0.05)和TNM分期(x2=6.69,P<0.05)相关.阳性表达SATB1的PDAC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353 d,阴性表达SATB1者为508 d.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ATB1在PDAC患者中mRNA表达高于癌旁组织(t=2.432,P<0.05),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4,P>0.05).结论 SATB1在PDAC中表达呈上调状态,与PDAC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评价不同手术方式对壶腹癌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81例壶腹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50例采用肿瘤切除术治疗,31例采用姑息性手术治疗。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肿瘤切除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局部切除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低。行不同方法的姑息性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肿瘤切除治疗后,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5),但采用不同方法的姑息性术式治疗后,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发现,壶腹癌行肿瘤切除术后的中位生存时间比行姑息性手术长。姑息性手术方式中,行ERBD术后的中位生存时间比胆肠吻合和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治疗的长。结论:壶腹癌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但术后生存时间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通里攻下法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80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常规给予广谱抗生素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营养支持、机械通气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鼻饲小承气汤加减400 mL早晚分服,连续7 d。观察治疗前及7 d后的氧合指数(PaO_2/FiO_2)、APACHEⅡ评分、血小板(PL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变化,以及机械通气时间、ICU平均住院时间、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发生率、28 d病死率。结果:两组治疗7 d后,PaO_2/FiO_2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对照组187.7±25.8,252.4±26.8;观察组186.5±29.6,312.3±19.8;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APACHEⅡ评分有差异(对照组23.8±3.1,18.8±1.7;观察组22.6±4.6,12.6±2.1;P0.01)。两组PLT、APTT治疗后比较无差异(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6.38±4.65)d vs(5.11±2.18)d]、ICU平均住院时间[(8.25±3.75)d vs(7.23±2.88)d]、MODS发生率(21%vs 11%)、28 d病死率(23%vs 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结合通里攻下法治疗能更快改善ARDS患者氧和水平,减少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SATB1)和Ki-67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8例胰腺癌组织、配对癌旁组织及正常胰腺组织中SATB1和Ki-67的表达,将二者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ATB1和Ki-67在胰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8% (37/58)、70.7% (41/58),且在胰腺癌、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呈下降趋势.胰腺癌组织中SATB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T分期、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P<0.05),Ki-67的表达与T分期、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P<0.05).Cox分析显示,SATB1(RR=18.625,95% CI为11.178 ~ 285.631)和Ki-67(RR=1.985,95% CI为0.394~ 320.525)是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均<0.05).结论 SATB1和Ki-67在胰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可作为胰腺癌发生发展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清胰陷胸汤联合血液净化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92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干预治疗,包括胃肠减压/禁食、抗感染、抑酸、抑制腺体分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治疗,必要时给予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同时应用中药清胰陷胸汤,一煎经胃管或者空肠营养管注入,二煎经直肠注入。两组持续治疗14 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膀胱压力恢复正常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血液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3、7天的TNF-α、IL-6、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第1、3、7天的TNF-α、IL-6、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3、7天的血清CD3+、CD4+及CD8+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而血清CD3+/CD8+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后第1、3、7天,观察组血清CD3+、CD4+及CD8+高于对照组,血清CD3+/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清胰陷胸汤联合血液净化治疗能够清除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介质、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机体免疫状态,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器官的损伤,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脓毒症患者早期病情判断及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成人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28 d预后情况。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入院1 d内血常规、降钙素原(PCT)、肝肾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原发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种类,计算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记录入院2 d和3 d血常规检测结果,计算出院前3 d 的NLR。根据患者28 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计数(LYM)、NLR的变化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高危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LR对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脓毒症患者28 d累积生存情况。结果:共有60例脓毒症患者纳入分析,其中28 d内存活34例,死亡26例。两组患者NEU水平和NLR水平在入院1、2、3 d逐渐降低,LYM水平在入院1、2、3 d逐渐升高;且死亡组NEU水平在3 d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NLR在入院1、2、3 d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死亡组LYM水平在2 d、3 d显著高于存活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入院3 d NEU、2 d LYM、3 d LYM及各时间点NLR与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入院1 d NLR、SOFA评分高是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1 d、2 d和3 d NLR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5、0.671和0.691,具有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1 d NLR ≥17.40时,患者28 d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1 d NLR <17.40时(39.3% vs 71.9%;Log-rank χ2=10.745,P=0.001)。结论:入院时NLR升高能够协助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升高的NLR对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连续血液净化(CBP)联合鸟司他丁治疗重症脓毒症的疗效。方法:选择重症脓毒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液体复苏、穿刺引流控制感染灶,应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必要时给予机械通气。同时两组在确诊脓毒症4 h内均采用CBP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静脉注射乌司他丁50万IU/d,连续应用7 d。检测入院时和入院后第1、3、5天取血检测血浆C反应蛋白(CRP)、血清乳酸(Lac)、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在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第1、3、5天分别进行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II)。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3、5天的CRP、Lac、PCT、IL-10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时点的CRP、Lac、PCT和IL-10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3、5天的SOFA评分和APACHEl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在入院第1、3、5天的SOFA评分和APACHEl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BP联合乌司他丁能够清除炎症介质、纠正机体缺血缺氧、改善组织细胞和器官低灌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器官的损伤,值得重症脓毒症患者早期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清胰陷胸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合并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SAP合并ALI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包括胃肠减压/禁食、抗感染、抑酸、抑制腺体分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支持治疗,必要时给予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药清胰陷胸汤治疗,一煎经胃管或空肠营养管注入,二煎经直肠注入。2组均持续治疗14d。比较2组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血清炎症因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呼吸困难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ICU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2组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TNF-α、IL-6、CRP等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CD3+、CD4+、CD8+淋巴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胰陷胸汤能有效缓解SAP患者腹胀、腹痛等临床症状,恢复胃肠功能,减轻SAP患者肺损伤和全身炎症反应,恢复机体免疫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俯卧位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5月—2021年4月日照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所有治疗过程中均保持患者为仰卧位与侧卧位,观察组则实施俯卧位通气,比较两组血气分析结果、炎症因子、氧合指数水平、血流动力学相关异常情况、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呼吸干预治疗时间。结果 观察组发生低氧血症、二氧化碳蓄积的比例分别为37.5%、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13、7.440,P<0.05),但两组过度通气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hsCRP为(11.7±3.5)mg/L,低于对照组,氧合指数为(348.9±78.9)mmHg,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2、6.187,P<0.05)。两组血流动力学相关异常(低中心静脉压、低血压、低心排血量和心动过速)总发生率均为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气胸、脓毒血症、颅内出血和压力性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