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背景: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能够为有症状的颈椎病患者提供较好的治疗效果,但颈椎融合可导致相邻节段椎间盘内部应力增加,加速邻近节段椎间盘的退变。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CDR)作为最具代表性的颈椎前路非融合技术,为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了另外一种外科手段。目的:比较ACDR和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61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置换组,26例)或ACDF手术(融合组,35例)。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3、6、12及24个月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及影像学评估,同时记录患者并发症及二次手术情况。结果:最终,52例患者(融合组29例,置换组23例)获得平均15.3个月(12-24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颈痛、上肢痛VAS和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置换组术后手术节段及邻近节段屈伸活动度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融合组融合成功率为90.5%。置换组中2例患者术后6个月时假体有〈3 mm的前移,l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融合组中1例患者发生邻椎病并接受二次手术治疗。结论:单节段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和ACDF均可明显缓解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间盘置换还能减少手术邻近节段代偿活动度的增加,有望预防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腰椎椎板减压、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侧弯、腰椎滑脱及腰椎管狭窄症等疾病的很好治疗方法。脊柱外科手术创伤大,出血多,输血量大。为避免输异体血可能引起的传染病及缓解血源紧张,我科对66例行脊柱外科手术患者采用自体血液回输技术,并与60例采用输库存血的方法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01年1月~2006年6月我科收治42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相应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影像学特征、治疗方式、治疗时间、随访时间和疗效。结果:30%的患者有活动性肺结核接触史,最常见症状为腰背痛(92.5%),脊柱棘突叩压痛(55.0%)。核磁是诊断脊柱结核的有效方式,腰椎受累为34例(81.0%),标本结核杆菌培养结果呈阳性的占52.9%,抗酸杆菌染色涂片呈阳性的占47.0%。抗结核耐药占44.4%,单纯药物治疗占15%,最终手术干预患者占85%,平均治疗时间(12±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0.5±6.6)个月。症状明显改善,结核治愈无复发占77.5%。结论:成人脊柱结核应早诊断、早治疗,延误诊断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并影响预后。除了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治疗原则外,细菌培养 抗结核药敏试验对治愈脊柱结核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与脊柱布鲁菌感染的临床鉴别诊断,以期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脊柱结核和脊柱布鲁菌感染各1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方面进行鉴别。结果脊柱结核以40岁人群为主,畜牧养殖业为好发人群,临床表现为多发性、游走性肌肉痛和大关节痛,PPD常见阳性;脊柱布鲁菌感染则平均年龄>50岁,无明显的好发人群,临床表现为持续性腰痛下背痛、慢性腰背部痛和腰椎活动受限,常有低热情况;在影像学上主要从椎体破坏、椎间盘炎、脊柱小关节炎、韧带钙化、椎间盘旁软组织等进行鉴别。结论脊柱结核与脊柱布鲁菌感染在影像学上容易混淆,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等综合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 前瞻性观察高血压病合并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推拿治疗对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观察96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均采用相应的基础降压治疗,A组同时予推拿干预治疗,根据颈椎X线表现运用定点旋转手法复位和痛点推拿,一般每日治疗1次,同时宣教病人纠正不良工作及生活姿势,持续3个月;B组口服降压药,持续3个月,每个月监测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结果 1)推拿干预治疗组及对照组对收缩压经3个月治疗,治疗前后两组比较有差异(P<0.005),提示推拿干预组对患者收缩压的控制优于非推拿组;2)推拿干预治疗组及对照组对舒张压经3个月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推拿干预组对患者舒张压的控制与非推拿组无差异.结论 推拿干预治疗对控制高血压病合并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收缩压方面有一定疗效,而对舒张压的控制可能无明确作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节段融合辅以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可提高融合率。目的:比较单、双侧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和融合率。方法:将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双侧与单侧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并植骨后外侧融合。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失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临床疗效、融合率和对临近间盘的影响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侧内固定组手术操作时间较双侧内固定组明显缩短(P〈0.001)。双侧内固定组置入186枚椎弓根螺钉中有3枚穿透皮质刺激神经根而行二次手术;单侧内固定组置入90枚螺钉未发生与螺钉置入相关的并发症。表明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行单侧和双侧椎弓根钉置入并植骨内固定后外侧融合效果相同,但单侧内固定成本费用低、节省手术时间,置钉时穿破椎弓根皮质刺激神经根的风险小。  相似文献   
7.
背景:腰椎滑脱一般通过影像学屈伸位片进行确认,通常用滑移距离和滑脱角表明滑脱的严重程度。目的:复制腰椎滑脱中的垂直失稳模式,寻求有效的影像学评价方式。方法:纳入37例腰椎滑脱患者,分别拍直立位、侧卧位、仰卧牵引位、俯卧牵引位腰骶段侧位X射线片。分别在X射线平片上测量间盘面积、滑脱角、滑移距离变化。结果与结论:在患者直立屈曲位片上可测量最大滑脱角、最大滑移距离百分比、最小的间盘面积百分比。俯卧牵引位和侧卧伸展位可测量最小滑脱角,仰卧和俯卧牵引位可测量最小滑移百分比。与其他体位相比俯卧牵引位下的间盘面积百分比最大。直立屈曲位和俯卧牵引位下滑脱角的变化与滑脱节段间盘面积百分比有关。直立屈曲位和俯卧牵引位分别复制了滑脱最严重的程度和复位最大程度。滑移距离的变化与间盘面积和滑脱角的变化有关,节段的垂直失稳是因间盘退变导致韧带和间盘纤维环松弛所致。间盘高度及周围软组织张力的恢复可使滑脱节段自动复位。因此可用植入椎间融合器或骨块行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峡部裂型滑脱因后柱成分缺失,可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重建。  相似文献   
8.
背景:对于骨形态发生蛋白的生物活性分析中发现,极其微量的骨形态发生蛋白在成年个体中被分泌和储存在骨基质和成骨、成软骨等细胞中,当骨折时这些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折区域释放,诱导周围的间充质细胞发生化学趋化、聚集、分化并形成软骨,从而最终形成成熟的骨结构.目的:验证转基因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在兔椎间盘组织中的成骨作用.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分别于不同的腰椎间盘注入骨形态发生蛋白7溶液,生理盐水,或使用金属手术器械行腰椎间盘单纯破坏,并设立未干预的腰椎间盘作为空白对照.术后第6周应用组织学观察注射区内新骨的形成情况.结果与结论:各组动物注射生理盐水的椎间盘和空白椎间盘均为阴性结果.注射骨形态发生蛋白组的新生骨的面积显著大于单纯破坏组(P < 0.05).注射骨形态发生蛋白组新生骨面积组内差异在放大40倍和100倍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证实转基因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能将家兔的椎间盘转化为新生软骨组织.  相似文献   
9.
背景:节段融合辅以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可提高融合率。目的:比较单、双侧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和融合率。方法:将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双侧与单侧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并植骨后外侧融合。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失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临床疗效、融合率和对临近间盘的影响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侧内固定组手术操作时间较双侧内固定组明显缩短(P<0.001)。双侧内固定组置入186枚椎弓根螺钉中有3枚穿透皮质刺激神经根而行二次手术;单侧内固定组置入90枚螺钉未发生与螺钉置入相关的并发症。表明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行单侧和双侧椎弓根钉置入并植骨内固定后外侧融合效果相同,但单侧内固定成本费用低、节省手术时间,置钉时穿破椎弓根皮质刺激神经根的风险小。  相似文献   
10.
背景: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单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后卧床时间长,患者起床活动后容易诱发脊柱不稳,植骨不愈合率较高,疗效不佳。目的:探讨采用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修复腰椎布鲁杆菌病脊柱炎、稳定脊柱结构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3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患者31例,男22例,女9例;年龄42-73岁,平均52岁;病程3-13个月,平均5个月。所有患者在利福平和米诺环素及链霉素联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脊柱钉棒系统内固定。比较患者手术前后JOA评分评价预后及功能恢复情况,随访X射线片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6-24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12.6个月。患者修复后JOA评分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期间无复发及严重并发症发生;修复后5 d内复查X射线片,见所有患者植骨及内固定位置良好,末次随访X射线片显示植骨愈合良好,脊柱稳定。提示腰椎布氏菌杆性脊柱炎在三联药物治疗的同时,行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能维持脊柱稳定性、减少并发症,可取得可靠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