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原位肝移植术后临床监测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的临床观察与处理,提高医护人员对肝移植术后患者的监护能力。方法 参照原位肝移植术后常用观察指标,对4例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进行严密监护、对比、分析。结果 1例术后6天出血,1例拔除气管插管后,肺不张,24天后出现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1例术后二次插管、随后气管切开,并发ARDS;1例术后出现精神症状。结论 肝移植术后呼吸功能、循环功能、出血、感染、移植肝功能、排斥反应及精神心理反应是监护重点,对于患者安全度过术后危险期,提高近远期效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发生复杂腹腔感染(cIAI)的相关影响因素及病原菌构成,为PD后cIAI的预防提供一定的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PD患者病例资料,按照纳入标准收集发生cIAI 89例为感染组;从360余例未发生cIAI患者中按照约1∶1的比例等距随机抽样91例为对照组。收集感染组术后引流液的细菌培养情况,统计描述病原菌构成;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D后发生cIAI的危险因素。 结果术前减黄(OR=6.569,95% CI:1.178~14.630)、手术时间≥6 h(OR=6.872,95% CI:2.258~20.913)和术后胰瘘(OR=3.426,95% CI:1.219~9.631)是PD后发生cIAI的危险因素(均P<0.05)。培养菌株28种,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居多(总构成比为50.00%),革兰阳性菌以屎肠球菌居多(构成比为52.17%),真菌中以白色念珠菌居多(构成比为92.86%)。 结论PD后发生cIAI病情危重,合理的术前减黄及缩短手术时间对于cIAI的预防尤为重要,应及时合理应用抗生素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Eg)诊断抗原P-29(diagnostic antigen P-29)重组质粒进行原核表达、纯化,并初步分析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方法从重组质粒EgP-29/pGEM-T中获取诊断抗原P-29基因,亚克隆于表达载体pET-28a构建基因工程菌株,并表达、纯化重组蛋白,经Western-blot、ELISA分析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结果成功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载体EgP-29/pET-28a/BL21(DE3)plysS,并纯化出浓度较高的重组蛋白。ELISA检测显示,用表达、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小鼠,诱导产生了特异性抗体IgG,Western-blotting鉴定该抗体能识别重组抗原及天然抗原原头蚴。结论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机器学习筛选肝细胞癌患者术前微血管侵犯(MVI)相关指标, 构建预测MVI的logistic回归模型并评估。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根治性切除术的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共入组437例患者, 其中男性325例, 女性112例, 年龄(56.3±13.6)岁。437例患者通过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按7∶3分为训练集(n=305)和测试集(n=132), 训练集用于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并通过五折交叉验证法内部验证(验证集), 测试集用于外部验证。通过Boruta算法和LASSO回归两种机器学习算法筛选MVI特征变量, 并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决策曲线评估模型, Shapley加法解释(SHAP)分析关键变量的重要性。结果取Boruta算法筛选的8个特征变量和LASSO回归筛选的8个变量的交集(5个变量):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淋巴细胞比值(ALR)、肿瘤边缘、瘤内坏死、肿瘤数目、肿瘤最大径, 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该模型预测MV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95%CI:0.70~0.82)...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防治,分析6例终末期肝病(包括1例小肝癌)患者行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供肝均经动脉及门静脉双重灌注,胆道重建采用胆管端端吻合。结果,6例中2例出现胆道并发症:1例于术后6日出现胆漏,经调整右肝下引流管的位置,术后第31天胆漏停止,另1例于术后5周出现胆汁减少、胆栓形成,经胆道冲洗、口服溶石药及抗感染等治疗,胆汁引流恢复。认为对供者动脉充分灌注,胆道充分冲洗,尽量减少对供者胆管血供的损害,视情况放置T管是预防胆道并发症的关键,而术后胆道并发症多经非手术治愈。  相似文献   
6.
7.
对经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并用Holter监测记录到有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进行昼夜规律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室性早搏大多数出现于白天活动时,日间发作频率明显高于夜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特点,探讨个体化选择术式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及乌海市人民医院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229例患者,其中男性156例,女性73例,年龄(48±11)岁,年龄范围21~71岁。采用术前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复发破裂出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1年4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TIPS术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复发破裂出血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分析手术安全性及疗效。结果 全部患者完成了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行原位脾切除8例、传统法脾切除7例、包膜内脾切除2例;紧贴胃、食管下段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1例、保留自发性胃肾分流的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6例。平均手术时间186 min(145~518 min),手术出血量348 mL(225~2 500 mL),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门静脉血栓3例,肺部感染1例,肝性脑病1例。术后2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6例,轻中度残留10例,重度静脉曲张1例。结论 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TIPS术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复发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食管旁静脉的CT检查解剖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73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24例,女49例;中位年龄为47岁,年龄范围为22~71岁。观察指标:(1)术前CT检查情况。(2)手术情况。(3)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