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5篇
  免费   250篇
  国内免费   147篇
耳鼻咽喉   31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65篇
口腔科学   66篇
临床医学   600篇
内科学   309篇
皮肤病学   59篇
神经病学   149篇
特种医学   14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52篇
综合类   1132篇
预防医学   473篇
眼科学   142篇
药学   527篇
  7篇
中国医学   496篇
肿瘤学   114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99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255篇
  2011年   291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244篇
  2007年   242篇
  2006年   227篇
  2005年   217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6篇
  1976年   4篇
  1965年   5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西妥昔单抗对三阴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并对可能的机制进行初步的探究。方法:将实验分为西妥昔单抗组(150 μg · mL-1)、吉西他滨联合用药组(西妥昔单抗150 μg · mL-1,吉西他滨2.8 μg·mL-1)。通过MTT、Transwell实验检测联合用药对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合用药对MDA-MB-231细胞MMP-9、TIMP-1、p-IkB、NF-kB-p65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吉西他滨联合西妥昔单抗作用MDA-MB-231细胞后,其生长被不同程度的抑制,抑制率随吉西他滨浓度的增加而增高(P<0.05);联合用药组MDA-MB-231细胞迁移、侵袭数目明显减少(P<0.05),同时MMP-9、p-IkB、NF-kB-p65的表达含量降低,TIMP-1表达含量增加。结论:吉西他滨联合西妥昔单抗对三阴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具有抑制作用,并明显抑制MMP-9的表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kB通路实现。  相似文献   
2.
正春暖花开后,室外处处都能闻到花香,看见柳絮和杨絮。春风吹起,除了让人感受到春天沁人心脾的气息,也有让人烦恼的喷嚏、流鼻涕、鼻塞、眼痒等不适。有的时候家长们看见孩子打喷嚏、流鼻涕就以为这是感冒了,其实有可能是忽略了过敏这一情况。很多人都在为换季过敏而烦恼,尤其是常常搞不清楚状况的孩子们。今天就给大家讲讲过敏性鼻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胃穿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手术治疗的49例新生儿胃穿孔病例。分析这些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情况及预后等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将患儿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探讨影响患儿预后的相关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连续性校正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数据。结果(1)49例患儿中,男29例(59.2%),女20例(40.8%);早产儿30例(61.2%),足月儿19例(38.8%);体重(2450±700)g,范围为1010~5000 g。29例(59.2%)为低出生体重儿。11例(22.4%)有围产期不良事件;17例(34.7%)术前合并感染性休克;6例(12.2%)合并其他消化道畸形。2例(4.1%)有生后窒息复苏史,2例(4.1%)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行机械通气,12例(24.5%)有留置胃管或洗胃史。(2)49例患儿的发病时间为(3.8±2.0)d,47例(95.9%)于生后1周内发病,其中36例于生后≤4 d发病;25例(51.0%)发病到手术时间≤12 h。(3)首发症状以单纯腹胀最常见[69.4%(34/49)],12例(24.5%)腹胀伴呕吐,39例(79.6%)患儿术前腹部立位X射线片可见膈下大量游离气体,肝脏受压下移,胃泡影减小或消失。(4)所有患儿入院后均急诊行开腹探查、胃壁一期修补术。术中见27例(55.1%)穿孔位于胃大弯,5例(10.2%)位于胃小弯,14例(28.6%)位于胃前壁,3例(6.1%)位于胃后壁。33例(67.3%)穿孔长径≥3 cm。术后3例(6.1%)发生切口感染,2例(4.1%)吻合口漏;1例术后48 h发现大量气液胸,再次手术证实为食道重复并食道穿孔。(5)49例中,35例(71.4%)的病因为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4例(8.2%)为损伤,10例(20.4%)为自发性穿孔。(6)49例中,8例(16.3%)死亡,36例(73.5%)存活,5例(10.2%)术后放弃治疗。剔除5例放弃治疗的患儿后,存活组中发病到手术时间≤12 h及穿孔长径<3 cm患儿的比例高于死亡组[61.1%(22/36)与1/8,χ^2=4.404;41.7%(15/36)与0/8];死亡组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比例高于存活组[6/8与22.2%(8/36),χ^2=6.147](P值均<0.05)。结论新生儿胃穿孔病死率较高,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是新生儿胃穿孔的病理基础和主要病因,突然出现的腹胀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尽早手术有助于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病例摘要:患者,男,17岁,哈族,以“乏力,关节酸痛1年,全身起皮疹伴口腔糜烂1月”为主诉,于2000年1月26日入院。患者自1年前无明显诱因全身乏力,双膝关节酸痛,未诊治。人院1月前,面部出现散在黄豆大的数个红色丘疹,略痒,10天后渐扩展至颈、双耳、后背、四肢等处,同时口腔起水疱、糜烂。患者因经济困难,仍未诊治,日晒后开始加重,融合成片,来我科门诊就诊,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收住院。患者发病以来无不规则低烧及雷诺氏现象,无脱发、关节畸形,既往史和家族史无特殊。  相似文献   
5.
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采集休克前后及缺血──再灌流后颈动脉血液样本,利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TXB2和6—keto—PGF1α含量变化。结果显示休克以及再灌后血浆TXB2和6—keto—PGF(1α)明显高于休克前水平(P<0.01或P<0.05),但再灌期与休克期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TXB2/6—keto—PGF(1α)比值于休克及再灌后下降(P<0.05),但再灌期与休克期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将休克前后、休克与再灌后血浆TXB2和6—keto—PGF1α的变化进行分析,两者无相关性(分别为r=0.1666和r=—0.4409)。本研究表明,单纯的输血输液不能明显地改善休克状态。至于休克及再灌后PGI2变化的机理及其在休克中的作用,值得重新认识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胆汁返流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其病机主要为素有胃疾日久,脾胃不足,加之手术消耗气血,损伤脉络致脾胃气虚,胃络气滞瘀阻,气机升降失常.疏泄不利,胆气上逆,胃气不降所致。笔者收集门诊及住院例30例,以自拟中药方赭石镇逆汤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Platelet factor 4 ( PF4) is a negativehematopoietic factor.It can 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 of endothelial cells and h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 cells,particularly megakaryoryocyticcells,reversibly[1] ,inhibit DNA synthesis,blockcell cycle progression during S phase and reducethe sensibility of normal h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 cells,but not some cancer or leukemia celllines,to cytotoxic drugs and ionizing radia-tion[2 - 3] ,and it also can cause a population in-crease of the stem cel…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洪涝灾害高发地区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湖南省洪涝灾害高发地区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因素。方法选择洞庭湖区6个县研究传染源密度、带茵情况和自然人群、病人与动物抗体水平,按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实验室和现场工作。结果(1)传染源:灭鼠前、后和钩体病流行后期鼠密度分别为7.02%、2.31%和4.64%,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灭鼠后鼠密度下降了67.09%:村民家庭家畜饲养以圈养形式占99.15%,喂商品混合饲料的占72.33%。(2)病原学:对鼠、猪、犬和病人的标本进行钩体培养,分离出82株钩体,黄疸出血群占70.73%,1株国内新型茵,黑线姬鼠分离率高达11.03%。(3)血清学:检测1263名自然人15个群钩体抗体,一群以上抗体阳性率未接种钩体苗为50.88%,接种一针四价钩体为72.55%,人群抗体有14群之多;检测85例病人双份血清抗体,确诊63例,符合率74.11%,黄疸出血群感染比例最高;流行季节牛、犬和出栏猪抗体分别有14、8和7个群,牛阳性率最高。结论流行前灭鼠效果好,不仅降低了鼠密度,还降低了带茵率;主要传染源是鼠和牛,牛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大于猪和犬;人群接种一针四价钩体菌苗亦有效;病人感染黄疸出血、澳洲和秋季群为多。  相似文献   
9.
10.
方法:常规消毒后,以棉签蘸1%奴夫卡因或丁卡因涂擦于尿道外口粘膜.如无尿道处口粘膜损伤者可不用.用注射器抽取无菌石蜡油后将乳头接导尿管尾端.以其尖端涂石蜡油后轻轻插入尿道口,然后按常规操作步骤边推注石蜡油边徐徐插入尿管至预定深度.此法简便易行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