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血友病假瘤是罕见的,是血友病的严重并发症。血友病假瘤的治疗还比较局限,外科切除或引流、Ⅷ因子替代疗法、外照射放疗和其他非手术治疗已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该文报道1例50岁男性A型血友病患者,因巨大的血友病假瘤导致右侧股骨颈和股骨干病理性骨折。一开始补充Ⅷ因子和骨牵引保守治疗取得了影像学上的骨折愈合,但患者疼痛持续存在。基于股骨的大量破坏,在正常Ⅷ因子浓度的保护下施行血友病假瘤(软组织成分和整个股骨)的根治切除和全股骨假体置换术。术前行血管造影并栓塞软组织肿块的滋养血管。取左侧卧位,行股骨外侧切口,分离包绕整个股外侧肌和股中间肌的假瘤和股直肌、股内侧肌,待大块切  相似文献   
2.
刘敬锋  张伟滨 《中国药师》2003,6(5):302-305
目的:观察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商品名:欧菜)对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利百素凝胶平行对照研究,共完成72对(144例)。所有病例均为临床确诊的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患者,按损伤面积的大小,采用1g凝胶/1%体表面积涂抹在患处,每日4次,疗程14d。结果:治疗前后试验组和对照组静态时疼痛强度、静态时疼痛强度等级、局部压痛强度、局部压痛等级和局部肿胀评估等指标缓解程度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各单项指标的缓解程度、疗效、有效率及总有效率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7和14d,试验组总有效率分别达17.14%,70.00%和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达26.39%,70.83%和100.00%。两组各发生1例不良反应,均表现为皮肤发红并见少量小丘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39%。结论: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能安全有效地缓解和消除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的静态时疼痛、局部压痛和局部胀肿,与利百素凝胶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肱骨近端骨折反置肩关节置换术治疗中可能影响术后肱骨大结节愈合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骨科收治的14例患者;其中男4例,女10例,年龄67~95(80.0±8.1)岁;左侧8例,右侧6例。所有患者均因肱骨近端骨折行反置肩关节置换术。通过术前及术后影像学测量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肱骨近端骨折反置肩关节置换治疗中,影响肱骨大结节骨折愈合时间的主要因素为大结节与近端皮质是否接触(P<0.01)、肱骨大结节骨块是否粉碎(P=0.01;P=0.04)以及肱骨大结节骨块前后向长度(P=0.02)。相比之下,肱骨近端骨折骨折是否合并不可修复肩袖损伤对反置肩关节置换术后肱骨大结节愈合时间无明显影响。结论采用反置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肱骨大结节与近端皮质不连续会导致肱骨大结节术后延迟愈合。粉碎的肱骨大结节尤其是前后向骨块较小的肱骨大结节可延长术后大结节愈合所需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运用双柱固定原则,手术治疗AO 13C型骨质疏松性骨折,评价患者肘关节重建情况及其功能。方法对本院骨科自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治疗的54例AO 13C型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切开复位肱骨远端解剖型LCP双钢板固定治疗。本组患者男21例,女33例;平均年龄(65.4±5.8)岁;根据AO/ASIF分型,13C1型21例,13C2型27例,13C3型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7.9±1.6)d。用Mayo Clinic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来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20.8±2.1)个月。平均手术时间103.5min;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3.5±1.0)周。术后伸肘平均9.4°±5.6°,屈肘平均108.1°±7.4°,活动范围平均99.2°±10.3°。Mayo Clinic肘关节功能评估平均(84.7±8.1)分;优20例,良29例,中5例,差0例。结论 运用双柱固定原则,使用解剖型LCP治疗AO 13C型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效果优良,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5.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55岁,2年半前因交通伤致左肱骨干多段骨折,于外院行肱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襻钢板技术与传统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随访我院2012年至2016年,收治新鲜肩锁关节脱位患者36例。其中7例采用襻钢板治疗,29例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通过比较术后喙锁间距离,观察复位及术后复位丢失情况。同时比较患者术后肩关节Constant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本组36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均获临床治愈。其中3例接受翻修手术,29例钩钢板固定患者,于术后(10.1±4.1)个月行取出内固定手术。术后复位丢失:锁骨钩钢板固定者为(0.28±0.70)分,低于襻钢板固定者(1.29±0.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评分:钩钢板固定者,取内固定前(4.14±2.31)分,取内固定术后(2.03±1.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襻钢板固定者,术后(1.14±1.07)分。取内固定后钩钢板固定者(2.03±1.55)分高于襻钢板固定者(1.14±1.0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肩关节外展活动范围:钩钢板固定者,取内固定前肩关节外展活动范围为(123.8±21.9)°,低于取内固定术后的(141.0±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襻钢板固定者,术后肩关节外展活动范围为(170.0±10.0)°。钩钢板固定者取内固定后,虽可明显增加患者活动范围至(141.0±12.9)°,低于襻钢板固定者(170.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终功能评分:钩钢板固定者(95.3±3.3)低于襻钢板固定者(98.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钩钢板固定肩锁关节翻修率为10.3%,襻钢板固定肩锁关节翻修率为0%。手术时间:钩钢板固定者(41.7±4.7) min少于襻钢板固定者(69.3±11.3)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切口长度:钩钢板固定者(10.4±0.9) cm长于襻钢板固定者(5.4±1.1)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组36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均获临床治愈。其中3例接受翻修手术,29例钩钢板固定患者,于术后(10.1±4.1)个月行取出内固定手术。活动范围:钩钢板(123.8±21.9)°,襻钢板(170.0±10.0)°技术固定肩锁关节脱位术后可以获得更好的襻钢板组钩钢板组(P0.01)。结论对于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锁骨钩钢板固定能够提供较为快捷且稳定的临床疗效,襻钢板固定则能获得临床疗效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7.
儿童肉瘤主要为尤文肉瘤.横纹肌肉瘤和骨肉瘤。在过去20年间,儿童肉瘤的预后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它得益于多种化疗药物和局部控制疗法的改善,包括更积极的外科治疗和更精确的放疗。这3种肉瘤对化疗都有反应.尤文肉瘤和横纹肌肉瘤对放疗有反应.骨肉瘤对放疗相对不敏感。3种肉瘤都表现出对所用化疗药物的剂量一反应相关性。基于这个原因,虽然药物毒性的风险增加了,  相似文献   
8.
背景:陶瓷对陶瓷界面的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手术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开展,但是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全陶关节置换术后有些患者会出现髋关节异响,影响患者的手术满意度,严重者甚至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的:综述目前国内外对髋关节异响问题的研究现状,阐明髋关节置换后异响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探究髋关节异响产生的机制和临床防治路径。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72年1月至2012年12月PubMed数据库,在标题和摘要中以“total hip arthroplasy,hip squeaking,hip noise”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有关髋关节异响危险因素及形成原因和机制等方面的相关文献。 结果与结论:异响声在陶瓷对陶瓷界面中和金属对金属界面中都会发生,发生率报道不一。引起全髋关节置换后异响声的原因包括患者因素、手术因素和假体因素,它们间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目前的研究认为异响产生的机制包括边缘负荷,斑纹磨损,假体撞击,第三体颗粒和润滑缺失等。髋关节置换后异响是多因素作用下产生的界面异常摩擦,从而造成假体振动产生异响。大多数患者只需临床随访,少部分患者需要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9.
背景:临床上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治疗方案都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已成为共识,如何保留患者的股骨头也一直是临床治疗的核心。 目的:综述目前国内外对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治疗现状,主要分析多孔钽金属棒治疗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研究进展。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85年1月至2013年8月的PubMed数据库,在标题和摘要中以“avascular necrosis”,“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和“tantalum rod”为主题词检索有关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发病机制、风险因素、分型及治疗等方面的相关文献。排除与研究目的相关性差以及内容重复的文献,最后选择42篇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与结论: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髓芯减压+多孔钽金属棒置入是一项治疗股骨头尚未塌陷的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微创技术,能延缓或防止早期股骨头坏死进一步发展,但对于出现股骨头塌陷、继发性髋关节骨关节炎的晚期患者效果较差。虽然多孔钽金属棒置入在临床已开始应用,有些报道也显示出令人振奋的短期疗效,但其在临床治疗经济学方面的效果仍需要通过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来权衡。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