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腕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60例腕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检查和螺旋CT检查,比较2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在60例腕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中,螺旋CT检查的检出率为100%高于DR检查的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60例腕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中共检出84处骨折:分别为桡骨远端骨折28处、舟状骨骨折21处、尺骨茎突骨折13处、三角骨骨折10处、头状骨骨折7处、月骨骨折5处。结论16排螺旋CT检查在腕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对解剖结构复杂部位的敏感性显著高于DR检查,能明确骨折的存在及位置,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肾门部肿瘤行肾部分切除术的手术经验,探讨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门部肿瘤的可行性及相关技术难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行肾部分切除术的66例肾门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28例,平均年龄(52.6±11.0)岁,平均肿瘤最大径为(4.0±1.8)cm,平均R.E.N.A.L.评分为(9.1±1.3),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为(1.8±0.4)分。分析手术时间、肾动脉阻断时间、术中估计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切缘阳性率、术后病理结果及肾功能变化等指标。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完成,其中行开放手术12例,行腹腔镜手术18例,行机器人手术36例,无一例中转根治,无切缘阳性。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08.8±62.0)min、平均阻断时间为(24.0±8.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47.8±97.7)ml,术后1周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率11.1%。其中1例术中出血1 000ml,输血后治愈,另有3例因尿漏延长放置负压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病理示:透明细胞癌47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7例、嫌色细胞癌6例、乳头状肾细胞癌2例,嗜酸细胞腺瘤、TFE-3基因融合相关肾癌、梭形细胞癌、单纯性囊肿各1例。6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48个月,期间均无瘤生存。结论:对于有经验术者,行肾门部肿瘤肾部分切除术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围术期肾功能变化小,未见肿瘤复发转移,提示手术安全可行,但其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术中荧光应用于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RPN)的初步经验,评估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7年8月我院单一术者完成的15例RPN,术中均应用了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辅助手术操作:术中经静脉注射3.75mg(1.5ml)吲哚菁绿水溶液至患者体内,1min内可在近红外光激发下对手术部位进行显影。肾动脉主干阻断的病例中,术中荧光主要用以区分肿瘤边界,而选择性阻断的病例中,主要用以评估肾脏缺血范围,明确分支阻断效果。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围手术期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均成功实施,无中转开放,所有肿瘤均被完整移除(主干阻断7例、分支阻断7例、无阻断1例),未见切缘阳性;肿瘤的最大径均未超过4cm,R.E.N.A.L.评分4~10分,平均(6.9±1.9)分;手术时间95~230min,平均(173.7±32.7)min;主干及分支肾动脉阻断手术中的热缺血时间为14~27min,平均(20.23±4.04)min;失血量约为50~1000ml,平均(152.67±227.73)ml。其中1例患者原定行分支阻断因术中出血后转为主干阻断,术中出血量约为1000ml,未输血。术后1周肾小球滤过率(eGFR)变化率约为-9.82%。结论:术中应用荧光显影技术行RPN治疗肾肿瘤是安全可行的,有进一步推广价值,其优势在于术中荧光有助于区分肿瘤边界,辅助选择性动脉阻断手术实施。然而,限于本研究为单术者、小样本报道,其远期疗效仍需要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