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伴肝转移的Ⅳ期胃癌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伴肝转移的Ⅳ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04年间102例伴肝转移的Ⅳ期胃癌病例的手术方式,评价不同术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肝转移H1的胃癌病例行姑息切除后半年、1年和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9%、44%和6%,与改道手术、开腹探查术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肝转移H2的胃癌病例姑息切除术后半年、1年和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6%、13%和6%,与改道手术、开腹探查术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肝转移H3的胃癌病例行姑息切除半年、1年和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25%、13%和0,与改道手术、开腹探查术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7)。有或无腹膜转移的病例,其术后生存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132)。结论肝转移H1的胃癌患者,无论伴与不伴腹膜转移,均应尽量行姑息性切除手术。肝转移H2、H3的Ⅳ期胃癌患者行切除性手术无益于预后。  相似文献   
2.
HIF-1α与VEGF在子宫内膜癌组织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HIF-1α与VEGF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各类子宫内膜组织中的HIF-1α和VEGF的表达,并计数MVD。结果:子宫内膜癌HIF-1α阳性表达率63.6%(28/44),正常子宫内膜为21.4%(3/1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是56.8%、25.0%和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F-1α与VEGF均与MVD呈正相关(rs=0.579,P〈0.01;rs=0.607,P〈0.01)。结论:HIF-1α及其靶基因VEGF可能在子宫内膜病变由良性到恶性转变过程中,以及恶性肿瘤的进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可能作为肿瘤生物学行为的标志,并成为抗肿瘤治疗的新靶向。  相似文献   
3.
早期胃癌浆膜分型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浆膜分型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淋巴结的合理清除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早期胃癌的浆膜分型与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浆膜正常型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9.4%,反应型为20.2%,两者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P<0.05。浆膜正常型患者中,黏膜癌淋巴结转移率为2.0%,且局限于第1站(N1);黏膜下癌淋巴结转移率为20.0%,且局限于(N1 No.7)。浆膜反应型患者中,m癌、sm癌第2站(N2)转移率分别为3.0%和26.1%。结论:浆膜分型评估早期胃癌淋巴结的转移规律是较实用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吴迪  张昊  刘彩刚  路平 《肿瘤防治研究》2010,37(11):1273-1276
目的 探讨胃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近二十年的胃癌患者数据,其中255名接受了胃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手术的T2~T4期胃癌患者入选。分析他们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 结果 在校正了其他因素之后,性别、肿瘤位置、Borrmann 分型和其他脏器转移等四个因素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性别、肿瘤位置、Borrmann 分型和其他脏器转移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这项发现也许对预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有益。  相似文献   
5.
胃癌前哨淋巴结分布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胃癌前哨淋巴结转移途径,为外科医师合理清扫胃癌淋巴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786例胃癌患者当中,筛取231例发生单个或单站淋巴结转移病例,并分析其转移淋巴结的分布位置与组织学分级及组织学生长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 231例单个或单站淋巴结转移病例中,196例(84.8%)转移到第一站淋巴结(N1),34例(14.7%)转移到第二站淋巴结(N2),1例(0.4%)转移到第三站淋巴结(N3).84例单个淋巴结转移病例中,62例(73.8%)限于胃周淋巴结(N1)转移,21例(25.0%)转移至N2,1例(1.2%)转移至N3.147例单站淋巴结转移病例中,134例(91.2%)转移至N1,13例(8.8%)则转移至N2.结论 胃癌前哨淋巴结转移规律中,以邻近转移为主,横向转移和跳跃转移也显著,且与肿瘤组织学分级、生长方式无关.因此,行胃癌根治手术时,至少行胃癌D2根治术.  相似文献   
6.
7.
王永来  刘彩刚  陈双 《山东医药》2007,47(19):43-44
目的探讨PTEN基因突变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方法(PCR-SSCP)检测31例子宫内膜癌和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PTEN基因突变。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的突变率为32.3%,正常组无突变,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子宫内膜癌组G1级突变率(45.0%)明显高于G2-G3级(9.1%)。结论PTEN突变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人类Fascinl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0例新鲜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实验组)及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标本(对照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研究人类Fascinl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病理分级、雌孕激素受体状态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Fascinl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Ⅱ期癌组织Fascinl基因表达水平高于Ⅰ期,Ⅲ、Ⅳ期高于Ⅱ期(P〈0.05)。结论Fascinl基因的表达随临床分期的上升而增加,Fascinl基因可能参与子宫内膜癌的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Oct-4和Nestin共表达在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20例确诊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采用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干细胞和非肿瘤干细胞中干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体外实验显示,与非肿瘤干细胞相比,肿瘤干细胞,尤其是高表达Oct-4和Nestin的肿瘤干细胞致瘤性明显增强。更重要的是,320例中的42例(13.13%)肿瘤组织呈Oct-4和Nestin表达阳性。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提示,Oct-4和Nestin的表达与起病年龄、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P〈0.05)。结论 Oct-4和Nestin在肺癌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Oct-4和Nestin或许可作为判断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2(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5A2,EIF-5A2)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PCR)法检测66例NSCL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EIF-5A2表达情况,并对临床病理资料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EIF-5A2在NSCLC中呈高表达(P〈0.001)。EIF-5A2的表达与NSCLC患者的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性别、年龄、病理学类型、肿瘤大小、TNM分期无关。在多因素分析中EIF-5A2及淋巴结转移是NSCLC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EIF-5A2在NSCLC中高表达且预后差,对肿瘤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