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脂联素与代谢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死亡的主要原因,脂代谢的异常仅仅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部分原因,而更多的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脂血症,尤其是高甘油三酯症和高血压,多危险因素综合征即X综合征,称其为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被认为是众多危险因素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上对于肥胖发病的研究认为脂肪堆积不会促进肥胖相关疾病的发生,而脂肪分布是重要的发病因素.用CT扫描分析脂肪组织,美国和加拿大研究中心已经证明内脏脂肪的堆积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发生中起主要作用[1].因此内脏型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及卵泡液中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IVF-ET助孕治疗早期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生殖中心就诊,因输卵管因素不孕行IVF-ET助孕治疗的患者,共123例,测定血清及卵泡液中25(OH)D水平,根据血清及卵泡液25(OH)D水平分为25nmol/L组、25~50nmol/L组和50nmol/L组,比较各组间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有无差异。又按照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组和未妊娠组,比较两组间血清及卵泡液25(OH)D水平有无差异。结果血清25(OH)D水平与卵泡液中25(OH)D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11,P0.001);血清不同25(OH)D水平各组中,50nmol/L组的胚胎种植率(53.3%)及临床妊娠率(73.3%)均显著高于25nmol/L组(27.5%和28.0%)(P0.05)。卵泡液不同25(OH)D水平各组中,25~50nmol/L组及50nmol/L组的胚胎种植率(分别为42.3%、70.0%)及临床妊娠率(分别为66.7%、80.0%)均显著高于25nmol/L组(胚胎种植率为21.4%、临床种植率为28.6%)(P均0.05)。各组间的早期流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妊娠组血清及卵泡液25(OH)D水平[分别为(38.41±13.58)nmol/L、(32.03±13.35)nmol/L]均显著高于未妊娠组[分别为(29.68±12.23)nmol/L、(23.41±11.54)nmol/L](P0.05)。结论不孕症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IVF-ET患者的妊娠率下降可能与维生素D缺乏有关。  相似文献   
3.
DAPI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内外示踪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成体干细胞的一种,除参与构成造血微环境外,可分化为成骨、成软骨、脂肪、胰岛、骨骼肌、肌腱样组织等结构。在组织工程和细胞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MSCs移植为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治疗带来希望,是目前研究的热点。4,6-联脒  相似文献   
4.
背景:瘦素及其受体在中枢和外周多个部位均有表达,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对于骨代谢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但目前瘦素影响骨重建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目的:探讨瘦素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3/2008-09在山西医科大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 材料:健康志愿者髂骨骨髓由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提供。瘦素为Sigma公司产品。 方法:采用全骨髓法体外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以1×108 L-1密度接种至预置盖玻片的6孔培养板中,设立3组:成骨诱导组添加原代培养液后,再加入含10-8 mol/L地塞米松、10 mmol/L β-磷酸甘油、50 mg/L维生素C的成骨诱导培养基;成骨+瘦素诱导组添加成骨诱导培养基后,再加入50 nmol/L瘦素;空白对照组仅加入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LG-DMEM培养液。 主要观察指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表达、钙化结节染色结果、碱性磷酸酶活性、Ⅰ型胶原及骨钙素含量、骨保护素和RANKL蛋白的表达。 结果: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D44和CD71阳性率分别为95.21%,72.31%,CD34阳性率仅为0.39%。成骨诱导21 d后von Kossa染色可见呈棕黑色的细胞外基质钙盐沉积。诱导14 d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成骨诱导组、成骨+瘦素诱导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及Ⅰ型胶原、骨钙素含量均明显升高(P < 0.05);且成骨+瘦素诱导组各指标升高幅度明显高于成骨诱导组(P < 0.05)。与成骨诱导组比较,成骨+瘦素诱导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保护素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P < 0.05),RANKL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P < 0.05)。 结论:瘦素作用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可促使其向成骨细胞分化,可能通过骨保护素/RANKL途径发挥对骨代谢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脊柱化脓性骨髓炎临床少见, 合并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 SIADH)者更是未见报道, 本文报道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1例脊柱化脓性骨髓炎致SIADH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 探讨脊柱化脓性骨髓炎导致SIADH的病理生理机制, 以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该病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中脂联素、vaspin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通过26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26例男性、134例女性)和260名健康成年人研究脂联素、vaspin和肥胖、胰岛素抵抗的关系.非参数Spearman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观察脂联素、vaspin和胰岛素抵抗、肥胖、代谢变量的关系.结果 2型糖尿病人...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检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内Irisin的水平并分析其与25(OH)维生素D3及其他代谢指标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Irisin在PCOS中的作用,为PCOS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方法 收集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不孕不育中心门诊就诊的PCOS患者67例,同时选择72例在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育龄期妇女作为对照组。测量两组人群的身高、体质量、腹围、腰围、臀围、血压,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和腰臀比(WHR)。检测所有个体血清中Irisin、25(OH)维生素D3、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ES)等生化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PCOS患者体质量[(66.074±12.952)kg比(57.671±8.806)kg,P=0.000]、BMI[(25.340±4.149)kg/m2比(22.201±3.585)kg/m2,P=0.003]、腰围[(88.829±12.212)cm比(80.550±10.343)cm,P=0.007]、臀围[(100.805±8.614)cm比(92.007±9.325)cm,P=0.000]、WHR(1.279±0.082比0.857±0.071,P=0.000)、舒张压[(78.548±8.936)mmHg比(73.071±10.614)mmHg,P=0.036]、TG[(2.263±1.142)mmol/L比(1.330±1.329)mmol/L,P=0.019]、FPG[(5.128±0.392)mmol/L比(4.809±0.394)mmol/L,P=0.008]、FINS[(13.319±8.122)mU/L比(4.921±2.028)mU/L,P=0.000]、LH[(8.153±2.271)IU/L比(3.811±2.607)IU/L,P=0.000]、TES[(63.068±25.704)ng/dl比(34.811±11.827)ng/dl,P=0.000]、HOMA-IR(2.245±0.853比1.021±0.153,P=0.000)增加,血清Irisin水平[(831.542±98.484)ng/ml比(612.345±86.308)ng/ml,P=0.006]明显升高,HDL-C[(1.278±0.345)mmol/L比(2.493±0.262)mmol/L,P=0.011]、25(OH)维生素D3水平[(17.181±5.078)nmol/L比(20.823±5.305)nmol/L,P=0.009]显著降低;PCOS患者Irisin与体质量(r=0.396,P=0.028)、BMI(r=0.712,P=0.000)、腰围(r=0.462,P=0.021)、臀围(r=0.478,P=0.006)、WHR(r=0.686,P=0.002)、TG(r=0.397,P=0.036)、HOMA-IR(r=0.467,P=0.019)呈正相关,与25(OH)维生素D3(r=-0.654,P=0.004)呈负相关;多重回归分析在PCOS患者中以Irisin为因变量,其他体测及生化指标为自变量,发现血清Irisin水平与BMI(β=0.822,P<0.001)、TG(β=0.076,P=0.035)、25(OH)维生素D3(β=-0.242,P=0.027)有线性回归关系。结论PCOS患者血清Irisin水平显著升高,且与25(OH)维生素D3、BMI、HOMA-IR、TG存在相关性。Irisin为PCOS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通过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对血管内皮细胞株EA.hy926的作用,来探讨高分子量脂联素对EA.hy926中NF-κB活性及其下游因子的影响,以阐明高分子量脂联素在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构建NF-κB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稳定转染血管内皮细胞株EA.hy926。在TNF-α和IL-1作用之前,用不同浓度(0~8μg/ml)高分子量脂联素处理转染后的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NF-κB的活性通过荧光酶报告分析法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及IL-6的浓度。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PCR)法、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在m RNA和蛋白水平上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含量。结果研究表明高分子量脂联素抑制促炎因子TNF-α和IL-1介导的NF-κB活性及其下游因子的表达。结论高分子量脂联素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及其下游因子的表达,抑制前炎症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从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脂联素与瘦素的比值和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正常糖耐量者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00例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正常糖耐量者(男性143名、女性157名),分别在男性、女性中研究空腹胰岛素(FIRI)、空腹血糖(FPG)、脂联素、瘦素和胰岛素抵抗参数[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相关性,脂联素与瘦素的比值或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R)分别和BMI、WC、TG、HDL-C的相关性。同时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脂联素与瘦素的比值或HOMA-R与BMI、WC、TG、HDL-C的关系。结果研究对象FIRI、FPG、脂联素、瘦素和BMI、WC、TG、HDL-C的相关性分析观察到脂联素、瘦素较FIRI、FPG与胰岛素抵抗参数(BMI、WC、TG、HDL-C)有更好的相关性。不同性别中HOMA-R或脂联素与瘦素的比值和BMI、WC、TG、HDL-C的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到在男性HOMA-R和WC、HDL-C有明显的相关性,而脂联素与瘦素的比值与研究中所有胰岛素抵抗参数BMI、WC、TG、HDL-C都存在相关性;在女性,HOMA-R仅与BMI、WC有明显的相关性,而脂联素与瘦素的比值与BMI、WC、TG、HDL-C都有明显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观察到在男性脂联素与瘦素的比值与BMI、WC、TG有明显的相关性,而HOMA-R仅与BMI有相关性,脂联素与瘦素的比值为因变量的模型解释了65%的拟和效果,HOMA-R为因变量的模型解释了37%的拟和效果;女性脂联素和瘦素的比值与WC、TG有明显的相关性,而HOMA-R与BMI、WC、TG、HDL-C都无相关性,脂联素与瘦素的比值为因变量的模型解释了61%的拟和效果,HOMA-R为因变量的模型解释了34%的拟和效果。结论在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正常糖耐量者,脂联素与瘦素的比值是较HOMA-R-C预测胰岛素抵抗的一个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患者血清25(OH)D3与胰岛素抵抗及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方法:对820例健康体检人员进行筛查,共筛选出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其中初发糖尿病患者40例,既往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64例,同时筛选出糖调节受损患者(IGR组)94例,选择同期170例非糖尿病血糖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NGT组)。所有参与者记录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 BMI)、并行口服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测;留取血清,运用ELISA法检测血清25(OH)D3水平;放免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尿MA);分析血清25(OH)D3与胰岛素抵抗及尿MA的相关性。结果:T2DM组及IGR组中25(OH)D3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2型糖尿病中有63.16%的患者维生素D缺乏,较非糖尿病患者(42.35%)明显增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25(OH)D3水平与空腹胰岛素呈正相关,而与年龄、BMI、空腹血糖水平、HOMA-IR、尿微量白蛋白呈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缺乏非常严重,维生素D缺乏可能会加重胰岛素抵抗及促进尿微量白蛋白分泌。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发病中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