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杆状病毒是一个极具开发和应用前景的基因治疗载体。本文将就杆状病毒的结构特点,作为转基因治疗载体的特点,介导外源性基因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人椎间盘髓核细胞突起的形态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成人腰椎间盘髓核细胞突起的形态学特征.方法 取8例成人腰椎间盘髓核组织标本(Thompson Ⅰ~Ⅱ),分别行冰冻切片和电镜切片,同时进行髓核细胞的分离和单层培养,利用光镜、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从组织、细胞和超微结构水平观察细胞突起的形态学特征.结果 所有的髓核细胞均具有明显的突起结构,相邻的细胞突起间可见缝隙连接.在体状态下均呈类圆形的髓核细胞进行离体培养时却呈现梭形和类圆形两种不同的形态,梭形细胞与类圆形细胞的比例约为2.3∶1.梭形细胞的突起顺着细胞体长轴发出,未见二级突起.类圆形细胞的突起从细胞体四周发出,突起呈树枝状,可见多级突起.结论 突起是椎间盘髓核细胞的形态学特征之一,对突起功能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加深对椎间盘退变病理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大肠息肉为下消化道常见多发病。既往多采取手术疗法,随着肠镜外科的广泛开展,大肠息肉电凝电切术已成为首选治疗方法,不仅使许多患者免于手术治疗,而且随着癌前病变——腺癌性息肉的早期摘除,有助于降低大肠癌的发生率。对局限于息肉顶部的灶性原位癌亦可达到治疗目的。现将我院1989年~1996年102例大肠息肉内镜下电凝电切术报道如下。亚临床资料1.1一股资料大肠息肉患者102例(男65例,女37例),年龄4~80岁。临床表现为便血53例,腹泻或粘液便78例,腹痛引例,便秘何例。所有病例均活检证实。1·2术前准备肠道准备与常规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研究治疗小儿腹泻使用双歧三联活菌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中国数字医院图书馆进行关键字文献检索,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研究,对采用双歧三联活菌片进行常规治疗小儿腹泻患者的相关的1 326名患者进行Meta分析。结果针对82篇文章再次研究分析与评价,最后得出16篇研究文献中的1 326名患者符合本次Meta分析的研究范围。为了保证Meta分析中的临床同质性,针对所有文献的双歧三联活菌片和不同对照组(抗生素组、抗病毒组、空白对照组)的疗效差异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双歧三联活菌片对小儿腹泻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结论从现有的临床文献研究来看,采用双歧三联活菌片治疗小儿腹泻效果显著,安全性也比较高。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采用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对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HSCT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诊断标准将受者分为确诊组、临床诊断组、拟诊组及非IFI组,应用统计软件分析GM试验的各项评价指标,发生IFI的危险因素,以及抗真菌治疗的疗效及其与GM试验的相关性.结果 113例受者中,GM试验阳性共有45例,总阳性率39.8%(45/113);确诊和临床诊断IFI的39例受者中,GM阳性31例(79.5%).GM试验的敏感性为79.5%,特异性为86.2%,假阳性率13.8%,假阴性率20.5%,阳性预测值79.5%,阴性预测值86.5%,诊断符合率83.5%,Youden指数0.66.另外,发现GVHD、粒细胞缺乏及既往有真菌感染病史是发生IFI的危险因素,而原发病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两组IFI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抗真菌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52.7%,其中确诊和临床诊断IFI者的有效率为66.7%,治疗前GM阳性者在治疗后GM值有明显的降低(P<0.05),且GM检测阳性者开始治疗的时间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结论 GM试验对HSCT后IFI具.有较好的早期诊断价值,动态监测GM水平变化可以作为评价抗真菌治疗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电针“肺俞”穴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大鼠迷走神经放电的影响,初步探讨针刺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将40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正常电针组、模型组、模型电针组,后两组以香烟烟熏结合脂多糖气管滴注法复制COPD模型。观察各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和血浆中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的含量,并取正常电针组、模型电针组大鼠的“肺俞”穴进行即刻电针治疗,观察电针前后大鼠迷走神经放电情况。结果 与电针前比较,正常电针组和模型电针组大鼠电针后颈部左侧迷走神经放电频率、面积和幅度均显著增加(P<0.05) 模型电针组大鼠电针前后颈部左侧迷走神经放电频率、面积和幅度差值显著大于正常电针组(P<0.05)。ACh在外周血浆中含量变化为: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模型电针组显著高于正常电针组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ACh在BALF中含量变化为:正常电针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模型电针组显著高于正常电针组和模型组(P<0.05)。结论 电针“肺俞”穴可使COPD大鼠迷走神经放电增强,并促进肺局部ACh递质的释放。  相似文献   
8.
水中抗生素污染现状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抗生素的滥用所造成的水环境污染近年在欧美一些国家引起了关注,而国内还没有相关研究报道。本文对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来源、转运与转归、污染现状及检测技术等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了综合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抗Ⅳ型胶原酶单抗3G11及其F(ab′)2、Fab′片段对小鼠肝癌22(H22)及小鼠Lewis癌肺转移的治疗作用。方法ELISA实验检测3G11及其片段与多种肿瘤细胞及Ⅳ型胶原酶的免疫反应性,明胶酶谱法测定其对HT-1080细胞分泌Ⅳ型胶原酶活性的影响,MTT法测定其对H2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用小鼠肝癌22及小鼠Lewis肺癌模型评价单抗3G11及其片段抑制肿瘤生长及抗肿瘤转移活性。结果单抗3G11及其片段对多种肿瘤细胞及Ⅳ型胶原酶均呈阳性反应,单抗3G11抑制肿瘤细胞HT-1080分泌Ⅳ型胶原酶的活性。单抗3G11对H22细胞有微弱的细胞毒作用。单抗3G1130mg/kg对小鼠移植性肝癌的抑制率为51·8%,F(ab′)210mg/kg为49·9%,Fab′20mg/kg为39·3%。F(ab′)2片段10mg/kg对小鼠Lewis癌肺转移的抑制率为76%。结论抗Ⅳ型胶原酶单抗3G11及其片段对小鼠移植性肝癌22生长以及对小鼠Lewis癌肺转移有中度抑制作用,可能用于研制抗体靶向药物。  相似文献   
10.
补阳还五汤颗粒剂的药效学和急性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药理学方法研究古方补阳还五汤颗粒的药效学及其急性毒性,为治疗缺血性中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补阳还五汤颗粒剂对实验性大脑缺血的作用,对大鼠心电、血压、颈动脉血流量的影响,对凝血主血栓的影响。结果:该颗粒剂对脑缺血大鼠脑指数显著降低(P〈0.05),使颈总动脉血流量增加(P〈0.01),降低脑血管阻力(P〈0.01),延长凝血时间及抑制血栓的形成(P〈0.01);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对小鼠ig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