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笔者于2012—11收治左锁骨骨折后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并发肺栓塞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男性股骨颈骨折合并抑郁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生化指标变化,探讨抑郁对骨质疏松骨代谢的影响。 方法选取于北京医院骨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住院的老年男性股骨颈骨折患者102例。排除病理性骨折、认知功能障碍等患者。依据老年抑郁量表(GDS)将老年男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抑郁组和对照组。通过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骨密度(BMD)、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钙、血磷、25-羟基-维生素D[25(OH)D]、骨钙素(OC)、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血清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交联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分析抑郁严重程度(GDS评分)与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类变量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连续变量的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连续性变量的相关性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抑郁组患者BMD明显低于对照组(腰椎t =5.964、髋部t =2.845,P <0.05)。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组血清25(OH)D水平下降(t =3.077,P <0.05),抑郁组血清OC水平低于对照组(t =2.013,P <0.05),而血清β-CTX水平高于对照组(t =2.938,P <0.05),P1NP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684,P >0.05)。抑郁严重程度(GDS评分)与BMD(r=-0.456,P <0.05)、25(OH)D(r=-0.546,P <0.05)、OC(r=-0.215,P <0.05)呈负相关,与P1NP(r=-0.115,P>0.05)相关性不显著,与β-CTX(r=0.372,P<0.05)呈正相关。 结论抑郁症患者的骨形成标志物水平降低和骨吸收标志物水平升高,抑郁症是低骨密度和骨折的危险因素。应重视老年抑郁症患者骨代谢指标和25(OH)D的检测,及时进行维生素D的补充和有效的抗骨吸收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术中复位期及骨块位置的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 以及在此分型指导下的复位技巧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22年11月期间北京医院骨科收治的115例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24例, 女91例;年龄(80.9±11.0)岁。将整体骨折的复位阶段分为骨干复位期(Ⅰ期)和皮质复位期(Ⅱ期), 再根据术中骨块的相对位置, 将Ⅰ期分为远近骨块前后交锁型(Ⅰ期a型)和远端骨块下沉移位型(Ⅰ期b型), Ⅱ期又分为近端翘起(Ⅱ期a型)、向后成角(Ⅱ期b型)、阳性支撑(Ⅱ期c型)和阴性支撑(Ⅱ期d型)4个亚型。根据不同复位阶段所遇不同难复情况采取相应的复位策略(顶棒支撑、经皮撬拨及Joystick技术等)闭合复位骨折, 以恢复股骨近端颈干角、前倾角、前内侧皮质及患肢长度, 最后再采用髓内钉固定。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70.0(60.0, 92.0)min, 术中出血量为200.0(170.0, 200.0)mL;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按照Baumgaertner等标准评定:优103例, 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早期骨代谢的特点,并对骨折早期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指导早期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80例,分为老年髋部骨折组120例(股骨颈骨折60例和股骨粗隆间骨折60例)及非骨折组(60例)。老年髋部骨折组平均年龄为(80.1±7.1)岁,其中男34例,女86例。非骨折组平均年龄(78.5±4.6)岁,其中男25例,女35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分别于入院后、术后第1天测量血清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P1NP、β-CTX、OC、25(OH)D、ALP、钙、磷],术后测定骨密度。非骨折组入院后即测定血清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P1NP、β-CTX、OC、25(OH)D、ALP、钙、磷]和骨密度。通过组间和组内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和组内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指标,并分别比较老年髋部骨折组内不同骨折类型患者及不同性别患者早期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差异,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早期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老年髋部骨折组与非骨折组相比,髋部骨密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中25(OH)D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磷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而P1NP、β-CTX、OC和AL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髋部骨折组中,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与股骨颈骨折患者相比,血清钙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1NP、β-CTX、OC、25(OH)D、ALP和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髋部骨折组中,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比较:血清OC、ALP和磷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5),血清P1NP、β-CTX、25(OH)D和钙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早期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P1NP、OC、25(OH)D、钙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1,P0.01,P0.05),β-CTX、磷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结论与非骨折组相比,老年髋部骨折组髋部骨密度明显较低,25(OH)D、钙、磷水平明显较低,应重视25(OH)D和钙剂的补充;髋部骨折早期骨代谢水平即发生明显变化,骨形成减弱而骨破坏增强,应在早期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  相似文献   
5.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