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临床上有关碘伏引起的不良反应报道很少,自1999年11月~2002年4月,本科相继出现因为使用碘伏换药而引起不良反应39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1例,女8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8岁,平均41岁。下肢骨折27例,上肢骨折12例,其中慢性骨髓炎3例。  相似文献   
2.
严重交通事故及工业意外往往给肢体造成复杂的组织损伤及缺损。肢体毁损伤是创伤骨科领域中的难题,因其创面污染严重,伴有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常需截肢【1】,并因此造成患者终身残疾。保肢治疗是集显微外科、创伤骨科为一体的高难度医疗技术,术后临床治疗和护理方案要求准确、有效、规范、细致,若稍有不慎,不仅町能导致治疗失败,严重者还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我院收治1例左小腿严重毁损伤患者,在我科行骨折内固定术及显微外科游离皮瓣移植技术进行保肢治疗。针对患者病情,我们制定和实施了一套规范有效的护理方案,保证了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使患者肢体恢复了基本功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神经探查与保守治疗对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率的影响。方法61例肱骨干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17例(27.9%)采用非手术保守治疗,治疗组44例(72.1%)采用早期神经探查。结果2组神经功能损伤开始恢复和完全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326,0.219,P>0.05),对照组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52.9%,治疗组为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6,P<0.05)。结论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行早期神经探查神经功能恢复优于保守治疗,早期探查修复桡神经并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为较好的一种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跟骨骨折术后使用罂粟碱对手术切口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 2010年至2013年收治的52例跟骨骨折患者按术后是否使用罂粟碱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9例33足,对照组23例25足。所有患者均行跟骨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术后常规引流片引流48 h,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软组织损伤程度、骨折分型、受伤到手术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干燥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切口不健康皮缘长度、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足部功能评分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软组织损伤程度、骨折分型、受伤到手术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足部功能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切口干燥时间平均(6.2±1.9)天,平均愈合时间(17.8±3.1)天,切口健康等级优良率64.0%。治疗组切口干燥时间平均(5.1±1.2)天,平均愈合时间(15.7±2.6)天,切口健康等级优良率8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355、0.0063、0.0328)。结论跟骨骨折术后应用罂粟碱可促进切口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对216例行微创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评价术后肢体功能,总结围术期护理体会。结果术后肢体功能优183例,良30例,差3例,优良率达98.6%。经过积极规范的围术期护理,有效降低了高龄患者的卧床并发症。结论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可取得良好的疗效。积极地进行围术期护理,可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赵雅  刘亭茹 《护理研究》2007,21(7):1831-1832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术后病人使用弹力绷带预防下肢肿胀的效果。[方法]将166例髋部骨折术后病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不使用弹力绷带,实验组使用弹力绷带。[结果]实验组下肢肿胀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下肢肿胀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髋部骨折术后在使用抗凝溶栓药物的同时早期使用弹力绷带可减轻肢体肿胀程度。  相似文献   
7.
赵雅  刘亭茹 《护理研究》2007,21(20):1831-1832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术后病人使用弹力绷带预防下肢肿胀的效果。[方法]将166例髋部骨折术后病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不使用弹力绷带,实验组使用弹力绷带。[结果]实验组下肢肿胀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下肢肿胀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髋部骨折术后在使用抗凝溶栓药物的同时早期使用弹力绷带可减轻肢体肿胀程度。  相似文献   
8.
两种消毒液对外固定器术后针道消毒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亭茹  李文锋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1):2093-2094
目的:比较外固定器术后使用碘伏与使用酒精消毒针道后,针孔感染、针道细菌培养结果情况。方法:随机选择四肢骨折应用外固定器固定患者共60例,30例用0.5%碘伏每日消毒针道周围皮肤,另外30例用75%酒精每日消毒针道周围皮肤,进行连续性观察,于术后2、8周及去除固定针时行针道细菌培养。对其针孔感染(感染分类按Checketts-Otterburns分级系统),细菌培养以及疼痛等一些并发症等进行评价。结果:1度感染发生率碘伏组为8.2%,酒精组为9.4%。2~3度感染发生率碘伏组为4.7%,酒精组为12.9%。细菌培养致病菌(金葡菌、大肠杆菌)检出率,碘伏组为3.5%,酒精组为9.4%。结论:外固定器术后针道的清洁消毒效果,碘伏组优于酒精组。  相似文献   
9.
1病案资料 女,62岁,因右双踝骨折多次手法复位效果不佳,急诊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第三天开始静滴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加注射用硫酸阿奇霉素0.5g,每日1次。当晚23:00,患者体温高达39.2℃,并主诉输入该药液时局部疼痛剧烈,即减慢滴速,约3小时后输毕,更换其它液体,疼痛随即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鼠股骨干骨折合并脑外伤时骨折部位瞬时性受体电位香草精受体6(TRPV6)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脑外伤促进骨折愈合的相关性。方法 12周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6只。A1组为骨折合并脑外伤1周组,A2组为骨折合并脑外伤2周组,B1组为单纯骨折1周组,B2组为单纯骨折2周组,C组为正常对照组。A组制作脑外伤合并股骨干骨折模型,B组制作单纯股骨干骨折模型。摄X线片后截取骨痂,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骨痂生长情况及组织形态,免疫组化染色及RT-PCR检测TRPV6的表达。结果标本的HE染色及Masson染色可见骨折合并脑外伤组骨痂形成及成熟度快于单纯骨折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可见骨痂中TRPV6呈阳性反应,A2组TRPV6阳性表达的光密度平均值高B2组(P0.05)。RT-PCR显示A、B组均有TRPV6 mRNA表达,A2组表达显著高于B2组(P0.05)。结论脑外伤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脑外伤后骨折部位TRPV6表达水平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