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比较盐酸羟考酮注射液与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用于开胸肺叶切除手术后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开胸肺叶切除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65岁、体重40~100 kg、BMI 18~25 kg/m2、性别不限、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组(Q组)和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组(S组)。两组均于手术结束前1 h开启静脉镇痛泵(麻醉药液均由生理盐水配制成100 ml,其中Q组含羟考酮0.8 mg/kg、昂丹司琼12 mg,S组含舒芬太尼2μg/kg、昂丹司琼12 mg),机械泵行PCIA 48 h,输注速率2 ml/h,锁定时间15 min,自控按压0.5 ml/次。观察指标:术后6、24、48 h时行VAS评分、Ramsay评分,并记录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药物使用情况、PCIA无效按压次数、恶心呕吐情况和镇痛满意度情况。结果 Q组患者术后6、24 h VAS评分均高于S组;Q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6.7%(5例),低于S组(30.0%,9例);两组Ramsay评分、术后48 h VAS评分和镇痛满意度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盐酸羟考酮(0.8 mg/kg)用于开胸肺叶切除PCIA时,镇痛效果弱于舒芬太尼(2μg/kg),但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两种药物的镇静程度与患者满意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血清IL-1、IL-6含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UTI对脑缺血患者的脑保护作用. 方法 选择拟在全身麻醉下行介入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50例,年龄40~65岁,ASA分级Ⅰ、Ⅱ、Ⅲ级,BMI 20~28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UTI(U组)和对照组(C组).U组患者麻醉诱导前给予UTI 1万U/kg,术后第1、2、3天延用0.5万U/kg(均由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静脉滴注);C组患者在相同时间段静脉滴注100 ml生理盐水.手术前和术后第1、3天行外周静脉采血,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IL-1、IL-6含量;同时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MMSE)评价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3天的认知功能. 结果 U组患者血清IL-1、IL-6含量在术后第1天[(279±140)、(17±6)μg/L]和第3天[(204±83)、(14±4) μg/L]均显著低于C组[第1天(373±142)、(22±8) μg/L;第3天(307±116)、(18±6)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组患者MMSE评分在术后第1天[(28.5±1.0)分]显著高于C组[(27.9±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UTI可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血清IL-1、IL-6含量并改善患者早期术后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3.
一、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4岁,体重60kg,术前诊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ASA分级Ⅰ级,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实验室检查HIV(+),余检查未见异常,术前患者自述无特殊用药史。  相似文献   
4.
一、临床资料 患者,男,65岁,体重65kg,术前诊断纵膈肿物,ASA分级Ⅰ级,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辅助开胸纵膈肿物切除术。术前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未见异常,患者诉既往体健,否认伴随疾病。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比较去氧肾上腺素与多巴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神经介入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择拟在全麻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00例,性别不限,年龄38~75岁,体重指数19~25 kg/m2,ASA分级Ⅰ~Ⅲ级,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各50例。A组患者于手术开始时(T1)至球囊植入时(T4)持续泵注去氧肾上腺素[剂量为0.4~0.8μg/(kg·min)];B组患者在此期间持续泵注多巴胺[剂量为5~15μg/(kg·min)],此期间两组患者均维持血压在基础值水平。在支架置入成功后维持在基础值水平低限,防止脑血管再通后的高灌注损伤。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及术中心律失常、ST段压低出现的情况和患者的平均尿量。结果 两组患者均维持了良好的MAP,B组患者手术开始10 min(T2)、手术开始20 min(T3)、T4各时间点HR均高于A组(P<0.05);B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和ST段压低的比例均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平均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冠心病行神经介入治疗术中,应用去氧肾上腺素可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平稳,其疗效优于多巴胺。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多巴胺阶段性输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性别不限,年龄35~80岁,体重40~100 kg,体质指数(BMI) 18~25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n=50)患者于麻醉诱导开始时静脉持续输注多巴胺8μg· kg-1·min-1,B组(n=50)患者同一时刻泵注等量生理盐水作空白对照;两组患者分别于支架植入成功时停止泵注多巴胺或生理盐水,控制血压于基础水平低值,以防止脑血管再通后缺血-再灌注损伤.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药物作麻醉诱导、麻醉维持,接受相同补液速度,尽量减少引起围术期循环波动的混杂因素.观察并记录患者入手术室时、麻醉过程及苏醒期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及苏醒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A组患者血压较B组平稳,额外使用多巴胺次数较少;A组患者麻醉苏醒期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较B组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支架植入前接受多巴胺输注,可更好地维持循环指标于目标水平,保证良好脑灌注,并可缩短患者苏醒所需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去氧肾上腺素与多巴胺在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神经介入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择拟在全麻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30例,性别不限,年龄55~78岁、BMI为19~30 kg/m2、ASA分级Ⅱ-Ⅲ级,随机分为A、B组(每组15例):A组患者于手术开始时(T1)至支架成功植入或拉栓成功前10 min(T4)持续静脉泵注去氧肾上腺素[剂量为0.4~0.8 μg/(kg· min)];B组患者在此期间持续泵注多巴胺[剂量为5~15 μg/(kg· min)],此期间均维持两组患者血压在基础值水平,在支架植入成功后或拉栓成功后维持患者血压在基础值水平低限,防止脑血管再通后的高灌注损伤.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及术中心律失常(不包含快速房颤)、快速房颤的情况和患者的平均尿量.结果 2组患者均维持了良好的MAP,B组患者T2、T3、T4各时间点HR均高于A组;B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和快速房颤的比例高于A组;2组患者平均尿量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行神经介入治疗术时,应用去氧肾上腺素可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控制心率降低心肌耗氧又可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率,其疗效明显优于多巴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