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下颈后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Key-hole)和颈前路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zero profile intervertebral fusion system,Zero-P)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因神经根型颈椎病行手术治疗的45例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Key-hole组和Zero-P组,其中Key-hole组21例(男12例,女9例),随访时间10~22(13.2±2.3)个月;Zero-P组24例(男14例,女10例),随访时间10~23(12.7±1.9)个月。比较两组手术的围手术期情况(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等),分别于术前和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拍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评价颈椎曲度,并根据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及颈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Key-hole组与Zero-P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末次随访Cobb角度及术后即刻VAS评分分别为(1.2±0.2)cm,(5.3±0.3)cm;(35.3±9.7)ml,(120.2±13.5)ml;(56.4±11.3)min,(90.6±12.6)min;(3.2±3.9)°,(7.3±3.8)°;(2.8±1.2)分,(3.8±1.1)分;Zero-P组均大于Key-hole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ODI及JO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Key-hole组出现1例神经刺激症状经保守治疗缓解,2例因颈椎间盘突出复发再次手术治疗后好转;Zero-P组出现2例神经刺激症状,2例咽部不适,1例硬脊膜撕裂,均经保守治疗缓解。结论:颈椎Key-hole技术与颈前路Zero-P系统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相近,Key-hole技术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手术时间上有一定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可以深度推广和运用的颈椎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山羊颈椎次全切除减压非融合后生物力学特性.方法 选取成年雄性山羊6只造模(模型组),术前行颈椎X线检查,排除骨性结构异常,并测量节段性Cobb角(SCA)和颈椎Cobb角(CCA)于C4行颈椎次全切除术,并植入可动人工颈椎(ACV).术后行颈椎正侧位X线检查,再次测量SCA和CCA.术后6个月处死山羊,并以6只正常山羊作为对照组.取新鲜颈椎标本,采用MTS生物材料测试机和NDI Optotrak Certus光电子三维运动捕捉系统测量C2/C3、C3/C4、C4/C5、C2/C5节段的活动度(ROM).结果 模型组山羊术前SCA和CCA分别为10.8°±0.9°和21.8°±0.5°,植入ACV后SCA和CCA分别为10.7°±0.9°和21.5°±1.5°,2组手术前后SCA和CC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模型组与对照组山羊新鲜颈椎标本C2/C3、C3/C4、C4/C5、C2/C5的ROM测量结果显示,C2/C3左侧曲、C3/C4右侧曲和右旋、C4/C5前屈和左旋、C2/C5右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方向ROM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V能在椎体次全切除术后重建山羊颈椎高度且对相应节段的脊髓无损伤,但在某些方向上ROM不足或偏大,仍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3.
目地:探讨脊柱推拿治疗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恶化的临床特点。方法 :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了10例因行脊柱推拿治疗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状加重的患者,男5例,女5例;年龄46~68岁,其中7例年龄50岁。对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年龄、性别、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手术治疗情况和预后。结果:10例患者在行脊柱推拿治疗前症状持续时间为4~15年,行脊柱推拿治疗后24 h内出现腰腿痛症状的加重,MRI示明显的椎间盘突出,其中L4-L5节段7例。从症状加重到手术治疗的平均时间为23.1 d,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在术后数天内神经根痛明显缓解。随访期间,10例患者均恢复了行走能力,8例症状完全缓解,2例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结论:提出了脊柱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5种危险因素,为按摩师在行脊柱推拿治疗前提供参考,并且这类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体外生物力学研究方法评估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内固定手术的微型记忆加压合金板(GYZ记忆合金板)置入后的即刻稳定性。方法:6具新鲜颈椎尸体标本,男性,年龄55.2±7.1岁,身高175.4±3.8cm,体重72.3±6.0kg。通过薄层CT及骨密度检查,排除畸形、骨折、骨质疏松等疾病。所有标本剔除脊柱周围血管、肌肉等软组织,保留韧带、关节囊后,先后制作为生理组、损伤组、新型合金板组、传统钛板组4组:生理组为空白对照组;损伤组标本仅将C3/4椎间盘破坏;新型合金板组将C3/4椎间盘切除后置入椎间融合器,前路辅助GYZ记忆合金板融合固定;传统钛板组前路辅助传统钛板固定。每组标本均在前屈、背伸、左右侧弯、左右扭转方向上给予1.5N·m的载荷。记录第3次试验的结果并对四组标本C3/4椎间隙在前屈、背伸、左右侧弯及左右扭转方向上的活动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置入物位置良好。生理组C3/4在前屈、背伸、左侧弯、右侧弯、左旋转、右旋转方向上的活动度分别为4.8°±0.5°、2.5°±0.1°、2.4°±0.3°、2.6°±0.3°、2.0°±0.2°与3.9°±0.1°;损伤组分别为6.0°±0.7°、3.4°±0.3°、3.4°±0.5°、3.8°±0.6°、2.4°±0.9°与5.7°±1.3°,较生理组明显增大(P<0.05)。新型合金板组C3/4椎间隙在上述六个方向上的活动度分别为0.6°±0.1°、0.4°±0.1°、0.5°±0.1°、0.7°±0.1°、0.6°±0.1°及1.0°±0.1°,传统钛板组分别为0.6°±0.1°、0.5°±0.1°、0.5°±0.1°、0.7°±0.1°、0.5°±0.1°与1.0°±0.1°,两组在各方向上的活动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微型记忆合金板可以获得与传统钛板相似的固定强度和重建手术部位的即刻稳定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