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早在1899年,Land Stener和Mstchnikoff首次以动物实验诱导了抗精子抗体的产生,从而发现了动物精子具有抗原性。直到五十年代以后,经过许多动物实验及体外实验研究,抗精子抗体对生殖功能的损害才得以证实。近年来,Etribi发现许多原因不明的不育症患者血清中有抗精子抗体存在。我室选用了目前比较可靠的明胶  相似文献   
2.
男性不育5205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男性不育病因 ,我们对 1986年 6月至1999年 12月在我院男科门诊 ,婚龄 2年以上的男性不育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 ,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52 0 5例患者 ,年龄 2 1岁~ 6 8岁 ,2 1岁~ 32 94例 ,31岁~ 1754例 ,4 1岁~ 12 8例 ,51岁~ 6 8岁 2 9例。原发性不育 4 719例 ,继发性不育 4 86例。二、方法(一 )体格检查(二 )实验室检查1.精液常规按WHO要求进行。2 .微生物学检查对 3514例少精子、弱精子症 ,以及疑有附性腺感染的患者 ,对其精液或 (和 )EPS(前列腺按摩液 )进行了微生物学检查。3.疑为阻塞性以及精囊缺如、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Klinefelter(Klinefelter syndrome,KS)综合征中小睾丸患者FSH、LH、T水平与KS的关系,以寻求一种简便、快速、可靠的筛查或诊断Klinefelter综合征的方法。方法 临床实验中采用RIA法测定已经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的117例KS患者和其他小睾丸患者血清中的FSH、LH和T水平;分析、比较117例KS患者FSH、LH和T水平有无规律性。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仅小睾丸患者中的KS具有FSH、LH值高于或等于其所采用检测方法的正常值上限,T值低于或等于正常值下限水平的特征,其他小睾丸、无精子症患者无此特征。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以染色体核型分析为金标准,用测定生殖激素FSH、LH、T水平"两高一低"诊断KS的效能好(敏感度94.88%,特异度93.48%)。临床应用化学发光法和其他方法测定小睾丸患者血清中的生殖激素,根据FSH、LH、T水平"两高一低"确诊100例KS,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完全符合。结论 患者只要具备(1)FSH、LH值高于(或等于)其所用检测方法的正常值上限、T值低于(或等于)其正常值下限水平;(2)小睾丸(<8mL),即可诊断为KS。  相似文献   
4.
不同病因无精子症的生殖激素水平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不同病因无精子症患者生殖激素水平及病变部位和睾丸生精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 RIA法检测 6 5 1例患者血清中的生殖激素 FSH、LH、T、PRL值。结果 :FSH值升高者 ,病变在睾丸 ,且生精功能受损 ;而在正常值上限 2倍以上 ,则生精功能丧失。病变不在睾丸和特发性无精子症者 ,FSH值水平正常或低下 ,LH、T、PRL值不一 ,部分患者生精障碍可随疾病的治愈而恢复。结论 :生殖激素水平可表示无精子症的不同病因 ,FSH值的升高是睾丸生精功能损伤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微孔板杂交法(半巢式PCR-MPH)检测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方法:分别用质粒和主要外膜蛋白基因引物进行扩增,将下游引物用生物素标记,经半巢式PCR扩增Ct主要外膜蛋白基因后,扩增产物被包被有链霉亲和素的微孔板捕获,经碱变性后与标有荧光素的特异性探针进行杂交,然后通过辣根酶标记的抗荧光素抗体与杂交分子反应,经过酶底物显色,通过测定吸光度来判断结果。结果:主要外膜蛋白基因引物半巢式PCR较质粒引物PCR更敏感,比半巢式PCR产物酶切后电泳法高10倍,半巢式PCR-MPH法特异性强,该法重复法好,批内CV值<10%,批间CV值<15%,该法在包被浓度为4mg/L,产物1:20稀释,与微孔板结合20min后加入10pmol/mL探针杂交30min,用1:3000稀释的酶显色条件下有最佳结果,结论:该法操作简便,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无放射性和EB染料污染,适于临床样本的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