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皮肤病学   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2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由于麻风患者长期单用氨苯枫治疗,继发性氨苯枫耐药病例的流行率和发生率逐渐增多,70年代后期国外发玩厦发性氨苯枫耐药病例.根据埃塞俄比亚的资料,原发性氨笨矾耐药约占新发的多菌型麻风的1/3.  相似文献   
2.
长效抗高血压药对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 ,口服抗高血压药依从性差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依从性差不仅影响到能否有效控制血压 ,更重要的是由于血压不能控制而造成重要脏器的损害 ,因此 ,依从性问题已成为高血压治疗中一个重要的新热点。为提高口服抗高血压药的依从性 ,许多学者进行了许多的研究 ,多数集中在分析依从性差的原因和通过健康教育来提高口服抗高血压药的依从性 ,在分析抗高血压药时多数集中在分析抗高血压药的分类和副作用方面[1~ 3 ] ,而通过研究服用不同剂型的抗高血压药来提高服药依从性的报道较少[4] ,本文通过给高血压患者分别服用短效和长效抗高血压药…  相似文献   
3.
4.
冯贤强  吴毅 《中外医疗》2012,(20):73+75-73,75
目的腰麻(SA)硬膜外麻(EA)操作时造成神经损伤应早期治疗。方法该院自1999年以来,腰硬联合麻醉(CSEA)穿刺方法行SA或EA应用于低位手术1200多例。其中3例手术术后有大腿内外侧、会阴部刺痛、麻木、小便困难等神经功能障碍并发症。结果 2例由于早期发现,得到及时治疗,1例由于未及时诊断,7d后开始治疗。结论早期治疗2例均预后理想,无后遗症,1例晚期治疗患者留下右下肢功能欠佳。  相似文献   
5.
3月26日至27日上海市召开了麻风防治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市卫生局、遵义医院、县卫生局、防疫站、麻风医院的负责同志和医务人员共50余人。遵义医院陈家琨主任传达了中国麻风中心成立大会的精神;张仁宝医师介绍了本市防治概况;张嘉麟副主任总结了1985年的防治工作,布置了今年的任务;与会同志进行了认真讨论。李家耿名誉院长作了“关于麻风情报收集系统”的报告。林发雄副局长讲话,肯定了成就,对终年累月不辞辛苦为麻风防治作出贡献的同志表示赞扬和问候;宣布已把基本消灭麻风列入本市“七五计划”,要  相似文献   
6.
因B663可致皮肤着色,有些病人每日自服50毫克很难,遂参照WHO方案,将MDT改为每月监服RFP和B663各1200毫克,加每日自服DDS100毫克。以此改良的方案于1983~1996年共治疗122例MB病人,其中6例死亡,2例处迁,完成治疗者为114例,包括BT2、BB29、BL42及LL41;新病人32、复发者36,用DDS尚未治愈者46;男101,女13,年龄22~70岁,病期1~54年;查菌均为阳性,BI0.7~6.0,平均3.40。83例BI≤3.0者,治疗后每年平均下降0.52;32例≥3.0者,年均下降0.7;101例在1~6年中细菌阴转。治疗3个月皮疹开始消退,12~18个月基本消逝。101例愈后随访1~10年,共875人年,未见复发。治疗期间只有少数曾发生轻微的药物副作用,不影响用药  相似文献   
7.
脊柱裂为椎管先天性闭合不全,多见于脊柱的腰骶段、临床表现多为双侧下肢节段性肌肉萎缩、感觉障碍、畸形,甚至形成溃疡,和下肢纯神经炎型麻风较易混淆。我院先后发现两例被误诊为麻风。例l、李××、男,57岁。17岁时左足外侧麻木,足底起疱导致久治不愈的溃疡。1963年因疑为麻风转来我院门诊,左足背外例有10×5cm~2的浅感觉消失区,色素沉着,左足底有3×3.5cm~2之溃疡,边缘角化增生;左腓总神经轻度粗大、质中、无压痛,诊断为结核样型纯神经炎型麻风,予以抗麻风治疗。此后足底溃疡时有感染,1985年5月因溃疡加重入院手术,体检见全身无皮诊及周围神经粗大,两小腿胫后肌萎  相似文献   
8.
9.
双翼股骨干骨折复位固定器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行研制的新型双翼股骨干骨折复位固定器的生物力学性能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利用试验应力分析方法,测定该复位器强度、刚度及抗扭转力,并对临床应用的158例病例进行应用分析。结果 该内固定器强度及刚度均达到生物力学要求,术中复位时间较前缩短,158例患者随访6~23个月,无骨延迟愈合及不愈合者。结论 双翼股骨干骨折复位固定器复位简便、固定可靠,可大大减少劳动强度、节约手术时间且副损伤小,有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0.
笔者自 2 0 0 1年以来 ,参考郭效东等[1] 有关资料 ,自行研制出一套股骨干骨折牵开复位固定器并应用于临床 ,取得了理想效果 ,报告如下。1 结 构股骨干骨折牵开复位固定器组成主要有 :①抓钩 ;②手柄 ;③齿条 ;④旋转把手四部分组成。如图 1。图 1 股骨干骨折复位固定器实物图2 使用方法当手术切开暴露骨折两断端后 ,将本复位器的两抓钩抓持两骨折端 ,顺时针旋转即可牵开重叠的骨折端 ,清理骨折端后再慢慢逆时针旋转调整骨折对位对线 ,纠正后即可钢板固定或交锁髓内钉固定。2 体 会本复位固定器在骨折重叠移位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