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2.
"复变函数论"课程的教学,不单单是教给学生复变函数数学知识,而应使学生运用数学的思想解决实际生产和科研中的问题。本文将主要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来介绍一下作者对复变函数论的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切口封闭置管技术在单孔胸腔镜手术后减少切口漏气、渗液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70例行单孔胸腔镜下手术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3组:观察1组56例患者采用皮肤切口与肋间隙切口错位方法;观察2组57例患者采用胸腔引流管与操作肋间隙分离方法;对照组57例采用常规置管方法,即引流管直接经切口肋间引出。比较3组的切口长度、疼痛程度、引流管放置时间、切口渗液发生率与张力性水泡发生率、拔管后切口漏气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 3组在切口长度、引流管放置时间、切口张力性水泡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拔管后切口漏气发生率、切口渗液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均较观察1、2组显著增加(P<0.05);观察2组术后24h疼痛程度评分较其他2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经过改良切口封闭技术,在不增加额外损伤情况下,能有效减少单孔胸腔镜下手术后切口的漏气、渗液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加快医院药师工作职责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建军 《中国药业》2002,11(2):65-66
根据医药改革发展的需要,提出医院药师的角色转换和工作职责转变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于发达国家30%~60%及发展中国家60%以上人群,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引起90%的消化性溃疡,在胃癌发生的初始阶段起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证明,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治愈胃炎及胃溃疡,可能预防胃癌的发生。目前,幽门螺杆菌的根治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标准临床治疗的一部分。在过去10年,已有几种有效的方法被评价并推荐用于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一方面,一些治疗方法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根治率,但也伴随着多重药、大剂量、长疗程、副作用多及耐药性等缺点。另一方面,一些新的疗法可能克服以上缺点但存在治疗费用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中,外周动脉血压减低是否为患者预后不佳的标志。方法:按照Child-Pugh分级,将122例肝硬化患者分成3组,Ⅰ组A级33例、Ⅱ组B级41例、Ⅲ组C级48例。每4周监测血压1次,24周复查功能1次。对各组患者随访生存时间,并分析血压的关系。结果:Ⅰ组平均血压为(132.2±9.9)/(88.1±7.4)mmHg;Ⅱ组为(123.1±11.6)/(79.8±6.9)mmHg;Ⅲ组为(104.7±9.1)/(69.2±6.8)mmHg。提示患者血压随Child-Pugh分级增加而下降(F=13.8和9.6,P﹤0.05)。在4年随访中,Ⅰ组,Ⅱ组和Ⅲ组患者的死亡率分别为33.6%,39.0%,62.5%,Ⅲ组患者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χ2=7.8,P﹤0.05);Ⅰ组和Ⅱ组间无明显差异。Ⅲ组患者明显低于Ⅰ组和Ⅱ组(40个月、37个月和29个月,LogRank=6.3,P﹤0.05),Ⅰ组和Ⅱ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外周动脉血压下降是晚期肝硬化患者预后差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1病例报告患者女,21岁。因反复心悸胸闷4年,加重1个月,妊娠38“周入院。查体:呼吸22次/min,口唇轻度发绀,颈静脉轻度充盈,心率104/min,  相似文献   
8.
<正>病人,男性,23岁。胸痛1个月于2022年5月28日入院。胸部听诊:右侧呼吸音降低。胸部CT检查:前纵隔见一个直径为26 cm的肿块,凸向右侧胸腔(图1A、B),内有数个钙化物,将心脏挤A.水平面观;B.矢状面观图1 前纵隔巨大肿物,占据大半右侧胸腔,右侧支气管、奇静脉弓、无名静脉被肿物包绕,气管受压变窄压向左半胸。胸部MRI检查:提示囊实性病变。诊断:胸腺瘤或畸胎瘤,可疑。右侧第五肋间隙前外侧切口,长约10 cm。  相似文献   
9.
傅建军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1):1058-1059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2002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感染性心内膜炎62例患者,其中26例外科手术联合内科治疗的患者为实验组,仅经内科治疗的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对2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2组治疗6个月后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短轴缩短率(FS)差异有均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临床治愈+显效+有效)为92.31%(24/26),对照组为72.22%(26/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膜炎治疗成功的关键是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对手术治疗采取积极态度,适时手术行内外科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2002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感染性心内膜炎62例患者,其中26例外科手术联合内科治疗的患者为实验组,仅经内科治疗的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对2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2组治疗6个月后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短轴缩短率(FS)差异有均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临床治愈+显效+有效)为92.31% (24/26),对照组为72.22% (26/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内膜炎治疗成功的关键是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对手术治疗采取积极态度,适时手术行内外科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