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查E-钙黏蛋白和桥粒芯糖蛋白2(DSG2)的功能意义,全面了解细胞-细胞黏附在前列腺癌侵袭性中的作用和调节。方法首先在正常前列腺组织和前列腺癌组中使用免疫荧光检查E-钙黏蛋白表达。进行相关和存活分析以评估其临床意义。在体外和体内分析这种遗传改变的功能意义,后者通过使用肿瘤发生以及外渗和转移性肿瘤形成测定。结果在原发性前列腺癌患者中,E-钙黏蛋白和DSG2的表达降低与早期的生化复发显着相关。产生转基因DU145 E-钙黏蛋白敲低和组成型活性AKT过表达株系。显示E-钙黏蛋白的缺失导致体内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形成受损,表明除了已知的肿瘤抑制因子之外,E-钙黏蛋白的肿瘤启动子作用。AKT的激活导致E-cadherin表达和Snail核定位的显着降低,表明PI3K/AKT信号传导途径在E-钙黏蛋白的瞬时抑制中的作用。结论这些发现通过PI3K途径的调节说明了细胞-细胞黏附在进展为侵袭性前列腺癌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小肾癌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9年7月到2011年08月,对本院45例小肾癌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并进行随访观察,年龄24岁~ 82岁,平均55岁,肿瘤大小1.5cm ~4.0cm,平均3.1cm.结果 所有45例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均成功完成,没有改为开放或肾全切.手术时间80min~190min,平均108min,肾动脉阻断时间19min~45min,平均26min,术中出血30ml ~ 400ml,平均130ml,术中未输血,术后住院时间6~12d,平均7d,发生继发性出血1例,术后病理证实为36例肾透明细胞癌,3例乳头状细胞癌,2例嫌色细胞癌,1例颗粒细胞癌.术后随访4 ~ 2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小肾癌,出血少,恢复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