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脑后下动脉(PICA)动脉瘤是常见的后循环动脉瘤之一.动脉瘤夹闭术不仅手术创伤大,而且常存在后组颅神经麻痹及严重的并发症[1].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PICA动脉瘤的栓塞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疗效满意等特点.对我院21例PICA动脉瘤的特点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动脉瘤的位置,形态等特征,提出PICA动脉瘤的分型,指导PICA动脉瘤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 8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同时进行了3D-CTA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检查,用2种方法分别评价动脉瘤的检出率,测量瘤颈和瘤体长径。结果 88例患者,3D-CTA检出75例患者中80个动脉瘤,13例患者未检测到动脉瘤,3D-DSA检出78例患者中90个动脉瘤,10例患者未检测到动脉瘤。3D-CTA检测动脉瘤患者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2%、100.0%、100.0%和76.9%。对所有动脉瘤以及长径为≥5mm、3~5mm、≤3mm的动脉瘤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88.9%、100%、93.3%、57.9%。3D-CTA和3D-DSA所测动脉瘤瘤颈和长径经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检验,两种方法所测瘤颈(ρ=0.94,P0.01,R2=0.88)和长径(ρ=0.93,P0.01,R2=0.86)有强相关;Wilcoxon配对符号秩检验3D-CTA和3D-DSA所测瘤颈(Z=-1.49,P0.1)和长径(Z=-1.33P0.1)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3D-CTA对长径3mm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一种无创性的常规筛查方法。但对长径≤3mm的颅内动脉瘤仍有部分漏诊,3D-CTA检查未发现颅内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进一步3D-DSA检查。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人口老龄化日渐加剧,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广泛发生的急危重症之一。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是威胁人类尤其是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神经系统标志蛋白具有量化脑血管病严重程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脑后下动脉(PICA)瘤栓塞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PICA瘤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DSA资料估计动脉瘤的解削分段.采取单纯弹簧圈栓塞8例、单纯液体胶栓塞5例、弹簧圈联合液体胶栓塞2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2例、球囊辅助弹簧圈PICA闭塞4例,用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评估疗效.结果 单纯弹簧圈致密栓塞5例,90%以上栓塞2例,85%栓寒1例;单纯液体胶栓塞的5例及弹簧圈联合液体胶栓塞的2例均达到致密栓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2例90%以上栓塞;球囊辅助弹簧圈完全闭塞载瘤动脉3例,90%以上栓塞1例.术后脑干穿支动脉闭塞导致死亡1例,术后1周新发神经功能障碍1例,其余未见再出血及小脑损害症状.术后随访6~60个月,平均(22±8)个月.COS评分Ⅰ级1例,Ⅱ级1例,Ⅲ级2例,Ⅳ级5例,Ⅴ级12例.结论 根据PICA瘤的解剖分段选择不同的栓塞方法,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机械通气联合亚低温在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16例STB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依据病情给予呼吸支持,治疗组给予早期机械通气联合亚低温治疗,两组患者均依据病情给予外科治疗或保守治疗,连续监测两组患者脑灌注压(CPP)、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脑组织氧分压(PbtO2)、脑动静脉氧压差(AVDO2)及脑组织摄氧率(CERO2),比较两组间不同时间点的差异。并对患者预后进行随访,比较患者康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CPP、SjvO2、PbtO2、AVDO2及CERO2无差异,治疗后6、12、24、48 h及72 h,治疗组CPP分别为(67.0±7.2)、(65.9±7.4)、(71.4±9.1)、(78.2±12.6)、(75.9±10.7)mm Hg,对照组CPP分别为(55.4±6.9)、(55.4±6.9)、(49.6±5.6)、(51.9±8.0)、(56.4±7.8)mm Hg,治疗后各时间点治疗组CPP高于对照组(6 h t=4.31,P=0.006;12 h t=5.25,P=0.003;24 h t=7.10,P=0.000;48 h t=10.39,P=0.000;72 h t=5.10,P=0.002),治疗组SjvO2分别为(0.48±0.11)%、(0.52±0.16)%、(0.56±0.12)%、(0.54±0.12)%、(0.58±0.14)%,对照组SjvO2分别为(0.40±0.11)%、(0.38±0.12)%、(0.36±0.14)%、(0.32±0.13)%、(0.38±0.11)%,治疗组各时间点SjvO2高于对照组(6 h t=4.28,P=0.005;12 h t=4.79,P=0.004;24 h t=4.29,P=0.005;48 h t=3.84,P=0.009;t=4.26,P=0.005),治疗组PbtO2分别为(34.7±4.0)%、(35.2±3.8)%、(37.6±3.2)%、(39.2±4.1)%、(40.6±3.7)%,对照组PbtO2分别为(31.2±3.1)%、(28.4±3.3)%、(30.6±3.6)%、(29.5±3.9)%、(33.6±4.0)%,治疗后各时间点治疗组PbtO2高于对照组(6 h t=4.10,P=0.009;12 h t=3.82,P=0.010;24 h t=11.03,P=0.000,48 h t=6.14,P=0.002;72 h t=3.17,P=0.012),治疗组AVDO2分别为(3.84±0.33)、(3.34±0.35)、(3.28±0.29)、(3.16±0.22)、(3.19±0.34)mm Hg,对照组AVDO2分别为(4.92±0.51)、(5.30±0.47)、(5.46±0.35)、(5.31±0.40)、(5.38±0.51)mm Hg,各时间点治疗组AVDO2低于对照组(6 h t=6.02,P=0.002;12 h t=4.06,P=0.007;24 h t=8.02,P=0.001;48 h t=4.09,P=0.008;72 h t=4.11,P=0.007)。治疗组CERO2分别为(30.1±7.6)%、(22.4±6.5)%、(21.6±5.4)%、(20.4±4.6)%、(18.2±3.7)%,对照组CERO2分别为(4.92±0.51)%、(5.30±0.47)%、(5.46±0.35)%、(5.31±0.40)%、(5.38±0.51)%,治疗组各时间点CERO2低于对照组(6 h t=3.57,P=0.011;12 h t=5.10,P=0.004;24 h t=5.20,P=0.003;48 h t=5.77,P=0.003;72 h t=6.20,P=0.002)。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Z=2.073,P=0.038)。结论早期机械通气联合亚低温能够改善STBI患者氧供,降低脑组织氧耗及神经损伤,改善预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77岁,因"右手抖动30年,发现颅内血肿1个月"入院,30年来右手抖动逐渐加重.既往30余年前头部外伤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入院查体:神志清,生命体征平稳,双瞳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软,四肢活动自如,肌力V级,肌张力不高,右手静止及活动时均明显抖动,病理征阴性.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77岁,因"右手抖动30年,发现颅内血肿1个月"入院,30年来右手抖动逐渐加重.既往30余年前头部外伤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入院查体:神志清,生命体征平稳,双瞳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软,四肢活动自如,肌力V级,肌张力不高,右手静止及活动时均明显抖动,病理征阴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对照组(单纯西医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红蛋白(NGB)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早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SAH组、治疗组(SAH+腹腔注射氯化血红素)组。除SAH组30只外,其余每组10只大鼠。采用枕大池单次注血法建立大鼠SAH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图像分析技术观测SAH后,不同时间大脑皮质颞叶的NGB免疫组化反应及平均吸光度A值;采用干湿法测量脑含水量,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检测颞叶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①正常组和SAH后24h组平均吸光度4值分别是0.133±0.021和0.236±0.028:②sAH后颞叶皮质NGB阳性反应细胞迅速增加,24h达高峰,随后逐渐减少;③SAH组脑含水量为(77.5±0.4)%,治疗组脑含水量为(76.5±0.6)%,治疗组脑含水量较SAH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组和SAH组脑颞叶神经元凋亡程度为(9.8±2.4)%、(18.5±2.3)%。治疗组脑皮质神经元凋亡程度较SAH组降低(P〈0.05)。结论SAH后大鼠大脑皮质NGB阳性反应细胞呈动态变化。早期给予NGB能减少大鼠SAH模型的皮质神经元凋亡,降低脑水肿程度,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77岁,因"右手抖动30年,发现颅内血肿1个月"入院,30年来右手抖动逐渐加重.既往30余年前头部外伤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入院查体:神志清,生命体征平稳,双瞳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软,四肢活动自如,肌力V级,肌张力不高,右手静止及活动时均明显抖动,病理征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