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3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指的脱套伤在手外伤的处理中一直是棘手的难题,采用以往常规方法处理后的效果多不理想。我院于2002年11月~2003年11月,共收治各类手指脱套伤患者10例,采用手指再造的方法修复,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髂腹部分叶皮瓣在急症手外伤中修复创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手外伤急症中创面的一期修复十分重要 ,其形式多样 ,修复方法较多。我院自 1996年以来采用髂腹部分叶皮瓣修复多指撕脱伤合并手掌 (背 )撕脱伤创面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 ,以供讨论。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共 11例 ,男 9例 ,女 2例 ,年龄 9~ 41岁 ,平均年龄 2 8岁 ,其中右手掌合并右示指 4例 ,右手背部合并右中指 3例 ,左虎口部合并左示、中指 3例 ,左手背合并左环指1例。 8例采用髂腹部双叶皮瓣修复 ,3例采用髂腹部一蒂三叶皮瓣修复。1.2 手术方法1.2 .1 皮瓣设计 :以腹股沟韧带中点下 2 .5 cm股动脉搏动处至髂前上棘连…  相似文献   
3.
手部皮肤缺损在手外伤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可供选用的皮瓣也有多种。 2 0 0 4年以来 ,我院采用鼻烟窝神经血管蒂皮瓣修复手部 (不包括中节、远节手指 )皮肤缺损 8例 ,临床效果满意。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共 8例 ,男 7例 ,女 1例 ;年龄 16~ 5 3岁 ,平均 3 4.5岁。损  相似文献   
4.
手指背侧皮肤缺损在手外伤中常有发生,修复方法各异。从2001年5月~2004年1月,我院选择15例手指背侧皮肤缺损患者,采用第1趾蹼旗帜皮瓣修复,均取得满意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17~45岁,平均31岁。压面机伤5例,皮带绞伤5例,电锯伤5例。15例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肢体超大面积皮肤脱套伤的处理方法,总结肢体脱套皮肤回植的临床经验。方法肢体皮肤脱套伤性损伤,多见于肢体碾压损伤的患者,采用彻底清创,脱套皮肤反取皮制备成筛状中厚皮片原位回植的方法进行修复,术后加压包扎,石膏托制动。结果经过前述方法的处理,脱套皮肤均回植成活,皮肤愈合情况良好,适合肢体早期的功能锻炼,术后外形功能良好。结论肢体脱套伤皮肤反取皮筛状中厚皮片回植,是处理皮肤脱套伤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启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断指再植明显增多。而老年人常伴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等疾病,指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改变,对再植指的成活有较大影响。但在病人强烈要求下,我院自2003年1月起共再植6例9指,成活8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伴指动脉粥样硬化改变的老年人断指再植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断指再植明显增多.而老年人常伴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等疾病,指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改哪变,对再植指的成活有较大影响.但在病人强烈要求下,我院自2003年1月起共再植6例9指,成活8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游离指背静脉皮瓣在复杂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自2002年以来行各种断指再植术400余例,应用健侧指背静脉游离皮瓣修复伴有血管神经及皮肤同时缺损的断指8例,均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一期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2月,收治23例拇指指端缺损患者。男17例,女6例;年龄21~47岁,平均27.5岁。致伤原因:机械伤18例,重物砸伤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5~5.0h,平均3.5h。尺掌侧缺损5例,尺背侧缺损6例,桡掌侧缺损8例,桡背侧缺损4例。23例均伴拇指末节指骨外露。创面缺损范围2.1cm×1.8cm~2.8cm×2.5cm。根据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情况,应用改良皮瓣设计使蒂部关键点前移的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缺损,皮瓣切取范围2.3cm×2.0cm~3.0cm×2.7cm。供区植皮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及供区植皮均成活,切口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6.4个月。皮瓣外形、质地良好。末次随访时,皮瓣感觉恢复达S3+18例,S32例,S23例;两点辨别觉为3~4mm。拇指对掌、对指功能正常,虎口区未发生挛缩。供区示指掌指关节屈伸活动正常。结论改良的示指背侧岛状皮瓣蒂部旋转点前移达10mm以上,能满足拇指指端缺损修复的需要,且皮瓣血供良好,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骨间背神经损伤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2003--2010年,我科对11例骨间背神经损伤患者进行不同方法手术治疗。急诊患者均做显微外科修复,二期损伤在前臂中上段做探查修复;无法做神经修复者.可行肌肉植入或腓肠神经移植;如效果差行功能重建术。结果本组11例术后随访0.5~6年,神经外膜及束膜显微缝合6例全部恢复;神经移植1例恢复至M3;二期行肌腱移位,神经末端肌肉植入法2例。其中1例效果好,另1例恢复至M3;肌腱移位1例恢复效果好;神经内外膜松解1例恢复效果好。结论骨间背神经损伤后,根据具体情况,不论一期修复或二期功能重建,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