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聚凝胺法、微柱凝集法及试管抗球蛋白法在输血相容性检测中的优势和不足。方法应用聚凝胺法、微柱凝集法及试管抗球蛋白法对100例血液标本进行ABO和RHD同型血液相容性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种方法交叉配血试验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两两比较显示,阳性检出率以微柱凝集法最高、试管抗球蛋白法其次、聚凝胺法最低。41例聚凝胺法交叉配血试验阳性中其他2种方法均为阳性有58.53%(24/41),微柱凝集法为阳性有92.68%(38/41),试管抗球蛋白法为阳性有85.36%(35/41)。结论不同方法交叉配血试验均有其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2.
李秀琴  陈西敬  任伟超  张辉  顾萱 《中国药房》2008,19(28):2187-2188
目的:探讨铂类抗癌药的肾毒性机制。方法:12只大鼠均分为3组,分别按铂元素10mg·kg-1剂量静脉注射顺铂、卡铂和双环铂,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并计算4h尿药累积排泄率及肾组织中浓度。结果:4h累积排泄率顺铂、卡铂、双环铂分别平均为(33.7±5.7)%、(89.1±8.5)%、(70.1±9.8)%,肾组织中铂的浓度分别为(70.6±31.6)、(217.7±97.6)、(278.8±112.0)μg.g-1。结论:与顺铂相比,双环铂与卡铂肾排泄较快,肾组织中的铂浓度相对较高;肾组织中铂浓度高低与肾毒性大小之间可能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3.
大鼠静脉注射丹参酚酸B后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丹参酚酸B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并对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特性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方法:生物样品采用液-液萃取方法,以Hypersil C18ODS色谱柱(200 mm×4 .6 mm,5μm) ,柱温40 ℃,流动相:乙腈水=20 80(含0 .25 mol/L乙酸胺) ,用磷酸调pH至4 .0 ,流速:1 .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328 nm。结果:鼠尾静脉给予丹参酚酸B1 .6、3 .2、6 .4 mg/kg后,结果显示鼠α相半衰期为(3 .1±0 .1) min,β相半衰期为(31 .5±3 .2) min。大鼠尾静脉给予丹酚酸B后,组织中浓度依次为(高→低) :心、肝、肺、小肠、肾脏、脾、胃、卵巢和脑组织。丹参酚酸B在粪便和尿中24 h及胆汁中2 h的累积排泄百分数分别约为1.43 %、0.77 %及8 .03%。丹参酚酸B人血浆蛋白结合率和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89 .2 %±1 .8 %和92 .5 %±1 .5 %。结论:本法准确、稳定、灵敏度高,适合生物样品中丹参酚酸B的分析。丹参酚酸B在大鼠体内消除速度快,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胆汁为其主要排泄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ITS2序列检测市场药材白花蛇舌草,为白花蛇舌草药材鉴定提供一种新的分子手段。方法:实验获取白花蛇舌草及其常见混伪品基原植物ITS2序列,结合Gen Bank下载序列共7个物种53条序列。经Codon Code Aligner V3.7.1拼接,利用MEGA 6.0软件进行变异位点分析,遗传距离计算和构建邻接(NJ)系统发育聚类树。同时随机检测37份市场药材白花蛇舌草,经中药材DNA条形码鉴定系统进行序列比对并构建邻接(NJ)系统聚类树确定物种,鉴别真伪。结果:白花蛇舌草基原植物ITS2序列种内K2P平均遗传距离远小于其与混伪品种间K2P平均遗传距离,NJ树结果表明白花蛇舌草基原植物可与其混伪品明显区分;市场药材中正品29份,伪品8份,其中半枝莲和远志为新发现的伪品。结论:基于ITS2序列DNA条形码技术可有效准确鉴定白花蛇舌草及其混伪品,为其用药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运用在ABO新生儿溶血病(ABO–HDN)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90例ABO–HDN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样,分别运用微柱凝胶技术(MGT)和凝聚胺技术(MPT)进行主侧交叉配血实验,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儿顺利完成检验,均确诊为ABO–HDN;与MPT检验相比,MGT的放散液和血清检验不合格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MPT检测阳性患儿的MGT结果均为阳性,并且相比较直抗阴性患儿而言,直抗阳性患儿的放散液和血清交叉配血不合格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经Kappa检验,MGT和MPT在放散液和血清交叉配血检验中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不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将MGT技术运用在ABO–HDN患儿输血前检验中能够使配血的安全性提高。  相似文献   
6.
升麻是东北地区重要道地药材之一。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量增大,导致升麻野生资源日益减少。目前,升麻人工栽培技术研究处于探索阶段,并未形成完整的栽培体系。因此,可直接以无公害种植标准对升麻药材进行无公害种植生产研究并推广。为了指导无公害升麻药材生产,生产安全有效、质量稳定的中药材,本文依据本课题组多年研究结果,结合升麻药材的生长特性和研究现状,探索建立升麻药材无公害栽培技术体系,促进升麻药材无公害、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重建诊断主动脉夹层(AD)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7年2月至2022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根据相关症状与体征怀疑为AD患者60例,所有患者入组后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MSCT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Kappa一致性分析MS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效能、DeBakey分型的诊断符合率;比较MSCT与DSA方法对AD相关损伤检出率和真假腔内径水平差异。结果 入组60例患者中,经DSA与MSCT检查诊断为主动脉夹层患者分别有47例(78.33%)和45例(75.00%),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MSCT检查诊断主动脉夹层的灵敏度、特异度和Kappa值分别为91.49%、84.62%和0.721。经DSA金标准诊断DeBakeyⅠ型、Ⅱ型与Ⅲ型分别有17例、4例和26例,MSCT检查对DeBakey分型的诊断符合率与Kappa值分别为89.36%、0.882。MSCT与DSA在真假腔、内膜破口检出率比较上无明显差异(P>0.05)。MSCT与DSA技术在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与髂总动脉...  相似文献   
8.
该实验采用Roche 454 GS FLX测序仪获得黄芪的转录组数据,使用454 Sequencing System Software分析软件进行转录组从头拼接;利用MISA工具筛选了黄芪转录组测序获得的9 893条unigenes,对其SSR位点信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进行测序所得的reads的平均长度为413 bp,约86%的reads参与了拼接,拼接的N50长度为1 205 bp,所测得的unigene数量基本涵盖了全部转录组信息;黄芪转录组搜索到1 729个SSR位点,SSR的发生频率为9.24%,SSR在黄芪整个转录组中出现的频率为13.42%,SSR的平均距离为7.97 kb。一共发现核心重复序列127种,占优势的是二核苷酸型中的TG/AC型,出现的频率占总SSR位点的4.25%。黄芪转录组的测序结果揭示了黄芪转录组的整体表达特征,并得到大量黄芪转录组unigene序列,并且黄芪转录组SSR位点出现频率高,类型多样,多态性潜能高。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对美洲茶藨子查耳酮合成酶基因进行电子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以黑茶藨子查耳酮合成酶基因序列和美洲茶藨子表达序列标签为基本材料(探针),运用CAP3在线软件进行序列拼接,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美洲茶藨子查耳酮合成酶基因全长1 423 bp,包含1 173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90个氨基酸,该蛋白是定位于细胞质的亲水性蛋白,存在三处跨膜区,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构成。结论: 研究结果有利于美洲茶藨子查耳酮合成酶基因的分子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科收治的无法手术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47例,20例患者接受胆道支架植入治疗,另外27例给予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对所有患者随访1~20个月,记录患者的生存时间,并进行生存分析,于术后1、2周检测肝功指标水平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成功率100%,术后出现急性胰腺炎患者2例、胆道感染1例、胆汁性腹膜炎2例,未发生放射性泄漏、放射性肠炎等并发症,1个月后复查粒子条移位2例。单纯支架植入和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是158天(95%CI 135.96~180.04),279天(95%CI 189.59~368.41);平均生存时间分别是172天(95%CI 115.29~228.47)和284天(95%CI 224.53~342.8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安全可靠、疗效肯定,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