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不同软组织肿胀情况下闭合复位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式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探讨软组织情况对于治疗方式选择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于宁波市第六医院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式治疗,年龄在7~11岁并得到随访6~24个月(平均11个月)的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155例,按治疗时软组织肿胀情况分为轻度肿胀组和中、重度肿胀组,参照Flynn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评定标准,比较不同软组织条件下两种治疗方式对骨折预后的影响.结果 155例根据骨折软组织肿胀情况分组:轻度肿胀组41例,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39例,其中优35例,良4例,优良率为100%;切开复位2例,优1例,良1例,优良率100%.中、重度肿胀组114例,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28例,其中优7例,良16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2.1%;切开复位86例,优50例,良27例,可8例,差1例,优良率为89.5%.在中、重度肿胀组,两种治疗方式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49,P=0.023).结论 对于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软组织肿胀程度直接影响预后,在明显肿胀发生前采用闭合复位的方式可以得到较好的疗效,对于软组织已经明显肿胀的病例切开复位的方式效果会更好,而不是等待骨形态重塑或截骨矫形治疗.  相似文献   
2.
关节镜下缝线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前棘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缝线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前棘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5月~2006年7月,对11例胫骨髁间前棘骨折移位患儿,在关节镜下行骨折复位。以钢丝引导PDSⅡ缝线经骨隧道固定,术后石膏或支具外固定。术后随访采用IKDC和Lysholm评分标准评估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4个月(6~28个月),膝关节活动均正常,Lachman试验阴性;3~6个月,患儿均已恢复正常生活及部分体育锻炼;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术后末次随访,KT-2000检查双膝松弛度相差0~4mm(平均1.5mm)。Lysholm评分术后末次随访93~100分,与术前56~7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IKDC评分分级为A级(8例,占72.72%)和B级(3例,占27.28%)。结论儿童胫骨髁间前棘骨折经关节镜下骨折复位、缝线固定是一种创伤小、不损伤骺板、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2月入院治疗,年龄在7~11岁之间并得到随访的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168例,按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参照Flynn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评定标准,比较闭合复位、闭合复位内固定及切开复位内固定3种治疗方法对该骨折预后的影响。结果:168例患者中,闭复组13例、闭复内固定组67例、切复组88例。参照Flynn评定标准,在预后的比较上:闭复内固定组好于闭复组(P=0.015〈0.05,χ^2=5.923);切复组CR优于闭复组(P=0.0039〈0.05,χ^2=4.262);闭复内固定组与切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2〉0.05,χ^2=0.354)。结论:对于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在保证复位的前提下治疗上应首选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内侧小切口复位与闭合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2—2018-02诊治的165例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79例采用内侧小切口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小切口组),86例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闭合复位组)。比较2组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前臂屈伸弧度、前臂旋转弧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165例均获得随访,小切口组随访时间平均9(5~36)个月,闭合复位组随访时间平均11(6~60)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发生肘关节不稳及内固定松动。小切口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闭合复位组,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前臂屈伸弧度、前臂旋转弧度优于闭合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对于闭合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内侧小切口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更好,可有效降低医源性尺神经损伤和术后肘内翻畸形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弹性髓内钉固定与钢板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对儿童股骨干骨折进行钢板或弹性髓内钉固定手术治疗的效果,并总结其经验.方法 193例儿童股骨干骨折,其中106例行钢板固定,87例行弹性髓内钉固定.结果 106例钢板固定组,术后发生感染6例;骨折愈合时间平均4个月,骨不连2例,钢板断裂1例,再骨折2例;术后出现肢体短缩7例,肢体过长24例.87例弹性髓内钉固定组,术后发生感染3例.骨折愈合时间平均3.5个月,无骨不连、髓内钉断裂及再骨折病例.术后出现肢体不同程度过长15例,短缩3例.结论 弹性髓内钉固定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少,不累及骨骺,复位良好,恢复快,便于早期康复及并发症少的优点,是一种微创、安全、简便的骨折治疗方法 .对于13岁以上开放性股骨骨折,粉碎性骨折,靠近股骨上、下端骨折,多主张采用钢板固定.  相似文献   
6.
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2006年7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弹性髓内钉治疗25例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7~15岁,平均10.7岁;按照Judet分型:Ⅱ型6例,Ⅲ型17例,Ⅳ型2例(Ⅳa型1例,1Vb型1例)。术后记录患儿桡骨颈骨折愈合情况,肘关节的疼痛、畸形和活动范围。结果:所有患儿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25倒桡骨颈骨折均获得良好愈合。按照Tibone-Stoltz的临床功能评定标准,优18例,良4例,中3例。结论: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关节镜手术治疗儿童臀肌挛缩症的护理。方珐我科对2005年5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22例臀肌挛缩症患儿采用关节镜下治疗挛缩的臀肌及筋膜.对其进行精心护理.指导其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儿术后住院时间3~8d,平均(5.1±0.4)d。17例患儿获得成功随访,其中优12例.良4例,可1例。术后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8.2±0.5)个月。5例患儿因失访未联系,具体情况不详。结论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儿童臀肌挛缩症是一种便捷、安全、有效、微创、美观的手术方法,且围术期的细心护理和早期正确的功能训练,有助于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儿童孟氏骨折诊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onteggia骨折的传统定义是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随着临床实践和认识的不断深入,诊断标准逐步趋向统一,改善了临床的治疗效果。笔者自2003~2004年,临床诊治26例儿童孟氏骨折,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6例均为外伤所致,男21例,女5例;年龄2~15岁,平均7·8岁。左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量C7椎板的解剖学参数,探讨C7后路椎板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方法:用游标卡尺和量角器测量22具成人C7标本与椎板螺钉进钉技术相关的解剖学数据,指标包括椎板上、中、下部分的厚度(分别为T1、T2、T3),椎板高度(H),进钉点至椎弓根内侧壁及侧块外侧壁的距离(分别为L1、L2),椎板轴线与矢状面的夹角(α)。结果:椎板上部厚度(T1)平均为(4.30±0.27)mm;中部厚度(T2)平均为(5.32±0.27)mm,27%(6例)小于4.50mm;下部厚度(T3)平均为(4.78±0.26)mm;椎板中下部厚度均大于4.50mm;椎板高度(H)平均为(14.83±0.26)mm;进钉点至椎弓根内侧壁的距离(L1)平均为(26.99±0.48)mm;最长钉道长度(L2)平均(41.60±1.10)mm;椎板与矢状面夹角(α)平均(49.3±1.1)°。结论:C7后路椎板螺钉固定是可行的,适用于多数患者(73%)。与C7椎弓根螺钉技术相比,椎板螺钉技术更简单,神经血管损伤的可能性更低。  相似文献   
10.
儿童严重移位肱骨髁上骨折伴神经损伤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伴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对2000年6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28例肱骨髁上骨折伴神经损伤的患儿进行总结分析,所有骨折均为GartlandⅢ型,其中闭合性损伤24例,开放性损伤4例。16例(A组)行闭合复位穿针固定,12例(B组)行骨折切开复位并神经探查。切开手术者发现8例神经为挫伤,3例为嵌顿伤,1例为断裂伤。结果:28例神经功能均完全恢复,其中闭合复位穿针者4~6周内恢复13例,8~10周2例,12周1例;切开手术者神经功能恢复4~6周6例,8~10周3例,12~16周3例。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伴神经损伤者,大部分损伤的神经功能可以在骨折闭合复位后逐步恢复,但必要时切开复位、神经探查、修复,同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