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付常国 《中医正骨》2007,19(4):21-21,23
挤压综合征(Crush Sydrome CS)是指四肢或躯干肌肉丰富部位长时间受压解除压迫后出现以肢体肿胀、肌红蛋白尿及高血钾为特点的急性。肾功能障碍。以往的观察认为创伤后肌肉缺血坏死和。肾缺血是其发病的两个中心环节。近些年的研究证实,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是CS的主要发病机制,且氧自由基(OFR)在其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抗OFR治疗很可能为CS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1996年8月-2005年10月,我们应用20%甘露醇、丹参注射液等抗氧化剂治疗CS17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复杂Pilon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Ⅲ型Pilon骨折的治疗方法和并发症防治。[方法]1996年1月-2004年1月通过手术治疗Ⅲ型Pilon骨折26例,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钢板内固定,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结果]26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按Mazur评分标准,优9例,良14例,可2例,差1例。[结论]正确选择手术时机,术中良好复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股骨髁上逆行交锁髓内钉(GSH)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1998年6月~2004年5月,对31例股骨髁上骨折行闭合或小切口切开复位,股骨髁上逆行交锁髓内钉(GSH)内固定,术中尽量不剥离骨的软组织,以保留骨折端血运.结果X线片显示31例骨折达到解剖或接近解剖复位,膝关节功能评分优18例,良7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0.6%.结论股骨髁上逆行交锁髓内钉(GSH)具有操作简便,固定可靠,手术创伤小等优点,与膝关节CPM功能锻炼相结合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付常国 《医学信息》2006,19(10):1819-1822
目的 探讨四肢严重创伤早期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四肢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下列治疗方法:①创伤失血性休克应用平衡盐液(或7.5%氯化钠)治疗,并维持晶体与胶体平衡。②骨折酌情应用外固定架或髓内钉等不同方法合理有效地固定。③皮肤撕脱伤或潜行剥脱伤后及时清除皮下脂肪,采用网状原位植皮、游离植皮或带蒂皮瓣移植。④伤肢严重肿胀早期(〈24h)经利尿消肿后骨筋膜室压力仍大于30mmHg者,及时切开深筋膜减压。⑤早期应用氧自由基清除剂防止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结果 经6个月-2年随访,伤肢功能正常者30例,伤残10例,死亡2例。治疗有效率71.4%,伤残率23.6%。结论 四肢严重创伤后伤残率高,但是早期正确诊断,及时有效地处理可显著降低伤残率。  相似文献   
5.
骨盆型严重多发伤的损伤控制复苏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付常国 《中国骨伤》2015,28(5):399-403
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复苏(damage contral resuscitation,DCR) 在救治骨盆型严重多发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28例骨盆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21~51岁,平均32.5岁。骨盆骨折Tile分型:B型16例,C型12例;ISS评分32.0±3.4.采用骨科损伤控制手术的同时应用DCR策略救治。即入院时迅速采用小容量平衡盐液维持收缩压80~90 mmHg,同时急诊Ⅰ期简易清创、外固定支架或捆绑带固定骨盆,优先处理胸腹部合并伤。四肢骨折临时骨牵引或石膏外固定等。手术控制出血后快速容量复苏,按照悬浮红细胞(RBC):血浆(FFP)=2 U:1 U~3 U:2 U的比例给予血浆综合救治。记录休克纠正前的平衡盐液用量及输血量,观察血清乳酸和凝血功能恢复时间。结果:5例入院后4~15 h抢救无效死亡(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3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23例休克均在伤后1.6~4.3 h纠正,平均2.4 h.Ⅰ期手术持续时间(78.2±10.3) min.平衡盐液平均用量(3 798±340) ml,输入悬浮红细胞14~18 U,新鲜冰冻血浆(FFP)(1 267±58) ml(1U FFP=100 ml);9例输注血小板(PLT) 8~12 U.乳酸清除时间(11.4±2.1) h,PT、APTT恢复时间(4.3±0.8) h.监测电解质及酸碱无失衡。复苏成功率约82.2% (23/28).结论:DCR整合了损伤控制性手术、允许性低血压(或限制性液体复苏)和止血性复苏等主要环节,是骨盆型严重多发伤早期救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DCO)技术救治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严重多发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严重多发伤患者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20~60岁,平均40岁。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3例,C级9例,D级6例。立即进行液体复苏、急诊简易手术控制出血和污染。其中剖腹探查10例,胸腔闭式引流6例,肺破裂修补2例,术中同时行四肢骨折外固定架固定9例,骨牵引或石膏托外固定5例。急诊术后均进入SICU进一步纠正低体温、酸中毒及凝血功能紊乱。病情稳定后5~7d行胸腰椎骨折手术。结果:21例中18例休克迅速纠正,4~26h死亡3例,存活率约85.7%(18/21)。18例均获随访,时间6~14个月,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2例,C级3例,D级3例,E级7例,优良率(D级,E级)55.6%(10/18)。结论:及时应用DCO技术,尽早解除脊髓压迫重建脊柱稳定性,可以显著提高脊柱脊髓型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成功率,降低伤残率。  相似文献   
7.
四肢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及抗氧化剂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常国 《中医正骨》2007,19(7):23-24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病死率约为1、5%,其中80%死于液体治疗不当。因此,如何尽快而合理地恢复组织器官的有效灌注、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成为液体治疗研究的方向。自2004年3月~2006年5月,作者对52例四肢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应用平衡盐液、成分输血及抗氧化剂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胫腓骨多段粉碎性骨折早期合理有效的内固定方法。方法对23例胫腓骨多段粉碎性骨折采用延期锁定钢板内固定14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9例。结果本组获随访6-25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一期愈合17例,延迟愈合6例,无骨髓炎及骨不连接等并发症。根据Johner-Wruhs评分标准:优20例,良2例,可l例,优良率95.7%。结论延期锁定钢板或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是治疗胫骨多段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以锁定钢板为首选。但是术前必须正确评估软组织损伤的程度.合理选择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9.
抗氧自由基防治骨筋膜室综合征23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付常国 《中国骨伤》2006,19(1):20-21
目的:探讨氧自由基(OFR)清除剂防治骨筋膜室综合征(OC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1年3月-2004年12月收治的23例OCS患者应用下列OFR清除剂:①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30min内静脉滴注;②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或川芎嗪注射液160mg)、七叶皂苷钠20mg、维生素C注射液4·0g分别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分钟约60滴(4ml)。上述药物首次4h内滴完,用药后动态测定骨筋膜室压力。大于30mmHg时立即切开深筋膜减压,小于30mmHg(或切开减压术后)继续应用上述药物5~7d,每天1次。其中20%甘露醇根据肿胀程度调整为125~250ml,6h或8h1次。同时维持液体轻度负平衡状态及电解质平衡,预防感染,支持治疗。结果:经6~24个月随访,23例应用OFR清除剂治疗后17例痊愈。因入院较晚,6例切开深筋膜减压后3例痊愈,3例伤残。总有效率86·9%。结论:创伤早期应用OFR清除剂可以明显减轻四肢再灌注损伤,降低OCS的发生率及伤残率。  相似文献   
10.
对21例挤压综合征(CS)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创伤早期给予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血压稳定后应用20%甘露醇、β-七叶皂苷钠及丹参注射液等抗氧化剂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