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A型肉毒杆菌毒素(botulinumtoxinA,BTX-A)抑制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产生去神经化作用,导致暂时性的肌肉麻痹,近年应用其治疗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症(detrusorsphincterexternaldyssynergia,DESD),疗效显著。本文就BTX-A在DESD治疗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次性引流袋在泌尿系清洁手术腹膜后腔引流中的更换适宜时间。[方法]将69例泌尿系清洁手术后留置腹膜后腔引流袋的病人随机分为1d组(22例)、3d组(24例)、5d组(23例)。1d组每天更换1次引流袋;3d组于术后第3天和第5天分别更换1次引流袋;5d组于术后第5天更换1次引流袋。分别取各组腹膜后腔引流管和引流袋接头处的引流液做细菌培养。[结果]术后第1天,1d组细菌培养均为阴性,术后第3天,1d组细菌培养有4例阳性,3d组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5天,1 d组有6例细菌培养阳性,3 d组细菌培养均为阴性,5 d组细菌培养均为阴性(P<0.05)。[结论]在泌尿系清洁手术临床护理工作中,频繁的更换腹膜后腔引流袋容易增加细菌污染的机会,引流袋的更换时间可以每3d~5d更换1次。  相似文献   
3.
前列腺鳞状细胞癌临床罕见,早期诊断困难,易发生转移,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近年对其发病原因、诊断和治疗的研究取得进展,本文就前列腺鳞状细胞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肾移植患者勃起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男性肾移植患者术后勃起功能障碍 (ED)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选择25~57岁、术后半年以上、血肌酐133μmol/L以下的已婚男性肾移植受者50例,采用勃起功能国际问卷(IIEF-5)对其肾移植前后勃起功能进行评估,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对勃起功能有影响的相关因素.结果 肾移植术前有41例(82%)被诊断为不同程度的ED,移植术后26例被确定为ED(52%),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血液透析时间、移植肾动脉吻合方式和以环孢素(CsA)为基础的免疫抑制剂治疗是影响勃起功能的独立和显著因素(P<0.05),相对危险度分别为3.06、2.03、3.93、2.74.结论 成功的肾移植术可改善患者的勃起功能,但仍有着较高的ED发生率,年龄、血液透析时间、术中移植肾动脉吻合方式、以CsA为基础的免疫抑制剂治疗是影响勃起功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转移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6例确诊为肾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例肾转移癌分别来源于肺癌、胃癌、结肠癌、食道癌。根据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结果:肾转移癌无特异临床表现,单发性病变是最常见的CT表现。综合治疗后生存期6~28个月,平均生存时间13.2个月。死亡4例,存活2例。结论:肾转移性癌临床上较为少见,应根据不同的原发肿瘤选择合适的综合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鳞状细胞癌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列腺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prostate,SCCP)临床罕见,早期诊断困难,易发生转移,恶性程度高,预后差。2005年1月我院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肾上腺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临床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例经病理确诊的肾上腺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该组病例中男2例,女3例,平均发病年龄63岁(52~77岁),左侧3例,右侧2例.术前误诊为嗜铬细胞瘤2例.3例行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2例行开放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病理确诊5例均为肾上腺海绵状血管瘤,肿瘤平均直径5.92cm(2.00~20.00 cm).术后平均随访27.2个月(6~40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肾上腺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罕见良性肿瘤.大多数无内分泌功能,预后良好,完整的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华蟾素对肾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将肾癌细胞分为对照组(添加PBS)和华蟾素组(添加华蟾素),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力,Transwell侵袭和细胞迁移法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力,流式细胞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Wnt/β-catenin和上皮间质变(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华蟾素组可抑制肾癌细胞增殖,抑制细胞侵袭和迁移力,促进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 (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上调(P<005),Wnt/β-catenin、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华蟾素可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逆转EMT,抑制肾癌细胞增殖和侵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肾上腺神经鞘瘤临床特征及其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我院4例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神经鞘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实验室的检查结果以及影像学检查情况,分析该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结果 本组4例均行完整的手术切除.病理确诊均为肾上腺神经鞘瘤,术后随访18月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 肾上腺神经鞘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临床罕见,预后良好.完整的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移植物炎性因子-1(AIF-1)在糖尿病(DM)睾丸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糖尿病睾丸(DMT)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睾丸4周组(DMT4W组)、糖尿病睾丸8周组(DMT8W)、糖尿病睾丸12周组(DMT12W)。正常对照组(NC组)分为正常对照4周组(NC4W)、正常对照8周组(NC8W)、正常对照12周组(NC12W)。组织病理学检测各组睾丸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IF-1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观察AIF-1和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 组织病理学显示,与NC组相比,DMT组内睾丸内生精细胞数量,支持细胞、间质细胞、精子数明显减少。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DMT组睾丸内AIF-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 <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DMT各组AIF-1和NF-κB p65蛋白荧光强度显著增强。结论 DMT组织AIF-1蛋白过表达,提示其在DMT病变过程可能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治疗新靶点和诊断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