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篇
肿瘤学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采用转流术治疗小儿精索静脉曲张,重新建立精索静脉通道,使静脉回流受阻立即得到改善,消除因睾丸淤血而造成的损害,以利睾丸的正常发育。方法 对28例30侧(左侧26例,双侧2例)精索静脉曲张与腹壁下静脉进行吻合,通过腹壁下静脉,髂静脉转流,手术在放大镜下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其中28侧用精索静脉主干,2侧结扎一条属支,用另一条静脉进行吻合。结果 通畅率为100%。术后扩张迂曲静脉团消失,阴囊下坠感消失。术后随访24例,时间为3个月-10年。除1例二次手术证实为一条静脉属支漏扎而复发外,另23例全部治愈。结论 精索静脉曲张转流术效果明显优于结扎术,可减少因睾丸淤血对其造成的进一步损害,且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
患儿 :男 ,6岁。因排尿末期疼痛伴终末血尿 1个月入院 ,病程中无尿频、排尿困难及发热症状 ,既往健康。体检 :轻度贫血外观 ,心肺听诊正常 ,腹软 ,肝脾不大 ,下腹部未触及包块。辅助检查 :血常规 :Hb 10 3g/L ,MCV 76 .8;尿常规 :红细胞满视野。B超 :膀胱左侧壁可见乳头状实质占位 ,直径 2 .1cm。手术治疗 ,术中见瘤体位于膀胱左侧壁近膀胱底处 ,呈乳头状突向膀胱 ,大小约 2 .5cm× 2 .0cm× 2 .0cm ,基底部较阔 ,与正常膀胱粘膜无明显界限 ,瘤体顶部表面粘膜有部分出血坏死。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 1周出院。病理报告 :膀胱…  相似文献   
3.
小儿先天性肝囊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肝囊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正确选择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自1972年至今的14例小儿先天性肝囊肿病例,评价其治疗手段。结果 本组14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多囊肝病例中,1例术后呼吸衰竭死亡。8例孤立性肝囊肿中,2例行开窗引流,5例行不同形式的肝切除手术,1例行囊肿空肠Roux—Y吻合术。除3例多囊肝病例术后仍有轻度肝肿大外,其余患儿预后良好。结论 小儿先天性肝囊肿的治疗,应根据其不同表现,采取不同治疗手段,以达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背景:寻找一种既保持支持功能良好又具有一定成骨活性的同种异体骨是治疗骨缺损的重要研究课题。以往曾对比测定脱细胞骨的生物力学性质,发现其与正常大小的新鲜骨质在最大抗压力,压强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人脱细胞骨复合骨髓基质细胞后的成骨活性如何,是否能够保持成骨的活性是临床医生非常关心的问题。目的:研究人脱细胞骨复合经诱导的骨髓基质细胞的实验效果,观察细胞的黏附和生长情况,并对其成骨活性进行检测。设计:单一样本实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材料:实验于2003-01/2004-08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中心完成。脱细胞骨(取新鲜尸体髂骨块,自愿捐献)。方法:用过氧化氢和乙醚去除人髂骨块内的结缔组织和细胞成分,消毒后制备人脱细胞骨。取材活体或新鲜尸体的骨髓行骨髓基质细胞培养,细胞纯化后加入β-甘油酸钠,地塞米松和抗坏血酸等向成骨方向诱导,并进行对照培养。通过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检测来确定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情况,将诱导的骨髓基质细胞浓缩后复合到制备好的脱细胞骨块内进行培养。8d后通过光镜和电镜等形态学观察以及生化指标检测来确定细胞的成骨活性。主要观察指标:①人骨髓基质细胞/脱细胞骨复合物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检测结果。②人骨髓基质细胞/脱细胞骨复合物组织学观察结果。结果:①人髂骨块细胞清除干净,骨基质保存良好。②诱导8d后的骨髓基质细胞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诱导后骨髓基质细胞:(181.54±40.01)nkat/L,(7.2±1.3)μg/L,对照组:无法测到,P<0.05]。③骨髓基质细胞在人脱细胞骨支架内附着紧密,生长良好。结论:人脱细胞骨复合经诱导的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具有有效的成骨功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材料。  相似文献   
5.
门静脉海绵窦样变是小儿肝前性门脉高压症的常见原因,晚期反复出现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是临床治疗难点,这类患儿常常采用断流手术以期阻断异常血流达到止血目的,但效果差强人意.国外多中心较早开展门-腔静脉转流手术治疗,降低门静脉压力,达到了防治出血的目的[1,2].但断流手术以及脾-腔、脾-肾静脉转流手术,均同时行脾脏切除术.脾切除术后带来的严重感染风险、免疫功能缺失等,尤其在小儿,仍是一项挑战.近期我科先后采取保留脾脏上极的脾-肾静脉分流的手术方法治疗门静脉海绵窦样变2例,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小儿颈4椎板、棘突骨母细胞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 :女 ,11岁。颈部疼痛 1年 3个月入院。疼痛为间歇性 ,多在夜间发作。检查 :一般状态好 ,颈 4棘突压痛阳性 ,局部无肿胀 ,颈部活动轻度受限 ,无肢体运动及感觉异常。CT检查 :颈 4椎板、棘突膨胀性、溶骨性破坏 ,边界清楚 ,骨膜菲薄 ,但连续性完好 ,无骨膜反应 ,考虑为骨的良性病变。手术中所见 :颈4棘突大部分破坏、消失 ,仅上位端残存部分棘突 ,后部椎板骨膜菲薄、变软 ,切开见瘤体呈紫褐色 ,其中混有肉芽样组织 ;前部椎板骨膜及部分骨质完好 ,未侵及硬脊膜 ;棘间韧带及黄韧带部分呈肉芽样改变。切除残存棘突及后部椎板 ,彻底刮除两…  相似文献   
7.
患儿,男,8个月,生后排便困难,粪便细,3个月前开始出现从脐部排便,经肛门排便较少,患儿无呕吐、发热,未经过任何治疗。入院查体:一般状态好,无发热,心肺无异常,腹部略膨隆,无压痛,未触及包块,脐部发红,有少量渗出物。肛诊肛门狭窄,距肛缘0.5cnl处可触及一瘘口,  相似文献   
8.
经关节镜滑膜刨削术治疗小儿膝关节滑膜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膝关节滑膜炎经关节镜行滑膜刨削术彻底切除病变滑膜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在关节镜下行膝关节滑膜刨削术治疗滑膜炎47例,其中慢性非特异性滑膜炎21例,类风湿性滑膜炎12例,结核性滑膜炎6例,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8例。结果 病人术后随诊3个月~4年,无手术并发症,病人早期恢复良好。按Lyshoml等评分标准,疗效优者32例占68.1%,良者11例占23.4%,复发4例占8.5%。结论 在关节镜下行膝关节滑膜炎滑膜刨削术具有创伤小、切除彻底、复发率低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条件,为儿童骨组织工程研究选择种子细胞。方法 将儿童髂骨内骨髓分别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全骨髓法培养,待细胞长满培养瓶后传代,选取正常生长骨髓基质细胞第3代绘制生长曲线并测定细胞内骨钙素(OCN)及培养液中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培养期间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 原代儿童骨髓基质细胞呈长梭形、三角形或多角形,存在有集落样生长特性,传代后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且生长、增殖稳定,细胞内OCN及培养液中ALP含量在1周左右达到高峰。结论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全骨髓法获得儿童骨髓基质细胞,经培养、传代后,可以得到大量稳定增殖的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0.
高选性周围神经肌支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痉挛性脑瘫多以大腿内收肌群、后群和小腿后肌张力增高为主,从而与相对应的拮抗肌群形成不平衡状态,导致尖足、足内翻与剪刀步等畸形与功能异常。针对此病因,通过选择性切断高张力肌群的部分神经束,可矫正失衡状态,改善功能。方法:在周围神经应用解剖研究的基础上,对38例因肌张力增高失主要原因引起畸形或功能障碍的患儿,采用了高选性周围神经切断术,其中闭孔神经21例,坐骨神经27例,胫神经26例。确定高张力肌群是以临床病理生理改变为依据,在电刺激监测下确定切断高敏感的神经束支。按肌张力增高程度确定切断神经束的比例。结果:本组获随访的31例,时间3-30个月,功能改善有效率为100%。31例术后患儿肌张力均下降1例,按评定标准,优22例,良6例,一般2例,差1例。结论:该术式具有针对性强,创伤小,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