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背景 尼妥珠单抗是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为靶点的靶向药物,在国外的临床研究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国内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数据相对较少.目的 探讨尼妥珠单抗联合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一线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通过解放军总医院大数据平台,检索2012年1月-2019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治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通过倾向性匹配,共纳入122例晚期胰腺癌患者,联合组61例采用尼妥珠单抗+GEM,单药组61例采用GEM单药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良反应发生率、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 联合组PFS优于单药组(4.5个月vs 3.1个月,P<0.001);联合组OS也高于单药组(7.4个月vs 6.4个月,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GEM联合尼妥珠单抗一线治疗晚期胰腺癌可延长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期(P<0.001).两组间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GEM单药相比,尼妥珠单抗联合GEM一线治疗晚期胰腺癌可增加患者的生存获益,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对于晚期胰腺癌患者来说是一个可供选择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12月全麻下择期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50~70岁,BMI 20~2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TPVB组(TD组)和罗哌卡因TPVB组(TS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前15 min,两组分别在超声引导下行右侧T_6水平椎旁神经阻滞,TD组注入右美托咪定1μg/kg和0.375%罗哌卡因的混合液20 ml, TS组注入0.375%罗哌卡因20 ml。两组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方法一致,术毕均实施PCIA。采用QoR-40量表评价患者术前1 d、术后3 d和术后1个月的恢复质量。分别在麻醉诱导后5 min、进胸时和术后24 h采集患者静脉血2 ml,检测血浆IL-6、IL-8浓度。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4、8、12、24 h静息和运动时VAS疼痛评分、术后24 h补救镇痛例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1 d比较,术后3 d TS组QoR-40量表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麻醉诱导后5 min比较,进胸时、术后24 h TD组和TS组血浆IL-6,IL-8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与TS组比较,TD组术后3 d、1个月时QoR-40量表评分明显增高(P0.05),进胸时、术后24 h血浆IL-6,IL-8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4、8、12、24 h静息和运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24 h补救镇痛例数明显减少(P0.05)。两组肺部感染及肺不张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1μg/kg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可以减轻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减轻围术期手术炎症反应,减少术中镇痛药物用量,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3.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祖国传统医学认为,人体存在复杂的经脉系统,将全身上下内外,沟成网络,相互灌通,生态信息,循环其中。无论哪个器官或系统出现疾病,均会影响全身健康,舌面手足概无例外。一处有病,可以影响全身健康;身体其他部位有病,也会反映到舌面手足,呈现异常现象:据此,我们可以诊察疾病和健康。兹作简要介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外科手术治疗的方式、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至2010年2月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41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1例甲状腺癌中乳头状腺癌33例,滤泡状腺癌5例,髓样癌2例,未分化癌1例,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冰冻及术后病理明确诊断,其中甲状腺微小癌6例为乳头状癌,术后随访时间1-5年,33例乳头状腺癌及5例滤泡状腺癌生活良好,1例髓样癌手术后一年死亡,1例未分化癌手术后6个月死亡。结论甲状腺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规范手术范围决定了患者预后,同时应加强术后的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双镜联合)与开腹手术(开腹)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期间89例行胆总管结石手术治疗、胆总管 直径≥0.8 cm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双镜联合手术30例,行开腹手术59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 发症、疗效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病史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双镜联合组手 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2.7±0.8)h vs (1.9±0.7)h,P < 0.01],但双镜联合组的术中出血量[(20.8±4.8) mL vs (35.0±26.9)mL]、排气时间[(45.4±6.9)h vs (76.3±32.6)h]、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 vs 22.0%)、 住院时间[(12.9±2.5)d vs (15.6±4.9)d]和住院费用[(8 795.8±1 284.5)元vs (11 266.2±3 924.3)元 ]均明 显低于开腹组(P < 0.05)。两组总体疗效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0.468)。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 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康复快、安全性高和费用低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8.
张乔迁  陈本鑫 《安徽医学》2012,33(6):716-717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残余结石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残余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 29例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残余结石发生时间约术后6个月~15年,均经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治愈。结论术前全面检查、术中规范操作及合理选择术式,对可疑胆总管结石患者更应重视,可以采取术前CT、MRCP,术中胆道造影,既可降低胆道残余结石的发生率,又可避免不必要的阴性胆总管探查。  相似文献   
9.
张乔迁  陈本鑫 《安徽医学》2012,33(5):558-559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残余结石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残余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 29例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残余结石发生时间约术后6个月~15年,均经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治愈。结论术前全面检查、术中规范操作及合理选择术式,对可疑胆总管结石患者更应重视,可以采取术前CT、MRCP,术中胆管造影,既可降低胆管残余结石的发生率,又可避免不必要的阴性胆总管探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