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是导致直肠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直肠癌术后盆腔复发治疗方法尚有争议,研究显示,经骶尾部人路手术治疗直肠癌术后盆腔复发有良好疗效[1].武汉大学附属中南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自1997年起,采用该术式,治疗了15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abdominal pelvic resection,APR)术后盆腔复发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是导致直肠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直肠癌术后盆腔复发治疗方法尚有争议,研究显示,经骶尾部人路手术治疗直肠癌术后盆腔复发有良好疗效[1].武汉大学附属中南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自1997年起,采用该术式,治疗了15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abdominal pelvic resection,APR)术后盆腔复发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是导致直肠癌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APR)术后复发主要以盆腔局部复发为主,再次手术若达根治性切除,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国外研究显示,经骶尾部入路途径手术治疗直肠癌术后盆腔复发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可吸收聚-DL-乳酸医用膜对慢传输便秘患者结肠(次)全切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慢传输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行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吻合术,20例接受结肠全切除、回直吻合术。使用可吸收聚-DL-乳酸医用膜组31例,未使用组19例。结果术后病人随访时间1—5年(平均3年),乳酸医用膜使用组1例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3.2%。未使用组4例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21.1%。使用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显著低于未使用组(P=0.0414)。所有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均保守治疗痊愈。结论可吸收聚-DL-乳酸医用膜可降低慢传输便秘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背景脱落的直肠腺癌活性细胞具有种植能力,术中直肠灌洗能减少这些活性细胞的数量和活性,但尚无关于直肠灌洗和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关系的结论性的证据。 方法分析人群登记库中1995~2002年行直肠癌前切除术且随访5年患者的资料。直肠灌洗均由外科医生慎重执行。全国直肠癌患者有97%在统计范围内且随访率达98%。 结果分析4677例患者资料(3749人接受直肠灌洗,851人未行,77人失访);灌洗组52.0%患者和未灌洗组41.4%患者接受术前放疗(P<0.001)。局部复发率分别是6.0%和10.2%(P<0.001)。一元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支持直肠灌洗:OR值分别是0.56(95%可信区间0.43到0.72)和0.61%(95%可信区间0.46到0.80)(P均<0.001)。对接受外科根治手术患者多元分析OR值是0.59(95%可信区间0.44到0.78;P<0.001)。 结论直肠灌洗者预后较未直肠灌洗者预后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口服大黄水联合芒硝外敷腹部在结直肠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医院的100例结直肠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西医对症处理,同时口服温开水。试验组术后口服等量生大黄水配合芒硝外敷腹部干预,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实验室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腹胀缓解、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和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百分比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IgA、IgM和IgG水平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各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胃动素和促胃液素水平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各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结直肠手术患者术后联合应用大黄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