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囊十二指肠瘘是胆囊与十二指肠之间形成的不正常通道,常继发于胆石症及消化性溃疡,它是胆肠内瘘的一种少见类型,临床认识不足,术前诊断较困难,治疗方式多样。现总结我院普外科1996年1月至2004年8月收治的49例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12例,女37例,年龄28~100岁,平均58岁。病程2 d~30年。单纯腹痛25例,腹痛伴黄疸11例,腹痛伴发热3例,腹痛同时合并黄疸、发热2例,腹痛伴黑便2例(1例为十二指肠溃疡,1例为胆道出血),以肠梗阻表现收住入院3例,腹胀、呕吐1例(急性胃扩张),无症状1例,因其他原因手术中发现1例。…  相似文献   
2.
脾囊肿的诊断与治疗(附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脾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1995—2001年收治的9例脾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脾囊肿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行全脾切除7例,其中保留副脾l例,2例行脾片网膜囊内移植;2例行囊肿及部分脾切除。本组均治愈,经随访11个月一lo年,均未发现有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脾囊肿少见;诊断主要依靠B超及CT检查;以手术治疗为主,可选择全脾切除、半脾成脾部分切除,尽可能行保脾手术。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加强对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0~ 2 0 0 2年收治的 8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肿瘤位于乳头上部 13例 (16 % ) ,乳头周围部 6 3例 (78% ) ,乳头下部 5例 (6 % )。常见临床表现有上腹痛、黄疸、上消化道出血、呕吐及体重下降等。术前诊断率为 80 %。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5 4例 ,节段性肠切除术和剖腹探查 活检术各 2例 ,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和乏特壶腹局部切除术各 1例 ,旁路转流术 2 1例 ,手术切除率为 70 %。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 3年和 5年生存率分别为 36 %和 2 1% ,行节段性肠切除术患者于 1年内死亡 ,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生存 2 5个月 ,乏特壶腹局部切除术生存 18个月 ,旁路转流术均于 1~ 18个月死亡。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多样 ,早期诊断困难 ,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和实施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是肝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生率为0.5%~2.5%,疾病进展快、预后差,目前国内外尚无相关的诊断与治疗共识,造成该疾病的治疗极不规范。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基于国内外本领域研究获得的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临床实践,制订《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多学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该共识针对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分型、外科治疗、辅助治疗以及其他局部、区域性和系统性治疗进行系统阐述,旨在规范、普及和提高对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的诊断和多学科治疗水平,改善该疾病总体预后。  相似文献   
5.
6.
由于肝内胆管黏液性肿瘤(MPIBT)的胆管内存在大量胶冻样黏液,影像学检查如超声、腹部CT、经皮肝胆管穿刺等难以在术前明确诊断,MRCP检查较少用于MPIBT评估肿瘤可切除J生。回顾J生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10例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MPIBT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MRCP检查在术前明确MPIBT诊断及评估肿瘤可切除性中的作用。肝内胆管不对称性扩张和远离肿瘤的肝内外胆管扩张而无肝外胆管的突然截断是MPIBT的MRCP检查最主要特征。MRCP检查示病灶侧扩张胆管与相对正常胆管的交界线为肿瘤与正常胆管黏膜的移行处,从而术前判断MPIBT能否被切除以及采取适当的手术方式。根据术前手术规划,5例患者接受根治性的手术切除,5例行姑息性胆道引流。MRCP检查作为一种非侵袭性技术,是术前明确MPIBT的诊断与评估肿瘤可切除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脾脓肿11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脾脓肿的易感因素、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990年6月至2002年8月收治的11例脾脓肿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中8例行手术或穿刺治疗,3例保守治疗。10例患者治愈或好转出院,1例保守治疗无效死于败血症。结论加强对脾脓肿的认识是提高本病早期诊断的关键,脾切除是治疗脾脓肿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树突状细胞浸润与消化系恶性肿瘤预后的研究现状。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对树突状细胞浸润与消化系肿瘤的预后加以综述。结果 食道癌、胃癌、大肠癌及胰腺癌肿瘤组织中树突状细胞浸润数目与其预后密切相关。结论 消化系恶性肿瘤组织中树突状细胞浸润数目可作为判断肿瘤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DPPHR)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2月于福建省立医院肝胆外科行DPPHR的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6例,慢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假性囊肿2例,胰头实性假乳头状瘤3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3例,胰头浆液性囊腺瘤2例,胰头黏液性囊腺瘤1例。结果手术时间200~360 min,平均(304.0±45.3)min,术中失血量50~500 ml,平均(267.5±116.1)ml。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出现生化漏5例,B级胰瘘2例,无C级胰瘘,胃瘫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术后住院时间17~78 d,平均(30.8±14.3)d。手术后对17例患者随访2个月~4年,未见肿瘤复发,无手术后新发糖尿病、消化不良以及胆总管狭窄等。结论 DPPHR在确保肿瘤完全切除的基础上,能够降低手术创伤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缩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相较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DPPHR能够较好地保留胰腺内、外分泌功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外生型肝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探讨其定义及分型.方法 在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和中国医院知识仓库,应用主题词和作者联合检索外生型肝癌1994-2010年的文献报告,结合我院收治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获得有效文献55篇,共报道外生型肝癌352例,加上我院收治的35例,总共387例.外生型肝癌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AFP、B超、CT、MRI、肝动脉造影及病理进行综合分析.结论 外生型肝癌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误诊率高,不易早期诊断.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