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重建方式恢复单侧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患肢长度后关节功能与患者满意度的差异。方法 将21例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单侧Crowe Ⅳ型DDH患者随机分为代偿长度组11例(转子下截骨后按照代偿法测得的双下肢长度差重建患肢长度)和绝对长度组10例(按照双下肢绝对长度差重建患肢长度)。平均随访10年,比较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the MOS 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以翻修作为终点,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评估假体生存率;根据症状及X线表现评价关节功能和假体松动情况。结果 1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0年。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主要的SF-36评分和假体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代偿长度组患者SF-36评分的“心理健康”项优于绝对长度组。10例出现聚乙烯磨损, 6例出现大转子区严重骨质疏松,3例骨溶解。5例翻修:1例感染、1例假体周围骨折、3例无菌性松动。结论 两种不同重建方式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和假体生存率无差异。绝对长度组患者手术满意度低于代偿长度组,术后持续感觉双下肢不等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使用慢病毒介导兔BMP-2基因转染兔滑膜间充质于细胞(SMSCs),检测其安全性,并在体外定向诱导至软骨细胞。方法通过构建包含BMP-2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转染SMSCs后行安全性分析;各项检测和MicroRNA分析判断转染后的SMSCs是否进入软骨细胞分化谱系。结果贴块法获得的SMSCs在经分离纯化后,表现出间充质干细胞应有的结构和表面标志物,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增殖动力学、核型分析、致瘤型分析等证实被慢病毒转染的SMSCs安全。Westernblot、免疫荧光等证实且能稳定表达BMP-2蛋白。14d后,免疫组化、MicroRNA检测等证实在不需外加外源性BMP-2的体外环境下SMSCs可自发向软骨细胞分化。结论经重组慢病毒载体感染的兔SMSCs足够安全,能稳定表达BMP-2,体外能自发向软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3.
背景:大量的研究报道证明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在细胞形态、免疫表型、集落形成能力和分化潜能等方面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似,但在向软骨分化的能力上,滑膜间充质干细胞明显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目的:探讨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半月板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通过有限稀释单克隆培养法将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从兔滑膜组织中分离出来并加以纯化,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对其形态学、超微结构、分子表型、增殖动力学、核型以及致瘤性等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从兔滑膜细胞中分离纯化出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单层培养具有极强的增殖能力,在第6天时达到生长的最高峰,倍增时间为(30.2±2.4)h。流式细胞术检测滑膜间充质干细胞表达间充质干细胞一些分子标记CD44、CD90。DNA含量检测、染色体核型分析、荷瘤实验结果表明,分离纯化的滑膜间充质干细胞是正常的二倍体细胞,无致瘤性,因此可作为半月板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顺势牵引复位技术是否能为股骨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提供更好的牵引复位、提高手术效率并减少手术创伤。 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行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术治疗的股骨干骨折60例。采用电脑随机数法随机分为顺势牵引复位组和牵引床复位组,各30例。顺势牵引复位组采用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器牵引复位,牵引床复位组使用牵引床辅助复位。观察指标包括:股骨正侧位X线片、VAS评分、SF-36评分、手术时间(麻醉完成至牵引拆除)、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失血量、复位切口长度、股骨畸形程度。 结果60例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随访率100%。顺势牵引复位组均实现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牵引床复位组26例实现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4例因无法复位延长切口纳入切开病例,顺势牵引复位组无切开,复位困难发生率低于牵引床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P=0.038)。顺势牵引复位组患者手术时间[(121±22)min]少于牵引床复位组[(147±3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46,P<0.001)。顺势牵引复位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320±50)ml]少于牵引床复位组[(410±55)ml,t=6.632,P<0.001],围手术期失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3±115)ml,(474±100)ml,t=1.833,P=0.073]。 结论双反牵引复位技术能提供符合下肢力线的牵引方向,准确的牵引调整更方便复位和纠正旋转成角畸形,足够的牵引强度显著提高了复位效率与复位精确程度,减少术中失血,缩短手术时间,是值得推广的术中牵引复位技术。  相似文献   
5.
背景:大量的研究报道证明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在细胞形态、免疫表型、集落形成能力和分化潜能等方面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似,但在向软骨分化的能力上,滑膜间充质干细胞明显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目的:探讨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半月板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 方法:通过有限稀释单克隆培养法将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从兔滑膜组织中分离出来并加以纯化,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对其形态学、超微结构、分子表型、增殖动力学、核型以及致瘤性等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从兔滑膜细胞中分离纯化出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单层培养具有极强的增殖能力,在第6天时达到生长的最高峰,倍增时间为(30.2±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滑膜间充质干细胞表达间充质干细胞一些分子标记CD44、CD90。DNA含量检测、染色体核型分析、荷瘤实验结果表明,分离纯化的滑膜间充质干细胞是正常的二倍体细胞,无致瘤性,因此可作为半月板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中胫骨平台假体不同的选择原则,对女性患者胫骨平台匹配程度的影响。方法 近3年开展的连续102例女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组成研究队列,使用胫骨平台前后径(antero-posteriordiameter, A/P)作为参考选择胫骨平台假体型号定义为A组,使用胫骨平台内外径(medial-lateral diameter, M/L)作为参考选择胫骨平台假体型号定义为B组。观察胫骨截骨面与假体是否匹配,覆盖面积超过75%定义为匹配,低于75%定义为不匹配。比较膝关节术前及术后3d、7d、3个月屈曲伸直角度及膝关节KSS评分、WOMAC评分、切口周围感染、假体周围感染、深静脉栓塞、肺栓塞、假体位置不良、脱位、假体松动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B组假体匹配程度显著优于A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但显著低于国外报道的匹配程度。术后7d,A组膝关节伸直角度为(3.2±1.5)°,B组为(2.5±1.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结论 国人膝关节解剖数据与进口假体设计基础存在差异,特别是国人胫骨平台前后径与左右径比例远低于白种人,这种差异在女性群体尤为突出。根据国人的解剖数据设计更加符合国人解剖数据的膝关节胫骨平台假体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正交实验研究滑膜间充质干细胞(synovial derived MSCs,SMSCs)成纤维软骨分化的条件。方法 5只成年新西兰白兔,活检取滑膜组织。贴壁法获取SMSCs后采用流式细胞仪及成脂、成骨、成软骨诱导分化鉴定。根据预实验与文献综述寻找与SMSCs成纤维软骨分化可能相关的条件,采用缺失实验初筛必要条件后,TGF-β1、BMP-2、地塞米松、脯氨酸、柠檬酸(ascorbic acid,ASA)、丙酮酸、胰岛素+转铁蛋白+亚硒酸预混液、牛血清白蛋白、b FGF、间断静水压、BMP-7、IGF纳入正交实验,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设计L60(212)正交实验及表头,定义2水平条件,在SMSCs-三维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支架上诱导成纤维软骨分化。使用流式细胞仪计数,检测CD151+/CD44+细胞并记录SMSCs向纤维软骨分化的转换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细胞形态、甲苯胺蓝染色、半定量RT-PCR检测SOX9、聚集蛋白聚糖、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Ⅰ,ColⅠ)、ColⅡ、ColⅨ基因表达,进一步验证结果。检验指标rate是CD151+/CD44+细胞与高表达ColⅠ细胞的比例乘积。同时采用Pico Green Assay测量细胞总DNA量,以反映细胞扩增情况。正交实验结果采用直观观察和主体间方差分析方法,考虑部分因子间的1阶交互作用,组间差异采用LSD和q检验验证,使用Ⅲ型平方和校正模型,检验水准α=0.05。结果实验获取的细胞为SMSCs,细胞倍增时间为28 h。成纤维软骨分化过程中SMSCs-三维SIS支架体积5 d倍增,14 d后得到甲苯胺蓝染色阳性的细胞-支架复合物。正交实验结果直观分析示,TGF-β1对成纤维软骨分化转化率的作用最明显,BMP-7采用水平2有利于得到更高的转化率,但与BMP-2存在交互作用;其余第1区组水平值加和高于22.5的因子有DEX、ASA、ITS、转铁蛋白、b FGF,模型的相关性好。方差分析校正模型P=0.000,能够满足实验设计;截距P=0.000,说明各因子对因变量影响差异不完全相同。TGF-β1、ASA、b FGF、IGF对因变量调控作用较其他因子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直观观察结果相似。结论 TGF-β1、ASA、b FGF、IGF显著影响SMSCs成纤维软骨分化,通过合理调整上述因子浓度,可显著提高SMSCs成纤维软骨分化转化率;精确的调控条件和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假体周围感染感染,可靠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比较细菌数量与模型的关系,观察模型建立后实验动物的生存率,以及后期细菌毒力和基因变异情况。方法60只新西兰大白兔使用定制非骨水泥假体行膝关节置换后,随机分入对照组和实验组(共5组,给予金葡菌液1ml,浓度分别为1×10^4,1×10^5,1×10^6,1×10^7,1×10^8CFU/ml)。采用大体评分、组织学、细菌生化检验、金葡菌遗传学和毒理学分析、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细菌遗传物质分析的方法,验证模型构建的效率、安全性和稳定性,基线齐性检验、动物模型大体评分,浓度梯度分析采用多组间卡方分析,细菌致病基因分析采用和AFLP分析采用组间聚类分析一平均联结法方法。结果动物生存率、感染率不完全相同,组问方差分析显示,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F=3.695,P〈0.01);组织学、细菌培养、生化检验和23SrRNA基因、nile基因检测支持金葡菌感染,使用1ml,1×10^5CFU/ml金葡菌膝关节直接接种能够成功构建模型。致病基因分析和AFLP检测显示,细菌在自然繁殖过程中出现变异,但各基因变异率和基因组总体变异率低于10%。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稳定的关节置换术后金葡菌感染动物模型,发现细菌感染初期的基因变异和毒理学改变。该模型可用于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急性感染的相关研究。更远期的变异情况可能导致感染模型的不稳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背景:感染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灾难性并发症,治疗方式尚存争议,疗效不确定。目的:探索人工关节感染翻修术后近期关节和髓腔内细菌的残留情况,为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制作64只关节置换细菌感染的兔模型,30只为实验组,30只为阴性对照组,4只为备用组。实验组使用中空假体+输液港系统,行二期翻修,术后第1~4周的关节内灌洗液沉渣两等分,一份进行细菌培养,结果作为培养组;另一份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遗传物质,结果作为PCR组。采用Pearson卡方分析检验翻修术后各时间点培养组和PCR组的组间差异,两两比较卡方分析检验培养组和PCR组不同时间点的时序性差异。结果:实验组动物术后伤口愈合好,术后第1~4周培养组和PCR组阳性率分别为10%、3.33%、3.33%、3.33%和83.33%、40.00%、30.00%、26.67%,细菌学鉴定与植入细菌一致。各时间点培养组阳性率与 PCR 组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χ2=0.27,P=0.605);培养组第 1~4 周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CR 组术后第 1 周的检出率与第 2~4 周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 0.000, 0.000),第2~4周的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关节翻修术后,细菌在关节腔内的分布非常复杂,一期清创手术应慎重选择;遗传物质的残存作为潜在的危险因素带来临床症状,遗传物质残存在感染复发和细菌变异中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后外侧微创入路和传统髋关节后外侧入路进行人工髋关节双极头置换的差异。方法 32例双极头髋关节置换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n=15)采用后外侧微创入路,对照组(n=17)采用传统髋关节后外侧入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失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SF-36评分、Harris评分、VAS评分、止痛药使用量、切口周围感染、假体周围感染、深静脉栓塞、肺栓塞、假体位置不良、脱位、假体松动发生率等指标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围手术期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在术后第2周的Harris评分、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结论 后外侧微创入路较传统的后外侧入路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围手术期镇痛药使用量较少等优势,但较长的学习曲线和更有限的手术视野对术者团队带来了巨大挑战,需要有更多的数据和更长的随访对这一术式给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