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选译自《综合临床》2 0 0 2年第 51卷第 1 1期特集———感染性胃肠炎 ,分两期载完。本期选文 6篇 ,就胃肠道的病原菌及其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做系统地阐述。本文由哈尔滨医科大学姚桢教授主译、主审  相似文献   
2.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正常人手指的尺、桡侧指固有动脉,在营径方而是有差异的。为了得到形态学依据,指导医疗实践,1988年1月~1988年l2月,我们随机选择了15具尸体75个手指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兹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1.肥胖(内脏脂肪型肥胖)与NASH有报道称,减肥可使NASH重要病因之一的胰岛素抵抗(IR)获得改善。患有肥胖症者因其内脏脂肪过剩可致IR和高胰岛素状态,结果促成肝细胞内中性脂肪合成亢进。已有采用肝脾CT值比(L/S比)研究证实,脂肪肝程度同BMI内脏脂肪明显相关,1年之内成功减肥5%以上的NASH患者可能获得显着的肝功能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4.
Celecoxib对胆囊癌细胞GBC-SD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Celecoxib对人胆囊癌细胞GBC-SD生长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SABC法检测GBC-SD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采用四唑氮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和凋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LISA)检测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果 Celecoxib可下调GBC-SD细胞Cox-2蛋白表达.Celecoxib抑制GBC-SD细胞增殖作用呈时间依赖性,作用2天后就有轻度抑制,第3、第4和第5天抑制作用已相当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并且这种增殖抑制作用能被200 g/ml GE2拮抗.Celecoxib诱导GBC-SD细胞G1-S期阻滞,40 μmol/L(P<0.05)和20 μmol/L(P<0.05)Celecoxib组G0-G1 期细胞含量比对照组( μmol/L)明显增高,而S期和G2/M期细胞含量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40 μmol/L(P<0.05)和20 μmol/L(P<0.05)Celecoxib处理48 后GBC-SD细胞凋亡率明显上升.结论 Celecoxib通过Cox-2和PGE2途径抑制GBC-SD细胞生长和诱导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1月~2012年11月衡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84例,随机分为B 1组(观察组)与B 2组(对照组)(n=92)。在B 2组的92例患者中,对其按照常规采用药物进行治疗;而针对B 1组患者除了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之外,配合使用丹参多酚酸盐+葡萄糖注射液进行静滴治疗,对患者连续治疗2周;对比2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与完成治疗后的疗效观察以及在临床上的特征表现。结果 B 1组与B 2组患者在入院时,ACB(白蛋白钴离子结合值)有所降低,在住院之后的2 h下降至最低程度,之后有所上升,在12 h有效恢复。对比2组患者ACB的情况发现,B 1组患者高于B 2组患者非常明显,并且对比2组患者在不同的时点等诸多的情况,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丹参多酚酸盐进行治疗,最终获得的疗效确切,并且利用ACB(白蛋白-钴结合试验)检测IMA(缺血修饰白蛋白)含量的测定,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1992年2月至1994年6月作者对7例断指(腕)再植术后,再植手血液循环障碍施行再手术,其中5例成活,2例失败,兹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7例,男4例,女3例,年龄18~46岁。7例均为完全性离断,断腕1例,断指6例。冲床伤3例,钻床伤2例,电锯伤1例,刀伤1例。伤后平均6小时来院,急诊行断肢(指)再植术,术后分别在6~31小时发现血循障碍,针刺再植手(指)无出血,血供消失4  相似文献   
7.
本文拟试述主要药物与循环系统之间可髓发生的相互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特别是对于心血管系统患者有严重影响时必须引起注意。这些作用都关系到药物由消化道吸收,与蛋白的结合,肝脏的代谢,与组织的结合,经肾排泄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如何在体外将胚胎干细胞培育转化为大量的心肌细胞并进行移植,使之成为具有成熟心肌细胞功能?实验采用不同诱导剂对P19胚胎干细胞进行诱导,拟构建体外定向心肌细胞分化模型。 方法:实验于2006-09/2007-03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生体分子机能工学研究室完成。①材料:P19细胞由日本东北大学加龄医学研究所提供。钙粘素融合蛋白N-cad-Fc由本研究室合成。②实验方法:P19细胞按1×107 L-1密度接种进行悬浮培养,分别以终浓度1,5,10,50,100 nmol/L视黄酸及0.5%、0.75%、1%、1.25%、1.5%二甲基亚砜各自诱导4 d,将形成的细胞聚集体分别接种于预铺有0.1%明胶、2.5mg/L N-cad-Fc、10 mg/L N-cad-Fc基质的24孔板中培养10 d。③实验评估:观察不同诱导条件及不同基质上的细胞跳动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心肌特异性蛋白Troponin T的表达,RT-PCR法检测心肌细胞标志性基因cardiac actin、gata-4的表达。 结果:①P19细胞经1,5,10 nmol/L视黄酸或0.5%、0.75%、1%二甲基亚砜诱导后,均出现可自主节律跳动的细胞。P19细胞聚集体悬浮培养至20d,预铺有0.1%明胶、2.5 mg/L N-cad-Fc及10 mg/L N-cad-Fc基质的培养板上节律跳动细胞团的出现率分别为44.6%、71.3%和70.1%。②药物诱导后,P19细胞心肌特异性蛋白Troponin T呈阳性表达。③与传统预铺有明胶的培养板比较,在预铺有N-cad-Fc的培养板上心肌标志性基因cardiac actin、gata-4的表达均明显升高,但10 mg/L N-cad-Fc的表达量略低于2.5 mg/L N-cad-Fc。④分别在上述不同基质上单层培养的P19细胞,二甲基亚砜诱导14 d后均仍呈上皮样细胞形态,未见跳动细胞出现,RT-PCR检测无心肌标志性基因表达。 结论:①使用0.5%~1%二甲基亚砜或1~10 nmol/L视黄酸可成功诱导P19细胞心肌分化,心肌特异性蛋白Troponin T 的表达早于心肌跳动的出现。②作为一种基质模型来模拟细胞间黏附,2.5 mg/L N-cad-Fc是较适宜P19细胞心肌分化的条件。③P19细胞心肌分化有赖于药物诱导和细胞成团的共同作用,细胞间黏附分子对其分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240min,术中平均出血100ml,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检查淋巴结平均23.5枚,两切端无癌细胞残留。结论: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脱钙人牙基质材料与骨科植入物内固定治疗促进陈旧性经舟月骨周围脱位恢复的效果,并经远期随访。方法:选择1996-01/2005-10武汉市普爱医院8例陈旧性经舟月骨周围脱位病例,采用复位后微型钛螺钉内固定加脱钙人牙基质材料植入治疗。术后随访8周至3年。患者腕部功能采用Maya Modified Wrist Score法进行评估,优秀为91~100分;良好为80~90分;尚可为65~79分;差为<64分。结果:8例陈旧性经舟月骨周围脱位的舟骨骨折全部骨性愈合。优秀2例,良好3例,尚可2例,差1例。结论:微型钛螺钉内固定加脱钙人牙基质材料植骨操作简单,提高骨折愈合率,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是促进陈旧性经舟月骨周围脱位恢复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