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病机瑶1.HIV 引起淋巴细胞破坏AIDS 发现的最特征性的免疫学异常是CD4~+T 细胞(辅助/诱发T 细胞)减少。这是由于HIV 对CD4~+T 细胞选择性感染,进一步通过细胞致病效应(CPE)使细胞破坏。HIV 对CD4~+T 细胞有选择性,是因为细胞膜表面上的CD4抗原或者与其密接的部分成为HIV 的受体所致。文献报告OKT4A 是CD4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之一,它可阻断HIV 对淋巴细胞的感染。也可以认为OKT4A 所识别的表面抗原58K 的糖蛋白是受体。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患者氨基酸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有关糖尿病患者氨基酸代谢紊乱的报道不多。但事实上这种继发于糖代谢障碍和胰岛素缺乏的蛋白质代谢异常,对病人的营养、发育、器官功能、机体抵抗力等均可产生诸多的严重影响。本文对不同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危象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的急症,病情危重、凶险、异变、死亡率极高。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兹将我们自1971年8月~1988年5月收治的14例甲状腺危象报告分析如下。 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35例糖尿病患者的高凝状态,其中糖尿病有合并症者24例,无合并症者11例。24例有合并症者血浆纤维蛋白、血浆比粘度、全血比粘度均明显增高。血清和尿FDP、ADP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等检验结果并发症组也增高。本文还讨论了糖尿病形成高凝状态的因素,及其与并发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减(甲低)合并乳溢症临床上并非罕见,但目前国内报道较少。兹将我们从1980~1986年遇到的6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6例原发性甲低合并乳溢症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3~56岁,平均36岁。甲低病程8个月~6年,平均1.6年。其中4例为桥本甲状腺炎,2例原因不明。本症占同时期收治原发性甲低患者(66例)的9%。  相似文献   
6.
本文观察了45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患者治疗前后血清3,3′,5′,—三碘甲腺原氨酸(rT_3)的变化,旨在探讨rT_3在甲亢诊断及疗效判断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手术用于心律失常是以Sealy、岩等治疗WPW综合征为开端,以后不久,即试用于室性心动过速。致死性心律失常经手术治疗,可完全从心律失常发作、死亡的危险中以至长年药物治疗中解脱出来。其优越性无法估计。一、WPW综合征1.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发生WPW综合征在窦性心律时可见δ波为主的心电图异常,在未发生心动过速时,其本身无危险性。这种心动过速具有代表性的是伴有折返性心动过速和心房纤颤的伪心室性心动过速。特别是后者,因快速性房颤通过旁路(ACP)直接传导到心室,ACP顺行传导不应期短的病  相似文献   
8.
他巴唑是临床上常用的活性最强的抗甲状腺药物。为正确估价他巴唑每日顿服法是否优于分服法,对145例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的大剂量他巴唑顿服法与分服法治疗的近期疗效做了系统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145例均为甲亢住院患者,根据服药方法不同分为2组:(1)他巴唑顿服法观察组(简称顿服组)100例,其中男33例,女67例,年龄14~67岁;(2)他巴唑分服法对照组(简称分服组)45例,  相似文献   
9.
动态观察了无运动习惯的健康人27例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负荷前后红细胞血影胰岛素受体结合情况及其与血糖、血浆胰岛素、果糖胺水平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红细胞血影胰岛素受体的最大特异性结合率(B/T),高、低亲和力结合位点数(R_1、R_2),运动后即刻比运动前均有所升高,血糖、血浆胰岛素显著下降。运动后30分钟B/T接近基础值,R_1、R_2低于基础值。血糖及胰岛素未见进一步下降。提示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提高结合能力,加速血糖的利用。  相似文献   
10.
粘液水肿性心脏病是未经治疗的粘液性水肿病人最后致死的三大主要原因之一(另两个原因为粘液水肿性昏迷和继发感染)。因此,充分认识本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原则,对于防止误诊误治和降低病死率,有着重要意义。兹将我们自1980~1986年收治的粘液水肿性心脏病35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