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病人,女性,45岁.2004年初,自用金属针挖耳时不慎刺伤右耳,当时右耳内出血,疼痛难忍,伴有头晕,未到医院就诊.1周后出现右侧耳鸣,耳内胀闷不适,眩晕不能抬头和起床,约持续10余天到医院经抗感染等治疗后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2.
鼻内镜下鼻窦炎及鼻息肉56例手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鼻窦手术因“盲区多”、视野不清而影响术后疗效。2000年1月~2003年6月,我们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56例施行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刀治疗鼻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鼻出血传统的方法多采用前后鼻孔凡士林纱条填塞,微波止血以及化学烧灼等。但由于鼻腔出血部位多较隐蔽,往往填塞不到位,而使止血不彻底。鼻内镜、低温等离子刀等新技术的发展,为治疗鼻出血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新途径。我科自2004年7月1005年6月共收治鼻出血94例,经治疗均取得了明显的止血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病儿,男,3岁。于2008年6月初开始,不明诱因左耳道流脓,时多时少,未到医院就诊。于2008年8月6日起左耳内疼痛不适,常哭闹不安,8月8日其母发现其左耳道内流出血性脓液,侧耳贴近患儿耳边时可听到患儿耳内有间歇性细微的“拍拍”响声。检查:右耳正常。左乳突区及耳廓无红肿及压痛,左耳廓有牵拉痛,外耳道口轻度红肿,触痛明显,耳道口内有血性脓液积聚,用棉签(下转612页)儿耳边聆听时,可听到耳内有小水泡破裂样细微响声,拭脓时发现耳道内有一玉白色蝇蛆蠕动,则用镊子取出蝇蛆1条。此后继续用头孢曲松钠抗感染治疗5 d,及用3%过氧化氢溶液洗耳,2次/d,2周后复诊时耳道已无流脓,耳道红肿疼痛消失,遗留鼓膜紧张部大穿孔。随访3个月,耳流脓未复发,耳道内未再出现蝇蛆。  相似文献   
5.
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3年多来在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58例的经验体会。方法经乙状窦后进路在神经内镜下进入桥小脑角区,检查三叉神经根及周围区域有无异常血管或其他病灶压迫情况,对责任血管进行分移减压或神经感觉支部分切断、垫片、分解粘连、切除肿瘤等治疗。结果 58例TN者术中发现三叉神经根有责任血管压迫者55例(94.83%),部分为多动脉或动静脉双重压迫;在血管压迫的同时伴有蛛网膜粘连者19例,3例为单纯的重度蛛网膜粘连。术后均痊愈出院,随访1~4年(平均2.6年)56例,其中2例术侧耳鸣伴听力下降,6例面部浅感觉减退。无疼痛复发者。结论神经内镜的全景化,高分辨率视野有助于准确判定三叉神经的责任血管,可检查手术显微镜难以窥见的盲区。准确判断分移减压是否彻底,垫片位置是否合适,有助于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幼儿外耳道蝇蛆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儿,男,3岁.于2008年6月初开始,不明诱因左耳道流脓,时多时少,未到医院就诊.于2008年8月6日起左耳内疼痛不适,常哭闹不安,8月8日其母发现其左耳道内流出血性脓液,侧耳贴近患儿耳边时可听到患儿耳内有间歇性细微的"拍拍"响声.检查:右耳正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斯奇康)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免疫学机制。方法对156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分别采用(治疗组)斯奇康注射液0.5毫克(1毫升)肌肉注射,隔日一次,疗程为5周。对照组给予氯地雷他定片5毫克口服,每日一次,疗程也为5周。156例惠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一周进行鼻分泌物嗜酸柱细胞(EOS)及采静脉血标本,检测lgG、lgA、lgM、lgE含量。结果临床近期疗效:斯奇康治疗后一周的显效率为73.0%,总有效率为94.6%,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三个月再次进行疗效评定:斯奇康组的显效率为62.8%,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为89,2%,也高于对照组,但末见显著性差异(P<0.05);鼻分泌物EOS计数:治疗前为(34.1±23.8)%,治疗后EOS计数明显减少(P<0.001)。结论斯奇康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对控制复发亦有较好效果;不良反应极少。其治疗机制可能为抑制了患者体内的Th2反应,并促使Th亚群向Tn1/Th2的平衡,从而阻止Ⅰ型变态反应的发病。  相似文献   
8.
1病例报告 患者女,17岁。因身感不适到当地诊所就诊,被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林可霉素1.2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约10min后,突然出现呼吸急促、憋气、头晕、视物模糊,小便失禁,发绀,血压60/40mmHg。急送上级医院,途中出现意识障碍,频发抽搐。查体:神志不清,双侧瞳孔散大,直径4mm,对光反射消失,心率快,四肢刺激无反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